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卡斯提拉
長崎產的卡斯特拉

卡斯特拉(日語:カステラCastella),又譯作長崎蛋糕、是一種自16世紀開始在日本長崎發展起來的蛋糕,這種蛋糕的原型來自葡萄牙西班牙卡斯蒂亞王國,通常為一長方體的蛋糕,呈淡黃色,上有一層約0.2公分厚的棕色餅皮,食用時會把原本的長方體再橫切為數個小立方體,口感類似粗糙但厚實的海綿蛋糕

卡斯特拉最初從葡西兩國傳至日本時,原料雞蛋牛奶黃油小麥粉白砂糖;後來經過日本人的本土化改造,在原材料上用日本本土的水飴代替西方的白砂糖,而且完全不使用牛奶和黃油,現代的日本還會加入鮮奶油奶油霜雲呢拿黑糖,製作方式也從用烤的轉變為用木質盒子去隔水蒸,這種做法大幅度遠離了西式糕點的範疇,反而與和菓子中的日式甜饅頭更加接近。

歷史[編輯]

卡斯特拉的由來諸說紛紜,其中一個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說此種糕點由葡萄牙傳教士把當地一種類似海綿蛋糕的家常蛋糕帶到日本長崎,稱其為「來自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蛋糕」(pão de Castela),由於口味甚佳而廣受好評,長崎人因此模仿製作,並逐漸發展成為長崎的特色和風銘菓。過去日本曾有家主貞良加壽天以羅加須底羅賀須底羅粕底羅糟底羅カステイラ卵糖等等表記寫法,但今已非常罕見。

卡斯特拉傳入日本的時間分為長崎代官村山等安將卡斯特拉呈送給豐臣秀吉和江戶時代於出島的種種傳說,但真正興盛是明治文明開化時期,知名卡斯特拉店鋪如文明堂等店即在此時創業。進入大正時期卡斯特拉開始出現在諸如西條八十北原白秋芥川龍之介幸田露伴等作家的文學作品中。作為葡式海綿蛋糕的日本本地化發展,當時原料不僅僅有日本的水飴,甚至還可能加入蝦米扇貝等海鮮。明治時期,日本即有西伯利亞式的紅豆羊羹卡斯特拉,2013年因宮崎駿電影《風起》再次帶動風潮。

台灣發展[編輯]

台灣的卡斯特拉於日治時期傳入,並在地化發展為台灣獨有的點心,主要有古早味蛋糕蜂蜜蛋糕岩燒蛋糕三種類型。其中,古早味蛋糕曾在韓國蔚為風潮[1] [2];古早味蛋糕亦逆向輸出回日本,於日本被稱作台灣卡斯特拉(日語:台湾カステラ[3]

古早味蛋糕[編輯]

古早味蛋糕又稱現烤蛋糕,在日本被稱為台灣風卡斯特拉(日語:台湾風カステラ),為最接近日本原版的卡斯特拉蛋糕,但質地較為蓬鬆,烤的同時在四周要加一盤水,利用水蒸氣讓蛋糕盡量膨脹,口感介於海綿蛋糕舒芙蕾之間,有枕頭型和圓型兩種。

蜂蜜蛋糕[編輯]

台灣的蜂蜜蛋糕將日本原版的卡斯特拉質地加厚,並且在麵糊中加入大量蜂蜜煉乳雲呢拿香精提味,進而創造出了充滿濃郁的蜂蜜香氣的卡斯特拉蛋糕,形狀為標準的方形,擁有日本所沒有的輕盈口感。

在台灣,因為日式的卡斯特拉在剛蒸完時會散發出蜂蜜的香氣,導致眾多商家誤以為是使用了蜂蜜,蜂蜜蛋糕故此得名,如今台灣的卡斯特拉蛋糕的種類也已經和日本大不相同,會根據需要加入蜂蜜、芝士卡仕達醬抹茶朱古力黑芝麻或者花生醬作為多樣化口味補充。

1960年代末,台中開設坂神本舖長崎蛋糕,為無添加蜂蜜的傳統卡斯特拉,是台中著名伴手禮。

1968年,葉永青(1971年另立「南蠻堂」)與日本「長崎本舖」合作將長崎蛋糕引進台灣,於台北新公園成立分公司。

1975年黃和仁於臺北市中山北路復興橋下成立「一之鄉」,以台灣龍眼蜜為基底,硏發本土口味的蜂蜜蛋糕,其商標YENOH即為日語的一之,反寫則為HONEY(蜂蜜),英文招牌定為 HONEY Castella。並非消費者或店家將卡斯特拉誤傳為長崎蛋糕與蜂蜜蛋糕,長崎蛋糕與蜂蜜蛋糕長期並存於臺灣社會。

1980年,九如實業林隆士與新光集團吳如英夫婦成立「金格食品」承接長崎本舖的台灣業務。

岩燒蛋糕[編輯]

岩燒蛋糕與巴斯克蛋糕更加接近,加入大量芝士,上有被稍融化的焦糖結構,呈現圓形,當中甚至可以開洞來放入布甸鮮忌廉的古早味蛋糕,通常賣得比古早味蛋糕和蜂蜜蛋糕更貴一點,亦是台灣人自創。

其他地區[編輯]

菲律賓[編輯]

菲律賓邦板牙省的傳統甜點蛋糕叫做taisan,味道、形狀、做法和日本的卡斯特拉蛋糕如出一轍。

著名廠商[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韓國也哈台? 台式古早味蛋糕在韓熱賣. 自由時報. 2016-11-20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中文(臺灣)). 
  2. ^ 從《寄生上流》的古早味蛋糕到黑糖珍奶──那些在南韓流行的「臺灣味」. 換日線. 2020-02-12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中文(臺灣)). 
  3. ^ 実は現地にはない?「台湾カステラ」驚きの用途 日本ではコンビニでも販売、台湾との共通点. 東洋経済. 2023-04-05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