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納里烏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迪纳厄斯
第一排從左到右: c. 157 BC 羅馬共和國, c. AD 73 韋斯巴薌, c. 161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c. 194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
第二排從左到右: c. 199 卡拉卡拉, c. 200 尤利亞·多姆娜, c. 219 埃拉伽巴路斯, c. 236 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

第納里烏斯(拉丁語:denarius,複數形式:denarii),又譯第納里、第納留斯、狄納留斯、第納爾斯, 在古羅馬貨幣系統中,是從公元前211年開始鑄造的小銀幣。它是流通中最常見的硬幣,它逐漸貶值直到被安東尼尼安努斯取代。

歷史[編輯]

第納里烏斯出現在大約前211年的羅馬共和國,也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幣重4.5克,也就是大約1/72羅馬磅。它只在很短時間內保持這個重量, 在公元前二世紀就減為3.9克(理論上差不多為1/84羅馬磅)。它保持在這個重量上直到尼祿統治期。在尼祿統治期後,由於銀的貶值,它被減少到3.4克,大約合1/96羅馬磅。在公元3世紀後期,後來的羅馬皇帝將它貶值到3克[1]。官訂比價中,一個第納里烏斯等於十個阿斯,而第納里烏斯這一名稱的羅馬文字意思就是「包含十個」,大約在前141年,它被重定價為16個阿斯,以適應阿斯的減質。迪納厄斯一直是帝國的主要硬幣,直到公元3世紀中期被安東尼尼安努斯取代。這個硬幣最後的發行是以青銅硬幣的形式於270年至275年間發行。當時是奧勒良皇帝在位,或者戴克里先王朝的第一年。更多細節就參照John R. Melville-Jones撰寫的A Dictionary of Ancient Roman Coins(1990)書的'Denarius'條目。[2][3]

塞克斯圖斯·龐培(Sextus Pompeius). 38-37 BC

幣值比較和銀含量[編輯]

對於20世紀以前的幣值進行一個粗略的比較都是很困難的,因為存在那麼多不同的類型的產品,同時也不可能為完全不同的消費比例做出一個精確的價格指數。[來源請求]

弗拉維婭·多米提拉(Domitilla the Elder或Flavia Domitilla), 韋斯巴薌的妻子,提圖斯圖密善的母親。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6. Denarius - A roman soldiers daily p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