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全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全皞(839年—870年),唐朝將領,在865年-870年間任魏博節度使,實質獨立於朝廷,儘管他協助朝廷平定了龐勛叛亂。870年,全皞被兵變所殺,將領韓君雄自封為留後

背景[編輯]

何全皞生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1]。他的祖父何進滔在譁變軍士支持下殺死節度使史憲誠後接管了魏博,而後由他的父親何弘敬接任。[2]何弘敬於咸通六年(865年)去世時,[3]何全皞為左司馬,士兵推舉他為兵馬留後。[4][5][6][7]唐懿宗認可了,起復何全皞為雲麾將、守金吾將軍、檢校右僕射兼御史大夫,充魏博節度觀察處置等使。[8]七年(866年)七月任他為兵馬留後,八年(867年)又任為全權節度使。[9]

任節度使[編輯]

何全皞因喪母,納還節鉞,請求服喪,詔不許。[10]

九年(868年),叛將龐勛控制徐州,朝廷決定兵分三路應對。神武大將軍王晏權原為徐州北面招討使,但他在當年就被泰寧軍節度使曹翔替換。何全皞也出兵,由部將薛尤率軍一萬三千,協助曹翔。魏博軍包圍了據守在豐縣的叛軍,不停攻打。十年(869年)正月,豐縣守將孟敬文因圖謀背叛龐勛自立,故意安排龐勛心腹所率援軍三千人為前鋒與魏博軍交戰,自己退走,導致三千援軍覆沒。魏博軍分五寨且在豐縣城外屯數千人,但四月,龐勛潛入豐縣,反圍魏博營寨,殺魏博軍二千人,雖然未能攻克營寨而退,但魏博軍聞龐勛親來即潰走,豐縣因此解圍。正在圍攻滕縣的曹翔聞魏博敗,也引兵退保兗州[11]當年,叛亂平定,何全皞因功被授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榮銜。[2][4]

何全皞還很年輕,處罰很嚴,尤其喜歡判死刑,為了小錯誤而重重鞭笞下屬,士兵因此畏懼他。又削減將士衣糧。十一年(870年)八月,軍中相傳何全皞又要減糧帛,士兵譁變。何全皞單騎逃跑,被士兵追上殺死。士兵推大將韓君雄為留後,[4][5]朝廷為此由翰林學士承旨鄭畋作《與韓君雄書》《與張文裕及魏博軍書》安撫魏博軍,並追述了何家祖孫三代對朝廷的貢獻和對何全皞被害的嘆惜。唐懿宗本來命皇子李儼為遙領節度使,後來還是同意任命韓君雄。[12]詔贈何全皞太保[10]

墓誌[編輯]

河北大名縣曾出土邊長1.4—1.5米的何全皞墓志銘,但在2000年左右被盜,下落不明。

註釋[編輯]

  1. ^ 《魏博節度使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魏博觀察處置等使贈太師廬江何公(弘敬)墓誌》載:唐懿宗派使者冊封何全皞回來後,唐懿宗問他何全皞「年歲」,使者答為二十有七。
  2. ^ 2.0 2.1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一
  3. ^ 史書均作去世於咸通七年六月,此從何弘敬墓誌。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亦取。
  4. ^ 4.0 4.1 4.2 《舊唐書》卷一十九上
  5. ^ 5.0 5.1 《新唐書》卷九
  6. ^ 《舊五代史》卷一十四
  7. ^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
  8. ^ 《魏博節度使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魏博觀察處置等使贈太師廬江何公墓誌》
  9.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
  10. ^ 10.0 10.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
  11.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一
  12.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