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斗門區
斗門鎮斗門古街
斗門鎮斗門古街

斗門區的地理位置
坐標:22°12′43″N 113°17′29″E / 22.21186°N 113.29129°E / 22.21186; 113.29129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廣東省珠海市
政府駐地井岸鎮
下級行政區
6
政府
 • 區長周海金
面積
 • 總計613.88 平方公里(237.02 平方英里)
人口(2018)
 • 總計常住人口 60.88萬人
語言
 • 母語方言粵語四邑話水上話客家語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519100
電話區號756
車輛號牌粵C
行政區劃代碼440403
網站www.doumen.gov.cn

斗門區中國廣東省珠海市下轄的市轄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海市西部,東臨中山市,南與金灣區相連,西面和北面與江門市接壤,斗門有很多趙姓的人,因為南宋時皇室曾逃難到這裏[1],區人民政府駐朝福路139號。

歷史[編輯]

  • 宋朝以前,斗門一帶稱黃字圍,屬新會潮居都。 [來源請求]
  • 宋朝紹興二十二年(1152)黃楊山附近島嶼劃歸香山縣管轄,仍稱潮居鄉。
  •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香山縣潮居鄉改稱黃梁都。大沙、馬墩、上橫屬新會縣潮居都。
  • 清朝光緒六年(1880)黃梁都改稱黃梁鎮。清宣統二年(1910)改鎮為區,按數字編列,稱香山縣為第八區。
  • 1925年,改稱為中山縣八區。
  • 1930年,改稱為中山縣黃梁區。
  • 1931年,區名按數字編列,稱中山縣第八區。上橫、大沙、馬墩稱新會縣第八區[2]
  • 1951年3月,仍為中山縣第八區。上橫、大沙、馬墩稱新會縣第九區。
  • 1958年11月,稱中山縣斗門大公社,為中山縣7個大公社之一。橫粉鄉、大沙鄉屬新會縣睦洲人民公社。
  • 1965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斗門縣,隸屬廣東省佛山地區。
  • 1983年7月,斗門縣歸屬珠海經濟特區,成為珠海唯一的市轄縣。
  • 2001年4月,國務院批准斗門撤縣建區,同年12月斗門區正式掛牌成立,稱為珠海市斗門區[2]

行政區劃[編輯]

斗門區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5個[3]

白藤街道、​蓮洲鎮、​斗門鎮、​乾務鎮、​白蕉鎮井岸鎮

人口[編輯]

斗門區共有常住人口340377人,其中漢族人口有337665人,占斗門區總人口99.21%;斗門區有30個少數民族,共有少數民族人口2712人,總人口0.8 %[4]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斗門區常住人口608899人。

名人[編輯]

  • 梁捷(1910年至1939年): 斗門乾務鄕人士,生前曾任職售貨員,後加入抗日組織第四游擊區縱隊司令部,一九三九年抗撃侵華日軍時不幸殉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五日,澳門各界人士在灣仔鄉校大操場舉行梁捷追悼會.
  • 鄺美雲[來源請求]:一九八二年香港小姐亞軍,香港珠寶商人及政治人物,第十三屆港區人大代表。

語言[編輯]

本地通行四邑話,斗門地區人民俗稱斗門話,與標準粵語(廣州話)有一定的差距。另外還有使用蜑家話(水上話)和客家話[5]

交通[編輯]

公路[編輯]

旅遊[編輯]

斗門十景[編輯]

地方特產[編輯]

教育[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