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埃爾·庫貝利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法埃爾·雅羅寧·庫貝利克
Rafael Jeroným Kubelík
1950年的拉法埃爾·庫貝利克
音樂家
國籍 瑞士
出生(1914-06-29)1914年6月29日
 奧匈帝國比喬里英語Býchory
逝世1996年8月11日(1996歲—08—11)(82歲)
 瑞士琉森
職業指揮家作曲家
母校布拉格音樂學院英語Prague Conservatory
配偶盧德米拉·貝爾特洛娃捷克語Ludmila Bertlová(1943-1961,妻逝)
埃爾希·莫里森英語Elsie Morison(1963-1996,夫逝)
活躍年代1934-1991
唱片公司DeccaDeutsche GrammophonCBS Sony
簽名

拉法埃爾·雅羅寧·庫貝利克KBE捷克語Rafael Jeroným Kubelík,1914年6月29日—1996年8月11日),捷克出生的瑞士指揮家作曲家

生平[編輯]

薩拉熱窩事件爆發的第二天,拉法埃爾·庫貝利克出生於奧匈帝國比喬里英語Býchory(在今捷克共和國境內)。他是小提琴演奏家揚·庫貝利克英語Jan Kubelík和匈牙利伯爵夫人安娜·朱莉·瑪麗·賽爾·馮·貝塞尼(Anna Julie Marie Széll von Bessenyö)的長子(這對夫婦有五個女兒和三個兒子)。[1]

庫貝利克隨父親學習小提琴,後14歲進入布拉格音樂學院英語Prague Conservatory,學習小提琴、鋼琴、作曲和指揮,並於1933年畢業。[1]在他的畢業音樂會上,他演奏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及他自己為小提琴和管弦樂隊創作的作品。庫貝利克還會演奏鋼琴,並於1935年在他父親的美國巡演中擔任伴奏。

1934年,庫貝利與捷克愛樂樂團合作,首次登台指揮。1936-1939年以及1942-1948年間,他擔任捷克愛樂樂團的指揮。1939年,他成為布爾諾國家劇院英語National Theatre Brno的音樂總監,直到1941年11月劇院被納粹政權關閉。[1]

1943年,他與捷克小提琴家盧德米拉·貝爾特洛娃捷克語Ludmila Bertlová結婚,育有一子。[2]

1946年,他幫助創辦了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並指揮了開幕音樂會。[2]

捷克1948年二月事件後,庫貝利克離開了捷克斯洛伐克,發誓直到全國解放不回捷克。他告訴記者:「我經歷過一種形式的野蠻暴政,納粹主義,原則上我不會經歷另一種形式。」他在參加愛丁堡音樂節時叛逃到英國,後前往美國。1968年,布拉格之春因蘇聯入侵而結束後,他組織了一場國際抵制活動,西方許多主要古典藝術家都參加了這次抵制活動。[3]

1949年庫貝利克在芝加哥舉行在美國的首次演出,1950年首次在薩爾茨堡音樂節演出(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他在1950-1953年擔任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指揮。1954年首次在薩德勒之井劇院演出。1955-1958年,任科文特花園劇院音樂總監。1961年,他接受了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職位,直到1979年退休。

1961年,盧德米拉因車禍去世。1963年,他與澳大利亞女高音埃爾希·莫里森英語Elsie Morison結婚。1967年,他成為瑞士公民。除了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合作外,他還開始與琉森音樂節建立聯繫。[1]

1972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新任總經理戈蘭·根特爾英語Göran Gentele邀請庫貝利克擔任音樂總監一職[4],後於1974年離職。

在離開捷克斯洛伐克後的職業生涯中,庫貝利克還曾與柏林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等合作。他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是與捷克愛樂樂團合作的。

1985年,由於健康不佳(特別是背部嚴重的關節炎),庫貝利克從全職指揮退休。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結束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黨專政,1990年,他受邀重返捷克,指揮他創辦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的開幕演出。他與捷克愛樂樂團錄製了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他還錄製了莫扎特的「布拉格」交響曲英語Symphony No. 38 (Mozart)和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響曲。並獲得捷克愛樂樂團終身榮譽指揮的稱號。

庫貝利克於1996年在瑞士的琉森去世,享年82。他葬於布拉格的捷克國家墓園。他和他的父親被安葬在維謝赫拉德公墓英語Vyšehrad Cemetery的紀念陵墓「斯拉文英語Slavín (Prague)」。同一個墓碑上刻着他、他父親和阿爾豐斯·穆夏的名字。

作品[編輯]

庫貝利克創作了5部歌劇,2首交響曲,4首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歌曲,室樂。萊昂內爾·索特法語Lionel Salter將他的音樂風格描述為「新浪漫主義」。[1]

評價[編輯]

庫貝利克是詮釋捷克音樂的權威,他曾分別與捷克愛樂樂團(兩次)、芝加哥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灌錄了六次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以及德伏扎克幾乎全部管弦樂作品,還有萊奧什·楊納傑克的作品。他在德國唱片公司下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合作已成為樂壇上又一對絕配。

當然,庫貝利克不限於捷克音樂,他也錄了很多德國作曲家的錄音,如貝多芬交響曲,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

總的說來,庫貝利克的指揮比較中規中矩,沒有很狂熱的起伏,個性算不上很鮮明。可以說很照顧聽眾,讓聽眾不需要太費心去揣摩其意圖。[原創研究?]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Salter, Lionel. "Kubelík, Rafael",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2013-02-03 需付費查閱
  2. ^ 2.0 2.1 Obituary: Rafael Kubelík. The Times. 1996-08-12: 19. 
  3. ^ Kennedy, Michael. Barbirolli, Conductor Laureate: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London: MacGibbon and Key. 1971: 306-307. ISBN 0-261-63336-8. 
  4. ^ Music Man for the Met. Time. 197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