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奕訢
恭親王
前任:新頭銜
繼任:溥偉
時年27歲的奕訢
費利斯·比特拍攝於《北京條約》簽訂不久後的1860年11月2日
愛新覺羅
奕訢
太岳、樂道堂主人
封爵親王(鐵帽子王)
封號
旗籍滿洲鑲藍旗
籍貫右翼近支鑲藍旗第一族
出生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833-01-11)1833年1月11日
大清京師順天府
逝世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
1898年5月29日(1898歲—05—29)(65歲)
清朝 大清京師順天府
諡號恭忠親王

恭忠親王奕jan1滿語
ᡥᡳᠨ
轉寫I Hin[1];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樂善堂主滿洲愛新覺羅氏,晚清宗室、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外交家、重臣、洋務派領袖。是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胞弟,同治帝的六叔,光緒帝的六伯,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親王,統稱「六王爺」;曾任總理衙門首席大臣、領班軍機大臣議政王,保守派和清流派蔑稱其為「鬼子六」。賜爵位世襲罔替,身後

清末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發起者、領袖,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洋務運動,協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而獲重用擔任輔政之後,擔任議政期間擴大督撫權力而導致出現「督撫專政,內輕外重」局面;至於在其主持下清廷設立總理衙門和駐外使館,改變中華過往政權以維系華夷秩序為目的的外交方向[2],強化了與西方列強的利益互動包括如確立「借師助剿」方針而與洋人聯合軍隊鎮壓太平天國同治皇帝親政後反對重修圓明園,幾乎遭到罷免,後因慈禧太后阻攔才倖免於難,但為同治帝所怨。後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慈禧太后猜忌,在同治四年(1864年)被罷免「議政王」一職,但由於奕訢有慈安太后撐腰,因此奕訢依舊被重用。慈安太后逝世後幾年(1884年),慈禧太后藉口追究中法戰爭戰敗而免除奕訢所有職務,史稱「甲申易樞」,後隱退於寺廟內,不問政事。直到十年後的甲午戰爭才獲慈禧太后起用。奕訢反對戊戌變法,不久逝世,享年65歲。

生平[編輯]

早年生涯[編輯]

幼年奕訢與母親孝靜成皇后

幼年師從卓秉恬賈楨,聰明好學。道光帝立儲時,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間猶豫不決。但於道光二十六年下定決心由皇四子繼位,寫下遺詔,並於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園寢內為奕訢之母靜貴妃修墓,親令靜貴妃死後,必須葬於妃園寢,不得更改,變相對外公佈奕訢爭儲失敗(奕訢若能繼位,按慣例,將尊其生母為太后,若已去世則追封為皇后,清朝皇后,無論是正式冊封或母以子貴追封,先於皇帝去世與皇帝合葬,後於皇帝去世則單獨建陵,道光這一舉措等於表明,靜貴妃不管生前死後都只是他的妾室絕非正室,換而言之,恭王不會繼位)。

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宣宗遺詔公佈封「皇六子奕訢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娶重臣桂良女為福晉,這往往被認為是道光屬意恭王之舉,而實際上這個指婚發生在道光下定決心寫下遺詔之後,最多只能視為對恭王的補償,況且恭王福晉並非桂良嫡女,而僅為妾室所生的庶女之一。咸豐朝期間,由於恭王母子矯詔強封太后、藐視皇帝的行為,奕訢的政治地位並不很重要,他只有在1853年到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

同治時期[編輯]

奕訢,攝於1860年11月2日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被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清政府與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1861年夏,咸豐帝過世,奕訢與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合謀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處死或貶逐了載垣端華肅順顧命八大臣,因此獲兩宮太后重用,授予議政王大臣之銜。

奕訢,約翰·湯姆遜於1872年攝於恭王府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奕訢擔任領班軍機大臣領班與總理衙門大臣,掌握軍政大權。辛酉政變後奕訢與慈禧關係密切,但並不長久,因功高震主,遭到慈禧太后猜忌銜,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慈禧決定牛刀小試,慈禧指使編修蔡壽祺彈劾奕訢,「攬權納賄,徇私驕盈,目無君上」,一度革除所有職務,但最後因眾大臣求情,而僅被革除「議政王」一職,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允許在內廷行走,自此有所收斂退避,奕訢長期獲慈安太后支持以制衡慈禧太后權勢,因此地位仍舊穩固,慈禧即使恨他,亦不能動他。奕訢長期厭惡慈禧親信太監安德海。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奉慈禧之命赴江南辦理織造。按例太監不得離京,奕訢於是命山東巡撫丁寶禎捕拿,未經審訊將其就地正法[3],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二年(1873年),奕訢不同意修治圓明園,為同治帝所怨。

晚年與辭世[編輯]

光緖六年(1881年)奕訢支持者慈安太后逝世,使奕訢處境更為窘追,慈禧太后重新計劃扳倒奕訢,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慈禧太后籍故指出奕訢所指揮的軍機處進退失據,和戰不定,「委靡因循」,最後軍隊敗退,慈禧便乘機罷去奕訢一切職務,令居家養疾,同時由禮親王世鐸醇親王奕譞取而代之並將其中樞一併改組,並扶植奕訢七弟、光緒帝生父醇親王奕譞取締他的地位,奕訢黨羽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同時被貶,他們的往後數十年的繼任人選多對慈禧唯命是從,且庸碌無能,慈禧從此得以獨掌乾坤,再無制肘,此事件發生在甲申年故稱為甲申易樞

之後奕訢常在西郊戒台寺靜修,一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敗戰以後才再度被起用,但當時奕訢老邁,更無鬥志,毫無作為。從1894年到1898年逝世為止,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一病不起[4],四月初十日病逝。

奕訢晚年像
奕訢去世後葬於昌平崔村附近,後墓地被盜掘,目前僅存地面石牌坊

評價[編輯]

其主張學習外國軍事科技以加強中國武力,於外交上主張保持與歐美列強的和平,支持並開辦了中國早期的近代新式工商業以及政府機關,是清朝洋務運動的中樞首腦。在其擔任政府首腦期間,清朝先後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捻亂以及西部各行省回變

部分中國近現代史學家(如張玉法薛化元李筱峰等人)認為奕訢與慈安太后是清朝最後的支柱,支撐慈禧太后的政權。在其死後,繼任者多為庸碌之輩,甚至比軍機大臣榮祿還不如。

他之所以會被稱為鬼子六,是因為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六(他的四哥是咸豐皇帝),保守派厭惡西方事物,把洋人稱為「鬼佬」或者「洋鬼子」,而正因他是六王爺,所以被稱為鬼子六。

奕訢在病逝前,光緒帝、慈禧太后前去探望,光緒帝主動詢問六叔奕訢翁同龢是否可大用,奕訢聽後十分激動,向光緒帝表達反對之意,因翁同龢反對洋務運動,而奕訢自己是洋務運動的中樞首腦,故希望親政的光緒帝不要被翁同龢的意見給迷惑,光緒帝無奈之下與慈禧太后討論後決定忍痛罷黜翁同龢。

家庭[編輯]

妻妾[編輯]

  • 嫡福晉瓜爾佳氏,大學士桂良庶女,惠親王綿瑜繼福晉之妺,自號友蘭女士。值得一提的是孝靜成皇后之嫡母與瓜爾佳氏之嫡母同為肅王府的庶出縣主,兩人為同父同母的親姐妹,奕訢相當於娶了自己名義上的表姨。光緒六年五月二十二日,瓜爾佳氏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 側福晉薛佳氏,文匯之女,死於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後。
  • 側福晉王佳氏,福慶之女,十歲時隨嫡福晉瓜爾佳氏入王府,後於咸豐十年被收為妾,事上以禮,馭下以寬,同治十一年兩宮皇太后晉其為側福晉,光緒五年去世。
  • 側福晉張佳氏,雙喜之女。幼年入府,素患肝疾。初為侍妾,光緒九年九月四日去世,年僅二十六歲。
  • 側福晉劉佳氏,協領慶春之女,疑與奕訢同姓劉佳氏的側福晉為堂姐妹關係,待考。
  • 側福晉壽佳氏,原為侍妾壽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有藏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十二日《為恭親王奕訢侍妾壽氏崔氏劉氏均著加恩賞封側福晉事》。
  • 側福晉崔佳氏,原為侍妾崔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有藏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十三日和碩恭親王門上長史連春提交的《為恭親王奕訢侍妾壽氏崔氏劉氏均著加恩賞封側福晉事》。
  • 側福晉劉佳氏,慶雲之女。原為侍妾劉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有藏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十三日《為呈報恭親王奕訢侍妾壽氏崔氏劉氏均着加恩賞封側福晉事致宗人府右司》。

子嗣[編輯]

女兒榮壽固倫公主
  • 長子:郡王銜果敏貝勒載澂(1858年-1885年),咸豐八年戊午八月初六日酉時生,母嫡福晉瓜爾佳氏大學士桂良之女。光緒十一年乙酉六月初十日午時溘逝,年二十八歲,諡曰果敏。嫡夫人費莫氏文煜之女。一子:第一子承繼子和碩恭賢親王溥偉,載瀅長子。
  • 次子:郡王銜貝勒載瀅(1861年-1909年),咸豐十一年辛丑二月初一亥時生,母側福晉薛佳氏文匯之女。同治十年一月奉旨過繼與鍾端郡王奕詥為嗣,襲貝勒。光緒二十六年因罪革爵仍歸本支。宣統元年己酉八月十六日酉時溘逝,年四十九。嫡夫人馬佳氏布政使紹緘之女,繼夫人赫舍里氏候補知府崇齡之女,妾吳氏二等侍衛喜隆之女,妾廣東項氏達項瀛之女。
  • 三子:追封奉恩輔國公載濬(1864年-1866年),同治三年甲子六月二十八日丑時生,母嫡福晉瓜爾佳氏大學士桂良之女。同治五年丙寅四月二十四日寅時卒,年三歲。無嗣。
  • 四子:追封不入八分輔國公載潢(1881年-1885年),光緒六年庚辰十月初十日戌時生,母側福晉劉佳氏慶雲之女。光緒十一年乙酉正月十七日午時卒,年六歲。
  • 長女:榮壽固倫公主(1854年-1924年),咸豐四年二月初二日生,母嫡福晉瓜爾佳氏大學士桂良女,同治初年,進宮中教養,封固倫公主,二年正月初二日行冊封禮,四年九月改為榮壽公主,五年九月初六日經慈禧太后指婚,下嫁世襲一等公壽恩固倫公主額駙景壽之子志端,志端婚後五年病死。丈夫死後,榮壽公主作為太后養女又回到宮中陪伴太后。光緒七年十月仍晉固倫公主。1924年逝世,年七十。
  • 次女:(1860-1863),生於咸豐十年二月二十三日,母嫡福晉瓜爾佳氏大學士桂良女,同治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夭折,年五歲。
  • 三女:(1876-1878),母側福晉劉佳氏,協領慶春女,光緒五年二月十四日生,六年五月五日卒,年二歲。
  • 四女:(1879-1880),母側福晉張佳氏,雙喜女,光緒七年閏七月七日生,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卒,年二歲。
  • 五女:(1881-1882),母側福晉劉佳氏,協領慶春女,光緒十年六月三日生。

孫輩[編輯]

長孫:恭賢親王溥偉(1880年-1936年),過繼給果敏貝勒載澂。

次孫:溥儒(溥心畬)(1896年8月30日-1963年11月18日)。

三孫:溥佑(1898年-1940年)。

四孫:溥僡(1906年-1962年)。

曾孫輩[編輯]

  • 溥偉子嗣:毓嶙、毓岏、毓崧、毓岎、恭親王毓嶦、毓嵂、毓嶸、毓嵱、蘊霞(女兒)
  • 溥儒子嗣:毓岦、毓岑
  • 溥佑子嗣:蘊華(女兒)、毓崟(毓君彥)
  • 溥僡子嗣:毓峘

府邸[編輯]

相關影視作品[編輯]

相關傳記作品[編輯]

  • 董守義,《恭親王奕欣大傳: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的倡導者》,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

註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安雙成 編:《滿漢大辭典》,遼寧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1171頁。
  2. ^ 潘雲成.奕訢上台與晚清政府內政和外交的變化[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17(1): 92-97
  3. ^ 郭廷以. 李洪超 , 編. 近代中国史.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年1月: 142. ISBN 9787101127812. 
  4. ^ 清宮醫案》記載:「四月初十日丑刻,莊守和、張仲元、姚寶生診得恭親王脈息左寸關數而無力,尺部虛大,右三部軟而無根。……汗出不止,喘息抬肩,痰熱上壅,精神不固,證勢重險,謹防虛脫,今用保肺固脫之法竭力調治。」

外部連結[編輯]

官銜
前任:
祁寯藻
領班軍機大臣
任期:1853年-1855年
繼任:
文慶
前任:
穆蔭
領班軍機大臣
任期:1861年-1884年
繼任:
禮親王世鐸
奕訢
恭親王世系
清宣宗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1833年1月11日逝世於:1898年5月29日
王室頭銜
新頭銜 恭親王
任期:1850年-1898年
繼任:
孫恭賢親王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