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攷消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參攷消息
2008年7月14日參攷消息頭版
類型日報
版式小型報
持有者新華社
出版商參攷消息報社
社長王朝文
創刊日1931年11月7日 (1931-11-07)
語言簡體中文
總部北京市西城區宣武門西大街57號
發行量307.3萬(截至2016年)[1]
OCLC 編號53875070
CN11-0048
售價人民幣1.0
網站www.cankaoxiaoxi.com
www.ckxx.net

參攷消息》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主管、主辦的報紙,創辦於1931年,原為內部刊物,1957年3月1日起公開發行,主要刊登中國大陸外通訊社、報刊、網站的文章,是現時中國大陸發行量最大、全球發行量第五大的報紙,有「國際消息總匯」和「萬報之報」之稱[2]

報頭[編輯]

報頭的「參攷消息」四字摘自魯迅筆跡,「攷」是「考」的異體字。因為「攷」字與「政」相似,又大致能讀通,於是一些人誤解成「參政消息」。[3]另外標題字體與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相似,也有人誤認為題詞出自周恩來手筆。[4]

歷史[編輯]

1931年11月7日創刊於江西瑞金,當時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紅中社成立,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收聽外電、查看外刊消息,然後編輯《無線電材料》或《無線電日訊》送黨內領導參考,成為參攷消息的前身。起初的每天40份蠟紙手刻油印32開4-8頁,已經可以滿足共產黨領導人的需要。1935年11月在陝北恢復了紅中社的文字廣播與《紅色中華》報、《無線電日訊》的出版。1937年10月《無線電日訊》改名為《參攷消息》。1938年12月改名為《今日新聞》油印出版,1940年3月10日改為鉛印出版,刊號重新計算,售價4分,八開兩版。1941年春,《今日新聞》與《新中華報》合併為大型黨報《解放日報》,1941年5月16日創刊。創刊《參攷消息》油印內部發行。1942年12月1日,《參攷消息》改為鉛印重排刊號由新華社、《解放日報》社合編出版至今。是目前國內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報紙之一。據資料顯示,延安版《參攷消息》目前國內尚無館藏記錄,國家圖書館館所藏《參攷消息》,也僅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出版的。2004年,留美學者沈津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發現其館藏有1944年6月至1945年各月份的延安版《參攷消息》,來源是延安新華社英文翻譯林邁可。已經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9月影印出版。

1946年春,毛澤東發出「全黨辦通訊社」的號召,黨中央採取措施加強和擴大新華社的「耳目、喉舌」作用,對解放日報社和新華社進行了重大改組,工作重心放在新華社。這次改組中,新華社正式成立電務處,電務人員增加到70多人。在新的編委會討論辦通訊社的會議上,當時任新華社第一副社長的陳克寒談了新華社擔負的任務,第一項就是「抄收各國電訊」,也就是當好中央的耳目。1947年3月撤出延安後,新華社副總編輯范長江率領新華社工作隊隨毛澤東轉戰陝北;新華社社長廖承志率領大部分人東渡黃河到晉冀魯豫的太行區。兩支隊伍都編輯發行了各自的《參攷消息》。范長江的陝北版《參攷消息》1947年4月9日油印發行,每期4千字;1947年12月28日改為鉛印,四開四版,至1948年3月20日止。1949年9月《參攷消息》在北平由贈閱改為訂閱,發行量2947份。參考報道是黨中央「耳目」,新華社的文字和口語廣播,是傳播黨中央聲音的「喉舌」。

1956年,隨着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以及波蘭匈牙利事件的發生,毛澤東等中共領導覺得「有必要使我們的幹部,及時地知道我們的敵人的情況和敵人的觀點,以及我們的朋友的那些與我們有所不同的觀點」。《參攷消息》是在批判斯大林、破除僵化思想的背景下於1957年誕生的,是一項打破「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新政」。「為了便於黨內外幹部更多地了解國際時事,特別是更多地了解我們的敵人和朋友方面的情況,中央決定從1957年3月1日起擴大新華社出版的《參攷消息》的訂閱範圍」。1956年,毛澤東提出把只限黨內外高級幹部看的《參攷消息》擴大發行到縣委以上幹部。1957年春天,毛澤東在包括最高國務會議的幾次重要會議上,接連闡述為什麼擴大發行《參攷消息》。他說:「這是為了鍛煉我們。黨內外都應該受鍛煉,應該見世面,知道一點世界上的事情:敵人怎樣罵我們,敵人家裏的事情是怎樣的。有人說這樣會亂,不會亂的。」1958年他又指示:「要把《參攷消息》的閱讀範圍擴大到全國的高等院校學生。」1970年夏,毛澤東指示,《參攷消息》擴大發行到基層黨支部。在其後的近30年中,《參攷消息》的發行範圍覆蓋到所有「縣處級」以上領導,發行量也擴大至40萬份以上。在文化大革命中,《參攷消息》幾乎成為中國大陸普通人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窗口,能夠擁有一張《參攷消息》幾乎成為身份的象徵。[5]

1960年代,周恩來成了《參攷消息》實際上的總編輯。《參攷消息》上幾乎每天都刊登很有分量的外國評論員分析國際關係、形勢的文章,相當一部分是周恩來親自從《參考資料》中選出並指示《參攷消息》刊登的,甚至有的文章登在哪個版,他都指示清楚。1967年5月28日,周恩來說:《參考資料》報喜不報憂,不登敵人罵我們的一些東西,人們就不知道多方面的情況。不要「怕」字當頭,不要怕群眾造你們的反。1970年6月29日,周恩來說:毛主席交代過,《參考資料》不要自己標標題,原來怎麼標就怎麼標,讓讀者自己判斷。9月2日,周恩來說:「《參攷消息》主要是正面的,也要選登反面材料,使大家有所比較,否則不能起廣泛教育作用。」1973年6月15日,周恩來說:《參考資料》每天要登一篇有關台灣的消息和言論,罵街的不要。

改革開放初期,專輯工作的改革是:換了招牌,從《參考資料專輯》改成《參攷消息專輯》;發行對象也從隨其他內部刊物訂戶免費發送改為面向社會。《參攷消息專輯》的內容仍是圍繞中央提出的三大任務選材:保衛世界和平、實現四個現代化、統一祖國。

1985年,中國共產黨決定開放《參攷消息》,使得所有中國大陸人民都可以訂閱。為加強青年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1984年底,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和國家教委主任李鵬先後作出批示,國家教委在1985年1月還發出文件,要求全國高等院校校方給所有學生每間宿舍訂一份《人民日報》和一份《參攷消息》。1986年8月,《參攷消息》專門開了發行會議,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國家教委和郵政總局都派人參加了。這大概是最後一次行政力量支持《參攷消息》的發行工作。就在此次會議前的1985年1月1日,《參攷消息》報頭下的「內部刊物」4個字經中宣部同意變成了「限國內發行」。

從1957年《參攷消息》報問世開始,它就是從《參考資料》(參編部的主要產品,只供黨和國家高級幹部及有關單位閱讀)中選材。文化大革命結束前,《參攷消息》依然只是供中高層領導人看的,是《參考資料》的一個「摘要版」,經過改革開放的演變,兩者漸行漸遠,已經演變成為兩種不同的版本,《參考資料》成為《參攷消息》的一個「補充版」。

1993年時期發行量一度曾突破300萬份。但是隨後參攷消息逐漸加強了對內容的過濾和控制,其傾向性逐漸明顯。其權威地位已被新華社另外編發的《參考資料》(俗稱「大參考」)取代。

1998年開始,《參攷消息》通過郵局報刊發行部門全面開展零售業務。《參攷消息》全國零售量急劇攀升。[6]

2011年1月《參攷消息》零售價格由0.7元漲至0.8元。2014年《參攷消息》零售價格由0.8元漲至1元。

2021年1月1日,《參攷消息》隨新華社重點報刊及網站、客戶端同步改版。改版後的報紙,報道結構到版式呈現都進行優化與提升[7]

《參攷消息》與《參考資料》[編輯]

新華社原有在一定範圍內發行的《參攷消息》,刊載外國新聞報道,又稱「小參考」。發展到1954年時,「小參考」已成為50多頁的刊物,不堪重負。在此情況下,周恩來於1955年年初指示新華社另行出版《參考資料》;後新華社社長吳冷西建議將《參考資料》和《參攷消息》分開出版,得到同意。1955年3月1日,《參考資料》創刊,此後俗稱「大參考」。[8]

參考材料編輯部領導人張辛民提到,從前讀者從《參攷消息》所能知道的信息,須局限於中央已經知道的信息(即《參考資料》)範圍內,超前知道是不允許的。《參攷消息》刊登《參考資料》以外的材料,在粉碎四人幫以前只有極少數幾次。直到1983年,這種做法才在社黨組會上被確認。張兼管《參攷消息》後,對它提出的第一個建議是調整版面(文化大革命中,《參攷消息》一版要聞、反美鬥爭,二版蘇美矛盾,三版其他重要新聞,四版對中國反應的版面分配是1971年周恩來下達的指示),但對於版面調整的做法和尺度參編部內部有分歧。[9]

讀者覆蓋[編輯]

  • 《參攷消息》報社現在可以翻譯30多種主要語言,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駐有記者。
  • 性別結構:以男性為主。男性讀者佔71.3%,女性讀者佔28.7%。
  • 年齡結構:25-34歲的人最多,約佔1/3;35-44歲讀者比例也達到22%。兩部分約佔讀者總體的60%。15-24歲15.5%,25-34歲37.1%,35-44歲22%,45-54歲14.8%,55-64歲10.6%。
  • 教育程度:高學歷讀者遠遠高於總體水平,大專以上學歷超過50%。大學或以上27.8%,大專22.3%,中專/技校8.5%,高中27.2%,初中13.4%。
  • 收入水平:讀者平均個人月收入1673元,高出總體水平30-40%。1000-1999元39.4%,2000-2999元11.1%,3000-3999元6.9%,4000-4999元1.5%,5000元以上2.1%。
  • 職位構成:黨政機關/社團/事業單位領導幹部的比例遠高於總體水平。製造業/生產性企業一般職工10%;企業/公司一般管理人員8.1%,中層管理人員6.6%,高層管理人員2.7%;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0.1%,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黨政機關/社團/事業單位一般幹部9.2%,領導幹部3.4%。
  • 閱讀習慣:瀏覽主要內容38.3%,瀏覽主要標題13.1%,隨意翻閱3.5%,全部細讀11%,細讀主要內容34.2%。
  • 報紙來源:單位訂購40%,報攤購買33.7%,家庭訂購19.9%,贈閱1.1%,其它5.3%。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World Press Trends 2016: Facts and Figures. World Press Trends Database.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6). 
  2. ^ 何磊靜. 《参考消息》大字版江苏开印活动在南京举行. 參攷消息網. 2020-12-12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3. ^ 《参考消息》"考"为何写成"攷" 专家:异体字. 搜狐傳媒. [2019-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4. ^ 《參攷消息》編輯部. “参考消息”报头的由来. 人民日報. 1992-06-20. 
  5. ^ 张辛民,《“大读者”和新华社的国际参考报道》,《党史博览》. [201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6). 
  6. ^ 1998:摆上大街小巷的报摊. 參攷消息90年史話[65]_手機新浪網. 2021-10-12 [2024-02-14] (中文). 
  7. ^ 《新华每日电讯》专版报道受众好评《参考消息》新年改版升级. 新華每日電訊. 2021-01-02 [202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8. ^ 衛廣益. 毛泽东与大小“参考”. 2003年12月12日 [2021-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9). 
  9. ^ 張辛民. 《参考消息》:从“内部刊物”到公开发行.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