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皇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地利皇帝
卡爾一世
詳情
尊稱皇帝陛下
開國君主弗朗茨一世
末代君主卡爾一世
建立1804年8月11日
終結1918年11月11日
居所霍夫堡皇宮
美泉宮
產生方式繼承制
自1815年起開始使用的奧地利皇帝旗幟,旗上有象徵東、西方霸權雙頭鷹

奧地利皇帝德語Kaiser von Österreich),中文簡稱奧皇,是奧地利世襲皇帝頭銜,於1804年由末代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所創(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為歷代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君主們所使用,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被推翻,境內說德語的人建立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後於1919年改名為奧地利共和國

概述[編輯]

奧地利皇冠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者魯道夫一世起就屬於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領地,歷代羅馬人和德意志人的國王神聖羅馬皇帝基本上都由奧地利公爵當選併兼任,後來改稱奧地利大公

三十年戰爭後,所謂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已名存實亡,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崛起更加劇了德意志諸城邦的分化,帝國前景黯淡。有鑑於此,在拿破崙自稱「法國人的皇帝拿破崙一世」後三個月內,神聖羅馬皇帝、奧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於1804年8月11日亦自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建立奧地利帝國以對抗拿破崙一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並力圖保住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領地。

但是在1806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與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的聯軍慘敗於法皇拿破崙一世,同年8月6日,弗朗茨在拿破崙的壓力下被迫取消「神聖羅馬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不過,剛建立起來不久的奧地利帝國雖然喪失了大片領土,但也總算保留下來了。從此,弗朗茨及其繼承者只擁有「奧地利皇帝」的皇帝稱號。

歷代奧皇還兼任多個王國國王,因為奧地利帝國本身就是由許多王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帝國,其中最重要的是「匈牙利國王」(稱「匈牙利使徒國王」),而匈牙利也因此具有很大的獨立性,並於1867年獲得自治地位,奧皇依然兼任匈牙利國王,但匈牙利王國奧地利帝國及其他領地組成了一個共主邦聯性質的二元制新帝國,即奧匈帝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戰敗並分裂,奧地利也成立了共和國奧地利共和國)。1918年11月11日,末代奧皇卡爾一世被迫退位,奧匈帝國滅亡,哈布斯堡家族流亡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中常稱奧匈帝國的君主為「奧匈帝國皇帝」,實際上並沒有這個稱號,其正式稱號應為「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使徒國王」。所以歷代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君主都是奧地利皇帝。

頭銜[編輯]

按照歐洲封建時代的慣例,歷代奧地利皇帝擁有一個冗長的頭銜,這個頭銜幾乎列出了歷代奧地利哈布斯堡統治者所獲得的所有領地和榮譽,其中一部分(如大部分意大利方面的)[a]只具名義上的意義,另外的一些,如耶路撒冷國王,其實際作用只是為了紀念某一段歷史。帝國的每一個小學生都必須能夠背誦所有這些稱號。歷代奧皇頭銜如此之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奧地利帝國及其繼承者奧匈帝國不是一個單一制國家,而是由許許多多小王國和皇家領地組成的。現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帝為例,表示如下: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奧地利帝國和皇家殿下
匈牙利使徒國王陛下
波希米亞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伊利里亞國王
耶路撒冷國王[b],等等,
奧地利大公
托斯卡納克拉科夫大公,
洛林[c]薩爾茨堡施蒂利亞克恩滕克雷恩布科維納公爵
特蘭西瓦尼亞大公,
摩拉維亞藩侯,
上西里西亞、下西里西亞摩德納帕爾馬皮亞琴察瓜斯塔拉奧斯威辛扎托爾切申、弗留利、拉古薩扎拉公爵,
哈布斯堡蒂羅爾基堡戈里齊亞格蘭蒂斯卡伯爵
特倫托布里克森親王
上、下盧薩蒂亞伊斯特里亞藩侯,
霍恩埃姆斯費爾德基希布雷根茨、瓦爾德堡-松納貝格伯爵,等等,
的里雅斯特科托爾溫德馬克領主
塞爾維亞總督區大總督,等等,
金羊毛騎士團團長,
等等。

Seine Kaiserliche und Königliche Apostolische Majestät

von Gottes Gnaden Kaiser von Österreich, König von Ungarn und Böhmen, von Dalmatien, Kroatien, Slawonien, Galizien, Lodomerien und Illyrien; König von Jerusalem etc.; Erzherzog von Österreich; Großherzog von Toskana und Krakau; Herzog von Lothringen, von Salzburg, Steyer, Kärnten, Krain und der Bukowina; Großfürst von Siebenbürgen, Markgraf von Mähren; Herzog von Ober- und Niederschlesien, von Modena, Parma, Piacenza und Guastalla, von Auschwitz und Zator, von Teschen, Friaul, Ragusa und Zara; Gefürsteter Graf von Habsburg und Tirol, von Kyburg, Görz und Gradisca; Fürst von Trient und Brixen; Markgraf von Ober- und Niederlausitz und in Istrien; Graf von Hohenems, Feldkirch, Bregenz, Sonnenberg etc.; Herr von Triest, von Cattaro und auf der Windischen Mark; Großwojwode der Woiwodschaft Serbien etc., etc.

列表[編輯]

奧地利皇帝(1804年-1918年)[編輯]

肖像 名稱
(第二行是德文名稱)
統治開始時間及原因 統治結束時間及原因
弗朗茨一世
Franz I
1804年8月11日
(頭銜始創)
1835年3月2日
駕崩
斐迪南一世
Ferdinand I
1835年3月2日
(父皇駕崩而繼位)

1848年12月2日
遜位,無嗣[d]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Franz Joseph I
1848年12月2日
(伯父遜位無嗣而繼位)
1916年11月21日
(駕崩,無嗣[e]
卡爾一世
Karl I
1916年11月21日
(伯父駕崩無嗣而繼位)
1918年11月11日
(君主制被推翻)

名義上的奧地利皇帝(1918年至今)[編輯]

肖像 名稱(第二行是德文名稱) 繼位時間 駕崩時間 與前任的關係
卡爾一世
Karl I
1918年11月11日 1922年4月1日  *
奧地利大公奧托(奧托一世)
Otto von Habsburg ; Otto I
1922年4月1日 2007年1月  *卡爾一世之子
奧地利大公卡爾(卡爾二世)
Karl Habsburg-Lothringen ; Karl II
2007年1月 現任  *奧托大公之子

註釋[編輯]

  1. ^ 奧匈帝國在1866年前仍然統治著倫巴第威尼斯托斯卡納等地。
  2. ^ 實際上當時的耶路撒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之下,這一頭銜只是虛銜。
  3. ^ 實際上在1737年,洛林公爵爵位的繼承人弗朗索瓦·斯提芬(即後來的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就放棄了洛林,也只保留了「洛林公爵」的虛銜。
  4. ^ 他沒有生育能力。
  5. ^ 其唯一的兒子魯道夫已過早去世,可能是自殺或遭暗殺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