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薩克一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薩克一世·科穆寧
羅馬人的皇帝與獨裁者
上有伊薩克形象的金幣
拜占庭帝國皇帝
統治1057年6月5日至1059年11月22日
加冕1057年9月1日
前任米海爾六世
繼任君士坦丁十世
出生約1007年
逝世1060年(53歲)
斯圖狄奧斯修道院, 君士坦丁堡
配偶保加利亞的葉卡捷琳娜
子嗣曼努埃爾·科穆寧
瑪利亞·科穆寧娜
朝代科穆寧王朝
父親曼努埃爾·厄洛提科斯·科穆寧

伊薩克一世·科穆寧希臘語Ισαάκιος Α' Κομνηνός,約1005年—1060年),是拜占庭帝國科穆寧王朝的第一個皇帝(1057年-1059年在位)。

伊薩克是將軍曼努埃爾·厄洛提科斯·科穆寧之子。早年喪父,由皇帝巴西爾二世撫養長大。作為成功的指揮官,伊薩克於1042年至1054年間曾擔任帝國東部軍隊的首長。1057年6月8日,米海爾六世在其擁護者的簇擁下即位,伊薩克遂與不滿的東部軍官合謀推翻前者。他聚集了足夠的兵力並在哈迪斯戰役中擊敗了帝國軍。儘管伊薩克接受了將自己任命為嗣君的妥協方案,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米海爾一世領導的政治勢力逼迫米海爾六世退位。米海爾六世於1057年8月30日退位,伊薩克於9月1日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加冕。

即位後,他賞賜了他的支持者,但通過一系列的財政措施加強了財政收入,削減了前任皇帝所允許的過度開支。他致力於填充國庫並恢復拜占庭軍隊的力量以保護帝國。其實行的俸祿削減、重稅以及教會財產充公引發了較強的反對,由其是來自自認為是造王者的普世牧首的反對。

普世牧首米海爾一世於1058年遭到逮捕和流放,在主教會議召開並廢黜他前就去世了。在伊薩克在位期間,東部軍隊堅守陣地,而匈牙利的侵襲也以條約的方式得到了解決。伊薩克於1059年親自鎮壓了不羈的佩切涅格人。不久,伊薩克就罹患了疾病,在米海爾·普塞洛斯的壓力下,他選定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為繼任者,並在斯圖狄奧斯修道院退隱。伊薩克於1060年去世。

生平[編輯]

出身和早年[編輯]

11世紀上半葉的拜占庭帝國

伊薩克的父親據記載曾在巴西爾二世在位期間擔任過帝國東部的軍事獨裁官,他於978年巴爾達斯·斯克萊洛斯叛亂期間駐守尼西亞[1][2] 伊薩克的母親名叫瑪利亞,除此之外皆不詳。[3] 曼努埃爾是希臘語為母語,現代學界認為其家族是希臘血統的。[4] 據說科穆寧的家名來自色雷斯地區接近腓力波利斯英語Philippopolis (Thrace)的科穆寧。[1] 伊薩克的誕生年約是約1007[5]

瑪利亞很早就去世了,而當1020年曼努埃爾彌留時,他命令兩個兒子;伊薩克和約翰去投靠巴西爾二世皇帝。根據小尼基弗魯斯·布呂埃尼奧斯,兩個孩子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斯圖狄奧斯修道院中由最佳的導師教導,並還有人教他們如何狩獵和軍訓。[6]一旦他們長大,伊薩克和約翰便加入了皇室衛隊「侍從隊[7]

約1025年,年輕的伊薩克與保加利亞的葉卡捷琳娜成婚,她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末代沙皇伊凡·弗拉迪斯拉夫之女。[5][8]從約1042年起,他開始擔任東部的軍營長(στρατοπεδάρχης),也即意味着他可能是禁衛軍教導軍團長,東部陸軍的首長,然而他的具體官銜則不明確。 [9]伊薩克當時隸屬於執事長官(μάγιστρος)和維斯提斯的品階。[5]1054年,伊薩克被狄奧多拉女皇解任[5],由她親信的首席宦官狄奧多羅斯繼任。[10]

東部將領的起事[編輯]

米海爾六世和軍方高層的關係[編輯]

米海爾六世·布林加斯於1056年即位,伊薩克被選為覲見新皇帝的東部將領代表團首領。米海爾大肆提拔官員,在當時的官員米海爾·普塞洛斯看來,其行為是逾度的。而軍方則想要在皇帝的賞賜中分得一杯羹。[11][12] 而這並不是一件小事,因為君士坦丁九世時期的貨幣成色變質已經影響到了軍餉,而當時的米海爾·布林加斯正好是軍事書記。文官的俸祿問題可以靠提高官位來解決,武官的俸祿則沒有變動。[13]這使得馬其頓王朝末期本來就對「全是宦官和公民政客的政權」感到不滿的軍事貴族的情緒惡化了。[14]

米海爾六世的金幣

1057年復活節,根據傳統是俸祿發放日,伊薩克和代表團覲見了皇帝。代表團中包括了方從安條克將軍這一位置上下來的執事長官卡塔卡隆·基考美諾斯,米海爾·布爾齊斯,大維斯提斯,其同名的祖父在上一個世紀為拜占庭帝國奪取了安條克,還有君士坦丁·杜卡斯,普世牧首的侄女婿,以及其兄弟約翰·杜卡斯,普塞爾洛斯的朋友。[15][16]正如歷史學家安東尼·卡爾德利斯所說的,這是一個有分量的團體,其中所包含的家族都是戰士皇帝巴西爾二世所提拔的, 其成員都是這些家族的後裔。這一代表團將會決定帝國接下來三十年的未來,甚至可以說是接下來一個世紀或更長遠的未來。[17]

普塞洛斯本人也是代表團覲見事件的見證人。他聲稱皇帝立刻就開始對代表們發怒,而伊薩克和基考美諾斯站了出來並譴責了皇帝,稱他對安條克的陷落和軍隊腐敗負有責任且是個無能的懦夫,還因私挪用軍餉。而後來的約翰尼斯·斯基利齊斯則稱皇帝對他們以禮相待,但直接拒絕把伊薩克和基考美諾斯提拔至首席的品階。[15][12]

皇帝對軍方高層的態度有着重大的影響並使得他們轉向反對皇帝。另一支代表團拜訪了主教首席助理(πρωτοσύγκελλος)利奧·帕拉斯龐迪洛斯,也遭到了類似的待遇。據普塞洛斯的說法,伊薩克當時幾乎無法阻止他的同伴在自己的居室不時地指責皇帝。隨後,他們合謀反對皇帝,儘管伊薩克有所猶豫,他還是被選為了這場陰謀的主導。[18][19]

同謀者們聯繫了老將軍尼基弗魯斯·布呂埃尼奧斯,他曾嘗試過篡奪狄奧多拉女皇的皇位但失敗了。[20]當時布呂埃尼奧斯剛被米海爾六世任命為馬其頓軍隊的指揮官。他顯然同意支持陰謀,不久,布呂埃尼奧斯便引軍前往小亞細亞與突厥人作戰。此前在安納托利亞軍區,他曾與軍隊財務主管發生過爭吵,他把財務下到監牢裏並挪用了資金來獎賞自己覺得值得嘉獎的士兵。這一舉動在另一名當地將領處被視為叛亂,布呂埃尼奧斯遂遭逮捕並被刺瞎雙眼。[19][14]

伊薩克稱帝和哈迪斯戰役[編輯]

因懼怕陰謀泄露,東部的將軍們加快了行動的步伐。駐紮在安納托利亞軍區的同謀者羅曼諾斯·斯克萊洛斯、米海爾·布爾齊斯、尼基弗魯斯·伯塔奈亞迪斯以及巴西爾·阿爾吉洛斯的兒子們立刻前往伊薩克在帕夫拉戈尼亞的卡斯塔莫努的居所找他。1057年6月8日,於古納里亞宣佈伊薩克為皇帝。[21]歷史上,起事者們是否實際擁有軍隊並不明確,而根據卡爾德利斯,「他們不得不爭取官員和士兵的支持,為自己偽造命令書和任命狀」 。[22]斯基利齊斯稱,基考美諾斯必須偽造御旨才能調動亞美尼亞軍區的軍團。[23]伊薩克將他的家族交付給了在哈里斯河畔佩莫利薩城堡的兄弟後,遂向君士坦丁堡進發。[24]

與此同時,西部的軍團以及部分東部軍團依舊效忠於米海爾六世。皇帝任命首席宦官狄奧多羅斯以及伊薩克的內弟艾倫為這些軍隊的指揮官。這一次,皇帝以無比榮耀確保了將領們的忠誠,保皇軍在通向都城的咽喉要道尼科米底亞集結。因此,伊薩克引軍南向佔領了尼西亞作為其行動的基地。[22][25]

兩方在尼西亞附近的哈迪斯戰役中交鋒,這場戰役戰況激烈,傷亡慘重。保皇軍的左翼擊敗了起事軍的右翼,而在另一側,基考美諾斯突破了保皇軍的陣線並佔領了他們的營地,取得了戰役的決定權。伊薩克則坐鎮中軍。[26][27][28]

統治[編輯]

甫即位,伊薩克皇帝的首項舉措就是獎賞他的擁護者。同謀者們獲得了高官厚祿,其兄弟約翰·科穆寧被任命為西部禁衛軍教導軍團長並得到了宮廷總管(κουροπαλάτης)的頭銜,基考美諾斯和布呂埃尼奧斯也得到了相同的頭銜。[29][30] 跟隨他的軍隊收到了一份津貼並被快速遣回東部,以防他們與君士坦丁堡居民產生衝突。[31][32]普世牧首米海爾也因其支持受到了獎賞,他獲得了教會人士和財政事務的全權,這些權力之前則在皇帝的手中,牧首的侄子們也獲得了高位。 [31][33]

財政改革[編輯]

伊薩克鑄造的黑斯塔邁納金幣,手持寶劍以軍姿站立,在拜占庭硬幣中殊為獨特。 [a]

伊薩克的興起是拜占庭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它為長期統治的馬其頓王朝畫上了句號。儘管此前有力軍事領袖就已經取得了權力並與馬其頓皇帝們共同參與國政,伊薩克仍是9世紀以來第一位直接篡位的軍事強人。[35] 根據卡爾德利斯,這一點也在他的貨幣中有所顯明,硬幣獨特地刻畫了他手持拔出的劍鋒,這或許直接表明了他恢復「有力的軍事統治」的意願。這也被認為是伊薩克宣告以征服為統治的基礎,甚至可以表示了一種不虔敬的「其成就並非來自上帝而是自己」的信念。[36][35]顯然,硬幣的刻畫強調了伊薩克對改革和恢復軍隊實力的決心。[32]

伊薩克所面臨的任務無疑是艱巨的,這是因為前三十年皇帝們權威的敗落以及以小惠謀支持的行為滋長了腐敗和低效。[32][31]君士坦丁九世治世時的貨幣成色劣化是帝國醞釀中的危機首當其衝的反應,而伊薩克則是第一位面臨顯著預算赤字的皇帝。[31] 為了維持其珍惜的軍隊,伊薩克被迫施行了嚴厲的節約政策。他減少或削除了被授予頭銜者的津貼,實行了更為有效和嚴厲的徵稅,重新取回了被挪用的皇室財產,並取消了君士坦丁九世和米海爾六世時期授予的土地和免稅,尤其是針對那些根據尼基弗魯斯二世·福卡斯制定的法律被賜予修道院和教會的土地。[32][37] 儘管官員的俸祿,尤其是元老院成員的俸祿被削減了[8],伊薩克的努力即使在一些老資歷的官僚處都收到了歡迎。據普塞洛斯和米海爾·安塔利亞提斯的評論:[37]

(伊薩克·科穆寧)爭分多秒地想要將羅馬帝國長期積累的朽木剔除。我們可以將之擬為一具巨大的身軀,它有着多個頭顱,醜陋的公牛頸,不可計數的手以及同樣多的腳。其內臟化膿並患病,有些部位還腫脹了起來,有些部位則逐漸死去。這裏得了水腫,那邊被侵蝕殆盡。而現在,伊薩克嘗試用大規模手術來醫治這些。

——米海爾·普塞洛斯編年史, VII.51[38]

普世牧首的失勢[編輯]

普世牧首米海爾·凱路拉里奧斯在其宗座上

普塞洛斯對伊薩克一世的唯一非議是他的急於求成和嚴苛。如果他實行了更循序漸進且明智的政策,伊薩克或許能收穫更大的成就並面對遠少於他實際面對的反對聲浪。[8][39]他對教會土地的沒收引起了米海爾牧首的反應,伊薩克與牧首的關係因此日漸惡化。牧首在伊薩克奪權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對教會所持的新權力很快衝昏了他的頭腦。他告誡並訓斥了皇帝,甚至威脅說他可以毀了皇帝就像「剛出爐的麵包」 一樣。[40][41] 牧首據稱還穿着禁紫色的靴子,而這是皇帝才擁有的特權。根據卡爾德利斯,這可以表示牧首受到了羅馬教宗世俗和神職權力理論的影響,將自己構想為與皇帝平起平坐的人物,在拜占庭傳統中是為「政教和諧論」(συμφωνία ,和諧)。[40]

1058年11月8日,當米海爾牧首訪問城牆外的一座教堂時,伊薩克趁他遠離了君堡城內的民眾,便派遣瓦蘭吉衛隊逮捕了牧首並把他安置在馬爾馬拉島上接受軟禁。伊薩克向米海爾牧首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迫使他退位,但後者堅定地拒絕了。皇帝遂決定召開主教會議,且不在帝都舉行,而是在色雷斯的某地召開。而先前曾遭牧首迫害的普塞爾洛斯則擔任牧首的首要指控者。結果,米海爾於1059年1月21日主教會議得以召開前便去世了。伊薩克遂任命官員君士坦丁·利胡德斯為新一任普世牧首。[40][41]

軍事形勢[編輯]

伊薩克奪權的內戰使得拜占庭的軍事力量離開其邊境。同時代的亞美尼亞史學家亞里斯塔克斯·拉斯維爾齊記載,格魯吉亞領主克德卡里公爵伊萬尼乘次機會佔領了兩座拜占庭邊境的堡壘並俘虜了帝國稅收官,包圍了狄奧多西奧波利斯。拜占庭在阿尼的將軍驅逐了伊萬尼但後者找來了突厥人作為援助。伊薩克即位一個月後,這些襲擊者已經進犯至馬拉蒂亞,該城遭到突厥人的洗劫,但其居民則被允許在洗劫前離開。當地的拜占庭軍隊成功地阻塞了山隘,迫使進犯者在霍爾扎尼地區過冬。1058年春,突厥人在進攻摩姆蘭斯堡壘時遭到伏擊並被擊敗,他們捨棄了俘虜便逃走了。與此同時或此後不久,另一波侵襲塔隆的突厥人大敗於當地的守軍。拜占庭修復並加固了馬拉蒂亞城並使之成為了一個將軍駐地。[42]

君士坦丁九世臭名昭着地廢止了亞美尼亞軍區部隊的軍事職責以換取現金,這一舉措被時人和現代學者廣泛地看做是對拜占庭帝國東部防禦的一場災難,尤其在面對日漸強大的突厥人的威脅上。[43] 根據卡爾德利斯,儘管伊薩克並未恢復這一軍區部隊,[32] 當地軍隊的反應並未顯示拜占庭在東部防禦能力上有所下降,反而,舊有的、上世紀尼基弗魯斯·福卡斯皇帝在位時制定的《伏擊論》被成功地繼續應用於針對敵人襲擊的防守反擊。[42]

伊薩克僅僅指揮了一場遠征。1059年夏末,他引軍至被匈牙利人佩切涅格人侵擾的巴爾幹省份。這場戰役的細節並不清晰,兩者可能結成了同盟。皇帝在塞爾迪卡與匈牙利人簽訂了和約,他們在西爾米烏姆保有堡壘,隨後伊薩克向默西亞的佩切涅格人進發。大部分佩切涅格人再次服從了帝國的權威,唯一的大型戰鬥是在進攻桀驁不馴的佩切涅格首領塞爾特的堡壘時發生的。[32][44]

9月24日,回軍途中的伊薩克突然遭遇了一場暴風,軍力和輜重損失慘重。他差些就被一棵被雷擊倒的樹木砸死。[32][44] 不久,有傳言說東部的稅務官正陰謀謀反,伊薩克聽聞後急忙回到了首都。[45] 除此之外,普塞洛斯稱,伊薩克的性格大變,他變得如此自大乃至於誰都瞧不起,包括他自己的兄弟[46]

患病、退位以及崩逝[編輯]

伊薩克極好獵鷹獵馬,在君堡城外的一個狩獵場他度過了許多時光。[47]在一次狩獵中他得了病,高燒數日。伊薩克害怕自己將很快死去,便於1059年11月22日任命君士坦丁·杜卡斯為繼任者。[b] 他同意退位並隱居於修道院。普塞洛斯稱自己是這一任命的主導者,儘管伊薩克的妻子葉卡捷琳娜最初對此是反對的。[45][48][49]

普塞洛斯還稱,杜卡斯成為嗣君後伊薩克的身體狀況開始恢復並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決定。普塞洛斯遂決定性地讓杜卡斯於12月23日公開稱帝,他為杜卡斯穿上了紫靴。伊薩克最終接受了這樣的安排,並削髮為僧,隱居於斯圖狄奧斯修道院中。[45][50] 然而,普塞洛斯在這些事件中大放異彩的角色有可能只是其自吹自擂而已,尤其考慮到,他記載這些歷史的時候是君士坦丁十世和其子米海爾七世在位期間。同時期或後來的來源,包括科穆寧時代的來源都沒有提到杜卡斯和其支持者有過政變的行為,政權的移交無疑是合法的。[45]

嘉芙蓮女皇(葉卡捷琳娜)仍然居住在宮內,甚至在皇室公告中可以被首先提及,杜卡斯則緊隨其後。他們的共治持續了一段時間,隨後女皇退隱至沒藥修道院,改名謝妮亞修女。[51] 伊薩克作為一名僧侶度過了餘生,做着僧侶的粗活直至他於1060年末去世。[52]

家族[編輯]

伊薩克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末任統治者伊凡·弗拉迪斯拉夫的女兒保加利亞的葉卡捷琳娜成婚。[8] 伊薩克將其妻子的頭銜升為奧古斯塔。[53] 夫妻二人至少有兩名子女。[54]

  • 曼努埃爾·科穆寧 (約1030 – 約1042/57),可能就是與首席佩劍官(πρωτοσπαθάριος)赫利奧斯之女訂婚的「科穆寧之子」。他於1042至1057年間去世。[55]
  • 瑪利亞·科穆寧娜 (生於約1034年), 她的美貌受到了普塞爾洛斯的稱讚,但她終身未婚,與母親一起在沒藥修道院退隱。[56]

註腳[編輯]

註釋[編輯]

  1. ^ 君士坦丁九世·莫諾馬霍是第一位將劍引入鑄幣中的皇帝,他在其銀幣中被描繪為手持長槍,佩戴者一把收入鞘中的劍。伊薩克在珍貴的金幣上被描繪為手持抽出的寶劍可謂一項創舉。由於引起了爭議,這種描繪在後來的統治者中被廢止。其金幣的形象可能受到了哈里發的第納爾金幣的啟發。[34]
  2. ^ 在早期的研究中,伊薩克的退位時間一般被定為1058年12月25日。1966年,保羅·戈蒂埃將這一日期重新定為11月22日,而君士坦丁十世的登極日則是11月23日。Varzos 1984,第43 (note 12)頁

來源[編輯]

  1. ^ 1.0 1.1 ODB,"Komnenos" (A. Kazhdan), pp. 1143–1144.
  2. ^ Varzos 1984,第38–39頁.
  3. ^ Varzos 1984,第39, 41頁.
  4. ^ Varzos 1984,第26頁.
  5. ^ 5.0 5.1 5.2 5.3 Varzos 1984,第41頁.
  6. ^ Gautier 1975,第74, 76頁.
  7. ^ Gautier 1975,第76頁.
  8. ^ 8.0 8.1 8.2 8.3 ODB,"Isaac I Komnenos" (C. M. Brand, A. Cutler), pp. 1011–1012.
  9. ^ Guilland 1967,第500頁.
  10. ^ Guilland 1967,第452–453頁.
  11. ^ Sewter 1953,第209–210頁.
  12. ^ 12.0 12.1 Wortley 2010,第450–451頁.
  13. ^ Treadgold 1997,第597頁.
  14. ^ 14.0 14.1 Kaldellis 2017,第217–218頁.
  15. ^ 15.0 15.1 Sewter 1953,第210頁.
  16. ^ Kaldellis 2017,第216–217頁.
  17. ^ Kaldellis 2017,第217頁.
  18. ^ Sewter 1953,第210–211頁.
  19. ^ 19.0 19.1 Wortley 2010,第454–455頁.
  20. ^ Kaldellis 2017,第215頁.
  21. ^ Wortley 2010,第455–456頁.
  22. ^ 22.0 22.1 Kaldellis 2017,第218頁.
  23. ^ Wortley 2010,第456–458頁.
  24. ^ Wortley 2010,第458頁.
  25. ^ Wortley 2010,第458–459頁.
  26. ^ Kaldellis & Krallis 2012,第99, 101頁.
  27. ^ Wortley 2010,第459–461頁.
  28. ^ Sewter 1953,第214–215頁.
  29. ^ Cheynet 1996,第70頁.
  30. ^ Kaldellis 2017,第219–220頁.
  31. ^ 31.0 31.1 31.2 31.3 Kaldellis 2017,第220頁.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Treadgold 1997,第599頁.
  33. ^ Kaldellis & Krallis 2012,第109頁.
  34. ^ Grotowski 2007,第110–111頁.
  35. ^ 35.0 35.1 Treadgold 1997,第598頁.
  36. ^ Kaldellis 2017,第219頁.
  37. ^ 37.0 37.1 Kaldellis 2017,第220–221頁.
  38. ^ Sewter 1953,第233–234頁.
  39. ^ Sewter 1953,第238–239頁.
  40. ^ 40.0 40.1 40.2 Kaldellis 2017,第221頁.
  41. ^ 41.0 41.1 ODB,"Michael I Keroularios" (A. Kazhdan), p. 1361.
  42. ^ 42.0 42.1 Kaldellis 2017,第222頁.
  43. ^ Treadgold 1997,第595–596頁.
  44. ^ 44.0 44.1 Kaldellis 2017,第222–223頁.
  45. ^ 45.0 45.1 45.2 45.3 Kaldellis 2017,第223頁.
  46. ^ Sewter 1953,第244頁.
  47. ^ Sewter 1953,第244–245頁.
  48. ^ Sewter 1953,第245–252頁.
  49. ^ Varzos 1984,第42–43, 44–45頁.
  50. ^ Sewter 1953,第256–257頁.
  51. ^ Varzos 1984,第46–47頁.
  52. ^ Varzos 1984,第43頁.
  53. ^ Varzos 1984,第44頁.
  54. ^ Varzos 1984,第47頁.
  55. ^ Varzos 1984,第58頁.
  56. ^ Varzos 1984,第58–59頁.

參考文獻[編輯]

前任:
米海爾六世
拜占庭帝國皇帝
1057年-1059年
繼任:
君士坦丁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