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君士坦丁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佔領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USS Noma 離開多爾瑪巴赫切宮 (1920)
日期1918年11月13日 – 1923年10月4日[2]
地點
君士坦丁堡
結果 君士坦丁堡被法國佔領,然後協約國,然後​​廢棄
領土變更 英國正式廢除奧斯曼帝國議會(1920年3月16日),1922年9月9日恢復給安卡拉政府
參戰方

 英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意大利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國民運動
指揮官與領導者
英國 薩默塞特·阿瑟·高夫 - 卡爾索普
法國 路易·弗朗謝·德斯佩雷
奧斯曼帝國 阿里·賽義德·帕夏 奧斯曼帝國 塞拉赫丁·阿迪爾·帕夏

佔領君士坦丁堡(1918年11月13日 – 1923年10月4日)是在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英國和法國佔領奧斯曼帝國首都,奧斯曼帝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2日法軍開始進入該市,英軍於次日進駐。佔領分為兩個階段:從1918年11月13日到1920年3月16日,是根據停戰協定的佔領;從1920年3月16日,是根據色佛爾條約的佔領,直到1923年7月24日簽署洛桑條約。1923年10月4日,最後一支協約國軍隊撤出該市。1923年10月6日,土耳其國民運動軍隊進駐該市。

早在1918年12月,協約國軍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協約國的軍事管理。這是該市自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君士坦丁堡以來的唯一一次易手。

對君士坦丁堡以及伊茲密爾的佔領,激起了土耳其國民運動土耳其獨立戰爭[3]

圖片[編輯]

參考[編輯]

  1. ^ Constantinople occupied by British and Indian troops. British Pathé. 1918-10-30,31 [201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2. ^ 6 Ekim İstanbul'un Kurtuluşu. Sözcü. 2017年10月6日 [2019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4日). 
  3. ^ 1919年11月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抵達安卡拉的演說
  4. ^ Turkish Maritime Lines. [2012-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