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穆姆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巴姆穆語
巴穆姆語
Shüpamom
區域 喀麥隆 尼日利亞
族群巴穆姆人英語Bamum people
母語使用人數
420,000 (2005)[1]
語系
文字Latin script, Bamum syllabary (being revived)
語言代碼
ISO 639-3bax
Glottologbamu1253[2]
一份成書於1910年,用巴穆姆文字書寫的巴穆姆語手稿。

巴穆姆語(Bamum languageShüpamom /ʃy.paˑ.mɔm/,即「語言」(Shü)及「巴穆姆」)是一種在中非喀麥隆巴穆姆王國及其人民所通行的語言,位置大約在今日西方省努恩州,屬於尼日爾-剛果語系大西洋-剛果語族裏的貝努埃-剛果亞語支,有語言人口21.5萬人。

這種語言有自己的文字,稱之為巴穆姆文字。這種巴穆姆文字有兩個獨特之處:一方面在於它是當年的黑非洲第一個自行創制的文字系統,二來這種文字是由當年的巴穆姆王國蘇丹恩喬亞·易卜拉欣(Njoya Ibrahim)在1895年發明。不過,這種文字過去主要在他的皇宮內通行,一般平民不能使用,大大限制了它的發展。現時,當地人希望透過現代電腦的幫助,使這種文字得以復興。

音韻[編輯]

巴穆姆語是聲調語言,有長元音及複元音。也具有音節尾輔音

i   y ɨ ɯ   u
e ə
ɛ ɔ
a

子音部分:

唇音 齒齦音 齦後音 軟顎音 圓唇化軟顎音 雙唇-軟顎音 聲門音
p t k kp ʔ
b d ɡ ɡʷ ɡb
mp nt ŋk ŋkʷ ?
mb nd ŋɡ ŋɡʷ ?
f s ʃ x ?
v z ʒ ɣ ?
ɱf ? ɲʃ
ɱv ? ɲʒ
m n ? ŋ ŋʷ ŋm
r   l j w

文字[編輯]

巴穆姆語有自己的文字,一般稱之為「巴穆姆文字」。這種文字是當年的黑非洲第一個自行創制的文字系統,由當年的巴穆姆王國蘇丹恩喬亞·易卜拉欣(Njoya Ibrahim)在1895年發明。不過,這種文字過去主要在他的皇宮內通行,一般平民不能使用,大大限制了它的發展。

這種文字的演變,見證了文字從象形文字音節文字及完全的表音文字的過渡。在這種文字最初發明之時,是一套象形文字,透過各種象符來表達各種意思。其後,蘇丹再把它修正,用來表達一些不能用象形來表示的概念。例如:用了<人名符號><發音><發音>來表示一個名為「<發音><發音>」的人的名字[3]。到後來,索性連形符都不要,變成一套全盤拼音的文字系統。這個最後的版本,在1918年定型,被稱為「A-ka-u-ku」,亦是現時計劃編入Unicode基本平面的版本。根據編入巴穆姆文字的建議書,目前只有這個最後的版本被編入基本平面;而其餘的文字,則會被安排到輔助平面的區段[3]。而根據Unicode的訣議,巴穆姆文字在基本平面的指定編碼範圍是U+A6A0到U+A6F7[4]。巴穆姆文字除了用來書寫巴穆姆語以外,亦用於書寫恩喬亞蘇丹所發明的另一種人工語言姆穆語

然而,法國殖民主義者在完全控制巴穆姆王國以後,把恩喬亞創建的學校破壞,並禁止當地人再教授巴穆姆文字。因此,巴穆姆文字在往後急速衰落,到現在幾乎沒有人再看得懂這種文字。為了保存過往文化,當地人發起了巴穆姆文字及檔案計劃(the Bamum Scripts and Archives Project)。在努恩州的首府豐班(Foumban),有學校教授年青人這種文字,以幫助文化的傳播。

參考[編輯]

  1. ^ 巴穆姆語於《民族語》的連結(第18版,2015年)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Bamum.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3.0 3.1 Everson, M.,(2007年),Unicode有關巴穆姆文字的提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Everson, M.,(2007年),WG2/N3265, L2/07-132: Summary of repertoire for PDAM 5 of ISO/IEC 10646:2003 and fu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p.1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