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豆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 蝶形花亞科 Faboideae
屬: 豇豆屬 Vigna
種:
紅豆 V. angularis
二名法
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H.Ohashi, 1969
異名

Phaseolus angularis (Willd.) W. F. Wight

紅豆[1][2]學名Vigna angularis),亦稱小豆赤豆[3][4][5],是豆科蝶形花亞科豇豆屬植物,為常見的食材之一。最早起源於喜馬拉雅山一帶,而後種植區域遍及東亞諸國。

紅豆屬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高營養榖類食品,而且含有蛋白質、類、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等營養素。紅豆有豐富的鐵質,可以使人氣色紅潤,可以補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體力、增強抵抗力。

近親有赤小豆,主要用於中藥材,常與紅豆混用,然而赤小豆藥效較佳。

栽植[編輯]

  • 通論: 在常溫之下,紅豆沉於清水中,一天之後便會發芽,再移至淺泥中生長。

台灣[編輯]

  • 栽植歷史
    • 高屏地區
      早期是栽植於山地區域,面積僅百餘公頃。自1971年,外銷日本成功後,栽植面積遽增,多集中於高屏地區。最高產時期面積,為1978年栽植面積19,600公頃,爾後受大陸紅豆外銷日本的影響,台灣紅豆外銷量日趨減少,至今已無外銷。目前栽植面積已縮減至約5,000~6,000公頃,主要以供應當地市場為主。
    • 雲嘉南地區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於1971年進行「紅豆品種適應性試驗」,又於1988年進行「品種試驗與示範」,在其總結出試驗結果,突顯出其秋作之紅豆產量與品質,已不遜於當時高屏地區所栽植出的標準。且由於受到契作之保障,其銷售情況良好,並未有滯銷之慮。在改良場與當地各農會積極的輔導下,紅豆在雲嘉南地區,逐漸受到當地農友的重視,直至今日,其栽植面積約達當地半數的契作面積。

主要品種[編輯]

  • 高雄選一號
  • 高雄二號
  • 高雄三號
  • 高雄五號
  • 高雄六號
  • 高雄七號
  • 高雄九號
  • 高雄十號

病害[編輯]

  • 立枯病
    • 防治方法
      • 為避免病源菌蔓延,豆苗期不需灌水
  • 白絹病
  • 病毒病
  • 白粉病

蟲害[編輯]

收穫[編輯]

以紅豆製造的食品[編輯]

甜品[編輯]

豆沙[編輯]

花朵

其他種類:

文化[編輯]

其他植物的別名[編輯]

王維詩作《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中所說的「紅豆」疑似指以下三種植物之一。

紅豆樹,中國獨有樹木,因過度砍伐與採摘而瀕臨滅絕。

海紅豆Adenanthera pavonina),又名孔雀豆相思豆,其種子有小毒,也入藥治療腸胃不適。

雞母珠Abrus precatorius),然而其含有毒蛋白,不可誤食。

註釋[編輯]

  1. ^ 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H. Ohashi 紅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臺灣物種名錄
  2. ^ Vigna angularis 紅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臺灣生命大百科
  3. ^ 赤豆 Vigna angular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www.iplant.cn. [202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0). 
  4. ^ Vigna angularis 赤豆. www.cfh.ac.cn. [202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0). 
  5. ^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www.sp2000.org.cn. [202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0). 
  6. ^ 陳寅恪《詠紅豆》詩序云:「昔歲旅居昆明,偶購得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因有箋釋錢柳因緣詩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屬草。」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