石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蜜又稱崖蜜岩蜜,現在常稱為片糖[1][2],是指甘蔗汁經過太陽暴曬後而成的固體原始蔗糖李時珍本草綱目》石蜜條:「石蜜,白沙糖也,凝結作餅塊者為石蜜」。張澍輯《涼州異物志》說:「石蜜非石類,假石之名也。實乃甘蔗汁煎而暴之,凝如石而體甚輕,故謂之石蜜」。

現在用於烹調的片糖,就是古時的「石蜜」。杜甫有《發秦州》詩:「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原產地[編輯]

唐本草》說「石蜜出益州西域」。根據季羨林考證,石蜜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文獻中;石蜜又稱為「西極石密」或「西國石密」來自古印度

世界各國「蔗糖」(英文:sugar,sucrose;德文Zucker;俄文Сахар)和中國古代的「西極石密」和「西國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來自梵文śarkarā。說明蔗糖發原地是古印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

印度製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水曬成糖漿,用火煮練成為蔗糖塊(śarkarā)。正是《涼州異物志》中所說:「石蜜....實乃甘蔗汁煎而曝之..謂之石蜜」。

梵文śarkarā又有「石」的含義。印度的「石」糖在漢代傳入中國,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śarkarā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śarkarā的意譯。

藥性[編輯]

北宋唐慎微證類本草》石蜜條:「石蜜,乳糖也,味甘寒,無毒,主心腹熱脹,口乾渴」。又:「石蜜療口瘡」。

註釋[編輯]

  1. ^ 本草綱目·蟲一·蜂蜜》集解引南朝梁陶弘景之言:「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間作之,色青,味小酸。」
  2. ^ 一說崖密是櫻桃,《王直方詩話·東坡〈橄欖〉詩崖蜜解》:「崖蜜,櫻桃。出《金樓子》。」

參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