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偉大著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偉大著作 (第2版)

「西方世界之偉大著作」是一套西方文化經典叢書,首版於 1952 年(54 卷),二版於 1990 年(60 卷),出版方為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

叢書編選以三個標準:須關乎時勢,而不只是重要的歷史文獻;須回饋當代讀者,有溫故知新之價值;須入「大觀念的大會談」之列,至少有 25 個「大觀念」交匯其中(叢書審定之大觀念共 102 個)。三者之外,如民族文化之豐富度、歷史影響力、編輯個人之好惡等,皆無權重,概不入內。

偉大著作的書單是由偉大著作基金會負責研究並更新,屬於偉大著作英語Great books的教學課程內容。

歷史[編輯]

出版[編輯]

「西方世界之偉大著作」課題發軔於芝加哥大學,由校長羅伯特·哈欽斯與教育學家莫蒂默·阿德勒聯合發起,旨在開一門面對商人的課程,以填補他們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缺陷,同時亦面對一般讀者,助其通曉西方經典中的偉大著作,了解歷經三千年長成的偉大觀念。

威廉·本頓(後來成為美國參議員,隨後又擔任大英百科全書初版公司的CEO)是本課題的一個創始學者,提議遴選西方經典中最偉大的著作,然後由哈欽斯、阿德勒會同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足本出版選定書籍。

開始,哈欽斯對此提議心存戒懼,擔心「偉大著作」進入商業運作後,會貶值成為一般文化產品。雖然如此,他還是同意了這門生意,然後從中獲得6萬美元報酬。項目總預算為 200 萬美元。

1952 年 4 月 15 日,「西方世界之偉大著作」在紐約華爾道夫·阿斯托利亞酒店(Waldorf-Astoria Hotel)舉行出版發佈會。其間,哈欽斯做了一次演講,說「這不僅是一套書,也不僅是一席人文教育。『西方世界之偉大著作』是一履虔誠之行。我們的存在本源在於斯,我們文化遺產在於斯。這就是西方,這就是西方對於人類的意義。」

銷售[編輯]

這套書一開始賣得不好,出版當年(1952)只賣出1863 本,第二年賣得則不到上年的十分之一。財務慘敗步步緊逼,直到出版方大英百科全書公司改變了銷售戰略——派遣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上門推銷——才迎來轉機。儘管這種叫賣確實印證了哈欽斯的擔心,但憑藉這種方法,1961 年賣出 50000 多套。

衍生讀本[編輯]

1963 年,《偉大著作入門》出版,意在介紹「偉大著作」中涉及到的作者&主題。此後,從 1961年到 1998 年,編輯部每年都會出一本《今日大觀念(The Great Idea Today)》,以彰顯「偉大著作」對當代生活的適用性。

著作[編輯]

《西方世界偉大著作》最初出版了54卷,涵蓋小說,歷史,詩歌,自然科學,數學,哲學,戲劇,政治,宗教,經濟和道德等領域。 哈欽斯寫了第一冊,題為「偉大的對話」,作為對自由教育的介紹和論述。 阿德勒主編了下兩卷「偉大的思想:一個索引」,強調了該全集的統一性,並將西方思想的作為一種思維方式。這些索引人花費數月的時間編寫,包括了「與上帝的意志相關的人類自由」和「擯棄真空,支持物質空間論」等議題。他們把這些話題分成了102個章節,阿德勒寫了102篇介紹。每卷的顏色按主題領域分為四種 - 想像文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歷史與社會科學、哲學與神學。

第二版[編輯]

對所選著作的批評[編輯]

有些人認為,雖然選定的作者是值得的,但過於強調單一作者的全部作品,而不是更廣泛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例如,所有的莎士比亞戲劇都包括在內)。該集的第二版已經包含130位作者和517個單部作品。編者指出,在索引中有為每個主題增加閱讀的指南,將為有興趣的讀者推薦更多的作者。[1]

對難度的批評[編輯]

對科學和數學作品的選擇受到批評,因為普通讀者難以理解,特別是沒有任何關鍵的指引。第二版刪掉了阿波羅尼奧斯約瑟夫·傅里葉的兩部科學著作,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普通讀者理解有困難。儘管如此,編輯們堅定地認為,普通讀者的理解能力遠超過批評者的期許。羅伯特·哈欽斯(Robert Hutchins)在第一版的介紹中表達了這種觀點。[2]

形式高於內容[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Mortimer J. Adler. Bibliography of Additional Readings. The Syntopicon: II.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1–2 2n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1990: 909–996. ISBN 0-85229-531-6. 
  2. ^ Robert M. Hutchins. Chapter VI: Education for All. The Great Conversatio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1952: 4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