訄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06年出版《訄書重訂本》卷首的章太炎像

訄書》,章太炎著,凡63篇。

內容[編輯]

「訄」字音求,含有逼迫的意思。章太炎自1898年開始寫作《訄書》,1900年7月出版,凡50篇,另有補佚2篇,由梁啟超題簽。1902年有增訂本,凡63篇。1904年於日本東京翔鸞社重印。1906年再版。1915年被袁世凱幽禁期間又作修改,更名為《檢論》。1915年收入《章氏叢書》。

《訄書》文筆古典、深奧,不易閱讀,「即海內通識之士,且或表同情於章氏者,亦艱於一讀矣」[1],內容有大量反滿言論,在《不加賦難》等文章中,批判經濟剝削,在蘇報案中,章本人則因這些言論遭牢獄之災。

《訄書》中多次引及日本社會學家有賀長雄的《族制進化論》,初刻本《原變》強調:「物苟有志,強力以與天地競,此古今萬物之所以變。變至於人,遂止不變乎?人之相競也,以器。……石也,銅也,鐵也,則瞻地者以其刀辨古今之期者也。……要之,蛻其故用而成其新用。」是引用斯賓塞的學說。王汎森說:「在與論敵長期纏鬥的過程中,他的思想也同時被論敵制約形塑成一個特殊的風貌。」[來源請求]

註釋[編輯]

  1. ^ 《民報》第七號載《國學講習會序》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