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
IUCN分類II(國家公園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入口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位置圖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位置圖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在蘇門答臘的位置
位置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
坐標3°30′N 97°30′E / 3.500°N 97.500°E / 3.500; 97.500座標3°30′N 97°30′E / 3.500°N 97.500°E / 3.500; 97.500
面積830,268.95公頃(2,051,639.3英畝)[註 1]
建立1980年3月6日
主管團體印度尼西亞環境與森林部英語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ry (Indonesia)
類型自然遺產
標準(vii) (ix) (x)
評定時間2004 (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
隸屬蘇門答臘熱帶雨林
參考編碼1167-001
地區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瀕危遺產2011年 (2011)-至今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印尼語Taman Nasional Gunung Leuser,或稱列尤擇山國家公園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面積8,303平方公里(3,206平方哩),橫跨北蘇門答臘省亞齊特區,分別各佔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國家公園以勒塞爾火山為名,1984年列為東盟遺產公園。2004年,它與南巴里桑山脈國家公園葛林芝塞布拉國家公園一起以「蘇門答臘熱帶雨林」名稱,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2011年列為瀕危世界遺產

地理[編輯]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980年3月6日,面積830,268.95公頃(2,051,639.3英畝),當時由數個規模較小的自然保護區集合而成。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長150公里,寬100多公里,由陡峭、幾乎人跡罕至的山地地形組成,國家公園的海拔由0米至3,381米,約40%海拔超過1,500米,主要集中於國家公園的西北部,園區內南邊約12%海拔低於600米。勒塞爾火山(高3,119米)是勒塞爾山脈的第三高峰。阿拉斯河英語Alas River貫穿公園,將公園分為東西兩半。[3]

生態[編輯]

動物[編輯]

在武吉拉旺的蘇門答臘猩猩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是蘇門答臘猩猩學名Pongo abelii)僅存的兩個棲息地之一[4]。1971年赫爾曼•賴克森(Herman Rijksen)建立了克坦貝(Ketambe)研究站,以研究蘇門答臘猩猩[5]。國家公園內發現的其他哺乳動物有蘇門答臘象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犀合趾猿白掌長臂猿豚尾獼猴托馬斯葉猴英語Thomas's langur蘇門答臘羚羊英語Sumatran serow水鹿豹貓。國家公園內大約有350種鳥類,包括馬來犀鳥大眼斑雉;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蛇為主,估計有 190種;昆蟲以蝴蝶為主[6]

研究人員在2011年7月園區內放置28個攝影機,在6個月期間內發現1公、6母,共7頭蘇門答臘犀牛,推測園區內不超過27頭蘇門答臘犀牛。2012年估計蘇門答臘犀牛在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總數約為200頭,為1997年數量的一半[7]

植物[編輯]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為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熱帶雨林,約有4,000種植物,包括3種大花草,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花。阿諾爾特大花草學名Rafflesia arnoldii)、巨花魔芋學名Amorphophallus titanum)為蘇門答臘特有植物。同時該地區為印度尼西亞僅存的低地龍腦香林,這裏的龍腦香樹最高可達70米[8]

旅遊[編輯]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地處偏遠,遊客可由從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出發,前往武吉拉旺英語Bukit Lawang或唐卡漢(Tangkahan)。武吉拉旺位於北蘇門答臘省冷吉縣,位於棉蘭市西北方86公里處,當地有蘇門答臘猩猩保育中心,亦為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主要入口之一[9]

唐卡漢地處偏遠,從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至唐卡漢約需7到8小時車程,途中路況不好,有很多地方為泥土路。估計每年約有4,000名外國遊客和40,000名印度尼西亞遊客到訪,當地有簡陋的旅館,但有時沒有電力供應。當地設有唐卡漢遊客中心,提供各類旅遊行程,遊客可以選擇徒步或是騎大象穿越森林[10]

唐卡漢主要的旅遊活動為觀賞猩猩等野生動物,專家認為對環境衝擊較低的生態旅遊可以提供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可持續、非消耗的經濟收入,從而提供當地民眾保護園區的強大動力[11]

通往凱米里山(Mount Kemiri)山頂的道路
叢林景觀
武吉拉旺(Bukit Lawang)村
國家公園內日出時分

威脅[編輯]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及周邊地區的地下水源有逐漸漸少趨勢,有幾條河流一年中的部分時間完全乾涸。另外由於森林砍伐,將土地做為其他用途,當地的乾旱與洪水變得更加頻繁,且更具破獲性。1995年11月,冷吉縣政府修建一條道路連接公園內的飛地薩波巴東(Sapo Padang);1997年8月,居住在薩波巴東的家庭提交油棕園開發案,獲冷吉縣政府同意。為了進行開發清理了42.5平方公里土地,對於國家公園的森林造成嚴重破壞[12];1998年5月,因缺水使得超過5,000公頃的水稻田停止種植;同年6月,當地林業主管單位發佈法令,薩波巴東在法律上不再是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導致道路建設期間森林進一步遭到破壞,另外公園內有非法採伐[13]

1999年,兩個非政府組織向棉蘭地區法院提起訴訟,但法律程序並無法阻止在國家公園內繼續進行大規模砍伐、興建道路和種植油棕的計劃。估計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森林生態系統每年以21,000 公頃的速度消失[14];2000 年12月,洪水奪走至少190人的生命,並使66萬人無家可歸,亞齊特區經濟損失約9,000萬美元。當地主要產業為農業,橡膠油棕為重要經濟作物,大部分低地森林均已開墾以種植經濟作物,但近年作物產量有逐漸下滑趨勢。主要原因為土壤侵蝕、乾旱、洪水、雜草的增加等,推測與森林被大量砍伐有很大關係[15]

有許多人非法居住在國家公園內,很多是因天災失去家園或暴力脅迫(如自由亞齊運動)而流落於此。2010年12月,印度尼西亞政府將26個家庭、共計84人從國家公園搬遷至南蘇門答臘的穆西班尤辛縣英語Musi Banyuasin Regency[16]

世界遺產登錄[編輯]

2004年6月至7月,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召開,由印度尼西亞申報的項目「蘇門答臘熱帶雨林」經大會通過登錄為世界遺產,「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註 2]在名單之中,編號為1167-001號[17]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 (ix)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2]
世界遺產編號 名稱 所在地 保護範圍 緩衝範圍
1167-001 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 3°30'N 90°30'E 862,975公頃[註 1]

2011年起至今,因非法森林採伐、農業侵佔、偷獵、修建道路破壞環境等因素,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18]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1.0 1.1 官網面積為830,268.95公頃(2,051,639.3英畝)[1];世界遺產官網登記保護區域為862,975公頃(2,132,460英畝)[2];東盟遺產公園官網登記保護區域為1,092,692公頃(2,700,100英畝)[3]
  2. ^ 世界遺產官方網站的名稱。[17]

參考資料[編輯]

  1. ^ Kondisi Umum. Taman Nasional Gunung Leuser.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 (印度尼西亞語). 
  2. ^ 2.0 2.1 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Multiple Locations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2-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0) (英語). 
  3. ^ 3.0 3.1 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 - Core of Sumatra's 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2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英語). 
  4. ^ S. A. Wich; I. Singleton; S. S. Utami-Atmoko; M. L. Geurts; H. D. Rijksen; and C. P. van Schaik. The status of the Sumatran orang-utan Pongo abelii: an update. Flora & Fauna International. 2003, 37 (1): 49. doi:10.1017/S0030605303000115. 
  5. ^ S. A. Wich; S. S. Utami-Atmoko; T. M. Setia; H. D. Rijksen; C. Schürmann, J.A.R.A.M. van Hooff; C. P. van Schaik. Life history of wild Sumatran orangutans (Pongo abelii).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04, 47 (6): 385–398. PMID 15566945. doi:10.1016/j.jhevol.2004.08.006. 
  6. ^ 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 Ministry of Forestry. 2010-01-07 [201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5) (英語). 
  7. ^ Tujuh badak Sumatra tertangkap kamera di Leuser. 英國廣播公司. 2012-08-09 [2022-01-09] (印度尼西亞語). 
  8. ^ 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 Sumatra EcoVentures.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英語). 
  9. ^ Bukit Lawang. Dinas Kebudayaan dan Pariwisata Provinsi Sumatera Utara. [202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印度尼西亞語). 
  10. ^ Inasa Ori Sativa, Dwi Argo Santosa. Mencecap Keindahan Alam di Tangkahan. Berita Satu. [2022-01-09] (印度尼西亞語). 
  11. ^ 5 Reasons Why North Sumatra Is the Perfect Destination for Ecotourism. Indonesia.travel.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英語). 
  12. ^ Emily Matthews, Global Forest Watch (Organization) and Forest Watch Indonesia (Organization). The State of Forest in Indonesia (PDF). Box 2.3. Oil Palm Development in 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 p. 21. Washington D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2 [2007-01-11]. ISBN 1-56973-49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12-08). 
  13. ^ McCarthy, J. F. The Fourth Circle. A Political Ecology of Sumatra's Rainforest Fronti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4. ^ Ulara Nakagawa. Inside Indonesia’s ‘Burning Forests’. Washington DC: The Diplomat.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英語). 
  15. ^ Pieter J.H. van Beukering; Herman S.J Cesar; Marco A. Janssen. Economic valuation of the Leuser National Park on Sumatra, Indonesia.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4 (1): 43–62. doi:10.1016/S0921-8009(02)00224-0. 
  16. ^ Apriadi Gunawan. Mt. Leuser National Park evictions on hold. 雅加達郵報. 2011-06-30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印度尼西亞語). 
  17. ^ 17.0 17.1 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1-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9) (英語). 
  18. ^ Danger listing for Indonesia’s 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1-06-22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1) (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印尼文) 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