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增新
中華民國 第1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28年6月20日—1928年7月7日
繼任金樹仁
中華民國 第1任新疆省省長
任期
1916年7月6日—1928年6月20日
繼任改為新疆省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 第3任新疆都督兼民政長
任期
1912年5月18日—1916年7月6日
前任袁大化
繼任改為新疆省省長
個人資料
出生1864年3月4日
 大清雲南省蒙自縣
逝世1928年7月7日(1928歲—07—07)(64歲)
 中華民國新疆省迪化
國籍 中華民國
居住地迪化(今烏魯木齊市

楊增新(1864年3月4日—1928年7月7日),字鼎臣,又字子周[1]雲南蒙自[2]。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緒進士。民國新疆軍閥,曾主政新疆達十七年,歷任新疆都督、新疆督軍新疆省長、首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等職銜[3]

生平[編輯]

早期經歷[編輯]

楊增新戎裝像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二十八日,楊增新在蒙自縣期路白鄉莫別村的一個官宦書香之家出生[1]

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次年中進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任甘肅省中衛知縣[4][1]。後歷任渭源、平遠等地知縣[1]。光緒二十年(1894年),拔擢為河州(今銀川一帶)知府。因處理當地回漢問題有功,又任甘肅提學使兼武備學堂總辦。主政河州期間,楊增新捐出自己的官祿,興辦學校,重修當地的風林書院,又增設龍泉書院愛蓮書院,重金禮聘名師前來授學,以培養邊地學風[1]

1907年調任新疆陸軍學堂總辦。後在新疆布政使王樹枏的推舉下,在新疆阿克蘇烏魯木齊巴里坤等地歷任道台。1911年升任鎮迪道兼提法使。[3]

辛亥革命爆發,新疆省哥老會起事,革命黨人在伊犁成立軍政府。原新疆巡撫袁大化了解其才幹,任其為提刑按察使,並訓練穆斯林軍隊(回營)。後來袁大化逃離新疆,衆人推擧楊增新為督軍。袁世凱任命楊增新為新疆都督,封其為一等伯。袁世凱逝世後,楊增新長期任新疆省長。他靠老練的政治經驗與軍事實力,平定哈密阿克蘇的動亂,分化並鎮壓了各地哥老會與農民起事,並與伊犁軍政府和談達成統一;爾後逐步排除軍政府人物的影響力,掌握實權。為避免捲入席捲中國的軍閥混戰,楊增新試圖把新疆與內地分割開,面對中央政府向新疆徵稅、修建連接內地的交通線、開發礦產和派遣農民赴疆開墾等要求,楊統統予以拒絕[5]。到他去世為止的17年中,雖然楊增新名義上接受北洋政府的管轄任命,後來又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但他一直是新疆的實際統治者。楊增新同時調整新疆的政制,集中權力,解決了清末以來新疆巡撫、伊犁將軍、各處參贊大臣事權不統一的問題。[3]

內政[編輯]

楊增新像

在內政方面,楊增新推行老子的「無為而治」,信奉「渾噩長為太古民」。在政治、財政上有所改革,包括更有效率的調整建制,使新疆各地更易於為省城迪化(今烏魯木齊)所控制,此外整頓吏治,打擊中飽,獎勵墾荒,使財政收入大為增加,並實行裁軍,維持了較長的安定和平。但楊增新在經濟文化方面則較少建樹,使新疆雖然能保持安定,並受到許多當地人民的愛戴,但缺乏現代化建設和發展。[3]

為保證新疆的穩定,楊增新統治時期在與甘肅、外蒙古接壤的哈密吐魯番巴里坤駐軍,設置關卡,嚴防甘肅、青海軍閥、外蒙古黑喇嘛與革命黨勢力向新疆境內滲透。1928年6月,楊增新電告服從南京國民政府,改懸青天白日滿地紅旗[6]:54,並就任新疆省主席[3]

在民族和宗教政策上,楊增新採用了懷柔牽制的政策以防止動亂。在民族政策方面,對新疆游牧民族實行撫綏、羈縻的統治政策,具體表現在對新疆的蒙古哈薩克等舊王公貴族加官晉爵[7];另一方面又對權力野心膨脹的王公貴族予以提防,以牽制主義政策為核心,使其中各集團互相制約,少數民族(蒙哈)之間、回漢之間也儘量使之互相牽制[7][3];此外,楊對游牧民族減輕牧稅,重用蒙哈軍隊,以緩和新疆的社會、民族矛盾,利於其統治[7]。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一般性宗教活動為原則,但加強了政府對清真寺、伊斯蘭經學院的管理,希望維持當地伊斯蘭教現狀,用宗教來協助社會秩序的維持,並防止外來的宗教力量進入影響[3]

外交[編輯]

新疆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清末以來英國俄國爭奪侵略的對象。民國初年,中國北洋政府因軍閥混戰而無暇顧及新疆、外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區。外蒙古在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宣佈下獨立,外蒙古軍攻陷科布多,又出兵曾屬清朝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的阿爾泰(今阿勒泰地區)。楊增新多次擊退外蒙古軍隊蒙古語Гурван замын байлдаан,保全了阿爾泰。民國七年(1918年),楊增新裁撤阿爾泰辦事長官,設立阿山道,以周務學作道尹,將該區併入新疆省,免於落入蘇俄和外蒙古獨立勢力之手。[3]

楊在位時,多次向俄、英兩國爭取權利,包括保護俄境華僑、要求英俄商人納稅等問題等,而在俄國十月革命後與蘇俄政府訂立了較為平等的新通商條款,並趁此時機要求英國取消原有的最惠國待遇。此外在面對俄國內戰時,楊增新嚴守中立,保境安民,成功降服了逃入新疆的沙俄白軍,將其改編為「歸化軍」,使新疆最大程度地免受到俄國內戰的侵擾。外交上的成功使得新疆在他統治時期未受到到嚴重的侵略。[3]

逝世[編輯]

1928年6月,楊增新召集部下商議,準備通電正式承認南京政府,時任軍務廳長、外交署長樊耀南因未在被召商議之列,因而心懷疑懼[1][3]。7月7日,在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的畢業生慶賀宴上,楊增新被樊耀南派人刺殺身亡。政變不久後,掌軍隊的金樹仁出兵討伐樊耀南成功,成為新疆統治者,有一種看法,認為此次暗殺實為樊、金二人所合謀[3][6]:54

1929年,楊增新遺體經蘇聯運至北京,被安葬於昌平南沙河一帶。

1950年代,楊增新墓被拆毀,石料用於整修河道。現僅存墓碑一塊,立於南沙河北岸,為昌平區文物保護單位[3]

著作[編輯]

  • 《補過齋文牘》
  • 《補過齋日記》
  • 《讀易學記》

後世紀念[編輯]

雲南省蒙自市期路白鄉大莫別村存有楊增新故居,為紅河州文物保護單位[8]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爱国都督杨增新. 紅河網. 2008-10-10 [2022-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9). 
  2. ^ 光緒己丑科會試同年齒錄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彭武麟,評楊增新主政新疆17年,近代史研究1989年02期
  4.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光緒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乙卯。引見新科進士。……楊德鑅、許在衡、吳獬、法偉堂、趙爾萃、陳懷忠、劉蔭椿、程仲照、柯劭憼、孔昭采、章紹曾、黃傳祁、李夢斗、王岳嵩、高涵和、王同鼎、朱壽慈、張曜斗、夏時泰、薛賀圖、潘守廉、江俶、翁天佑、區宗初、劉元誠、濟生、劉盛堂、鄭維翰、朱秉成、江聯蓉、文明欽、彭光湛、何錫章、郭以誠、李映庚、郁保章、章乃正、徐培光、紀驤、劉邦槐、王濟、賴宏、楊墉、李錫庚、李含菁、黃大華、李光卓、湯汝和、趙銳、方鳳鳴、張瑞麟、賈作人、曾慶蘭、黃士廉、雷蔚瑞、馬嘉楨、黎宗干、馮慎源、董維垿、楊紀元、彭獻壽、程元愷、陳銑綬、潘尚志、李柏齡、陳本棠、黃大琨、鄭熾昌、喻鴻鈞、朱德澤、王天培、袁信芳、魏立、劉汝、張庭詩、劉永恭、王予符、王啟烈、王同德、李棻、熊文壽、唐書年、阮善繼、逯懿、楊曾新、吳國珍、張正基、王紹勛、李錦、楊萬選、李汾、李步瀛、李滋然、李硯田、楊佩芬、超詣、史恩培、呂敬直、閻維玉、曹琳、魏志良、馬勤臣、劉瀛、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
  5. ^ Esherick, Joseph W.(周錫瑞); Combs, Matthew T.(李皓天). 第二章:新疆和“自由中国”的救赎希望.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由陳驍翻譯 2016年1月第1版.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97-7981-1. OCLC 942698106. 
  6. ^ 6.0 6.1 劉潤田. 〈中亞新國及其侵華飛彈基地〉. 《明報月刊》1993年3月號 (香港). 
  7. ^ 7.0 7.1 7.2 娜拉. 第七章: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关系.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097-1538-3. OCLC 727645345. 
  8. ^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12-15 [2022-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