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網球公開賽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澳洲網球公開賽
官方網站
創辦1905年
地點 澳洲墨爾本
場地墨爾本公園
地況草地(1905–87)
Rebound Ace硬地(1988–2007)
Plexicushion硬地(2008至今)
獎金50,000,000 澳元(2017年)[1]
男子
抽籤128S / 128Q / 64D
衛冕冠軍意大利 揚尼克·辛拿 (單打)
澳洲 馬修·伊布登 (雙打)
印度 羅翰·波柏納 (雙打)
最多單打頭銜10
塞爾維亞 諾華克·迪祖高域
最多雙打頭銜10
澳洲 阿德里安·奎斯特
女子
抽籤128S / 96Q / 64D
衛冕冠軍 阿麗娜·莎巴蘭卡 (單打)
中華臺北 謝淑薇 (雙打)
比利時 愛麗絲·梅頓絲 (雙打)
最多單打頭銜11
澳洲 瑪格麗特·葛特
最多雙打頭銜12
澳洲 塞爾瑪·科恩·朗英語Thelma Coyne Long
混合
抽籤32
衛冕冠軍中華臺北 謝淑薇
波蘭 揚·傑林斯基
最多頭銜(男子)4
澳洲 哈里·霍普曼
澳洲 科林·朗英語Colin Long
最多頭銜(女子)4
澳洲 達芙妮·阿克赫斯特
澳洲 內爾·霍爾·霍普曼英語Nell Hall Hopman
澳洲 南希·韋恩·博爾頓英語Nancye Wynne Bolton
澳洲 塞爾瑪·科恩·朗英語Thelma Coyne Long
大滿貫系列賽
上屆賽事
2024年澳洲網球公開賽

澳洲網球公開賽(英語:Australian Open)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也是四大滿貫賽事中每年最先登場的,使用硬地作為場地。賽事由國際網球聯合會(ITF)和澳網官方委員會聯合負責。澳網於每年1月的最後兩個星期在澳洲墨爾本墨爾本公園舉行。早期由於澳網的賽事規模、獎金均不如其他三大滿貫,及位居南半球遠離多數國家導致距離遙遠,因此頂尖球員鮮少參加。1988年搬到墨爾本公園之後,隨着賽事規模不斷擴大,良好的組織和比賽氛圍,頂尖球員才開始重視。作為四大滿貫的後起之秀,近年憑着保持最新穎的硬件與不斷改善賽事安排,受到相當多球員和球迷評價為體驗最令人滿意的大滿貫賽。

賽事歷史[編輯]

1904年,澳洲新西蘭的網球機構官員決定成立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 負責籌辦每年一屆的「澳大拉西亞錦標賽」並共同組隊參加台維斯盃的比賽。1905年11月,首屆澳大拉西亞錦標賽在墨爾本聖克爾達路(St Kilda Road)艾伯特公園(Albert Park)內的倉庫老闆板球場(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舉行。當時總共有17名男選手參賽,最後羅德尼·希思(Rodney Heath)奪得了男單冠軍。

澳大拉西亞錦標賽最初一直是在澳洲和新西蘭兩國的主要城市之間輪流舉行,直到1922年新西蘭退出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成立自己的網球協會。同年,賽事還增設了女子組和混雙的比賽,瑪格麗特·莫爾斯沃思英語Margaret Molesworth(Margaret Molesworth)成為澳網歷史上首位女單冠軍。1927年,賽事更名為澳洲錦標賽(Australian Championships)。1941年至1945年因二戰關係,並沒有舉辦。在1968年網球職業化後,澳網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並於1969年正式更名為澳洲公開賽(Australian Open)。

自從1905年舉辦首屆比賽以來,澳網曾先後在墨爾本悉尼阿德雷德布里斯班珀斯新西蘭等6個地方舉辦過。後來由於各界對比賽地點不確定的非議日漸高漲,1972年,賽事組織者決定將比賽固定在一個能夠吸引最多的贊助商和觀眾的城市舉辦。結果澳網再次回到並永久落戶於其誕生之地墨爾本。接下來的16年裏,澳網一直是在墨爾本庫揚草地網球俱樂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英語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場地上舉辦的。

1977年,澳網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舉辦,使得在當年舉辦了兩屆比賽。但由於緊鄰聖誕節,賽事時間的改變並沒有起到預先設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於年底比賽推遲到隔年1月舉辦。後來這一賽期一直沿用至今。

隨着賽事規模的不斷擴大,庫揚的場地已經不能滿足比賽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資在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南邊的墨爾本板球場旁新建的費林德斯公園(Flinders Park)網球中心正式啟用,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觀眾人數大幅攀升,有超過26萬名觀眾親臨現場觀看比賽,而前一年在庫揚網球中心這一數據僅有14萬人。也正是在啟用新場地後,澳網才由草地改為現在的硬地球場。1996年,比賽場地再次擴大,並更名為墨爾本公園。2000年,為了紀念澳洲網球英雄,歷史上唯一一位兩度實現網球大滿貫羅德·利華(Rod Laver),中央球場被命名為羅德·利華競技場。而在2003年,中央球場旁的1號球場又以澳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瑪格麗特·史密斯·葛特(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為瑪格麗特·葛特體育館(Margaret Court Arena)。澳網中央球場獨特之處在於它有一個可移動的頂棚,可以根據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溫等惡劣天氣情況下使用。這也使得澳網成為四大滿貫中唯一能夠在室內進行比賽的賽事(溫網在2009年後也設有移動式頂棚可遮雨)。

正在進行比賽的瑪格麗特·葛特競技場,背景為中央球場羅德·利華競技場

在澳網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澳洲選手獲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歷屆比賽的大部分冠軍。特別是在1960年代澳洲網球的黃金時期,羅德·利華萊·艾馬臣(Roy Emerson)和瑪格麗特·史密斯·葛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冠軍頭銜。但是自從1988年澳網進駐墨爾本公園以來,長達三十餘年都沒有澳洲本土選手獲得過澳網男女單打的冠軍,直到2022年女單才由阿什莉·芭迪奪冠。

在2005年,澳網度過了其百年生日。不過這是歷史上第93屆比賽,其中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停辦了8年,1977年舉辦了2屆,而1986年又停辦了1年。百年澳網的比賽總獎金達到創紀錄的1910萬澳元,其中男女單打冠軍獎金為120萬澳元。

到了2008年,由於過往有選手經常提出球場範圍和場內其他位置的顏色十分刺眼,影響球員判斷來球及觀眾欣賞賽事,澳網賽會遂斥巨資重新鋪設場地,把沿用多年的綠色場地轉為藍色,場館內除球場範圍外其他地方則轉為淺藍色,並把這種顏色命名為「澳網純正藍」註冊為商標。2009年更進一步改善設施,全面更新球場座位,務求能將亞洲/大洋洲區大滿貫的舉辦地點留在澳洲。

做為亞太地區的大滿貫賽事代表,亞洲選手往往在澳網有不錯的表現。先有鄭潔/晏紫的雙打組合2006年奪得女雙冠軍、2007年詹詠然/莊佳容組合打入決賽、2008年孫甜甜和塞爾維亞雙打名將內納德·齊莫尼奇搭檔,拿下混雙冠軍等等雙打方面的成就。單打方面中國名將李娜分別於2011、2013、2014年三進女單決賽,並於2014年奪冠,創造了亞洲網球的歷史;在2018年,韓國鄭泫也創造驚奇,在16強賽擊敗諾華克·迪祖高域,8強賽再淘汰坦尼斯·桑德格倫,在準決賽面對最後衛冕成功冠軍羅傑·費達拿才在第二盤因傷退賽,成為史上第一位打進大滿貫8強以及4強賽之韓國網球選手。2019年日美混血的日本籍大坂直美擊敗捷克名將姬維杜娃,成為亞洲第二位女單冠軍,並於2021年藉由擊敗珍妮佛·布蕾迪再次奪冠,是目前拿下最多大滿貫單打冠軍的亞洲選手。

2018年12月,賽事組織者宣佈澳洲網球公開賽將效仿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在男女單打比賽的決勝盤中引入搶七局(Tiebreak)。 但與溫網和美網分別在12-12和6-6時開始常規的搶七局不同,澳洲公開賽在6-6時搶十,即得分至少達到十分且領先對手兩分以上者勝出,2019年澳網比賽開始採用。[2]

2022年,迪祖高域因為身體健康而被禁入境參賽,是屆男單決賽,西班牙傳奇球星拉斐爾·拿度歷經先輸兩盤再倒趕三盤之史詩級大戰,擊敗俄羅斯的丹尼爾·梅德韋傑夫,獲得生涯第21座大滿貫金盃,他也成為公開年代以來,繼喬柯維奇之後第二位完成生涯雙圈大滿貫的男性球員。[3]

賽事場館[編輯]

目前,澳網目前的主辦地為墨爾本公園的網球中心,其中最大的場館即中心球場為羅德·利華競技場;其餘較大規模的為約翰·凱因球場瑪格麗特·葛特體育館。除了以上三大主球場,周邊還分佈了超過20個比賽專用或球員訓練用的小球場,其中的2號場地自2019年澳網公開賽開始,由中國白酒企業瀘州老窖冠名為1573球場(名稱源自瀘州老窖旗下品牌「國窖1573」)。

獎盃[編輯]

冠軍的名字將會永久鐫刻在獎盃上,其中:

冠名的兩位都是澳網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其中布魯克斯是澳網創始人之一,被譽為「澳洲網球之父」,而阿克赫斯特則在賽事之初5奪女單冠軍。

球員罷賽風波[編輯]

為了維護低排位以及在大滿貫賽事中止步前幾輪的大批球員的利益,作為首輪出局獎金最低的大滿貫賽事,ATP的頂級球星們於2012年美網賽事期間討論了抵制201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的可能。[4]最終,澳網主辦方決定大幅提高總獎金到3100萬美元,這超過了本項賽事有史以來單賽季獎金漲幅的最高峰(415萬美元)[5]

利潤分配爭議[編輯]

2012年為例,冠軍獎金達230萬美元,而第一圈即被淘汰的選手的獎金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一(20080美元)[6]洛迪克認為這樣的獎金根本無法支撐一個職業球員的正常開銷。[4]而NBA的球員的較高薪水就是得益於球員們分享了大約50%的利潤總額。[7]

雙方的反應[編輯]

拿度2012年初就因為和費達拿在抵制澳網的問題上意見不一致而辭去球員工會副主席,當時費達拿的不作為遭到很多球員的申討。這次費達拿站到了球員這一邊,表示已做好加入到這場鬥爭當中去。[8]

梅利2011年就加入了抵制澳網的運動[9],2012年他也加入了抵制的行列,但他對雙方達成協議非常樂觀。

在澳網宣佈提高獎金後表示歡迎,並敦促另外三項大滿貫賽事也盡快尊重球員的呼聲。[5]

  • 澳網主辦方

賽事主辦方對這樣的事件表示並不吃驚,在經歷了一月份的危機之後,主辦方也對事件的解決充滿希望並強調澳網的獎金在過去四年都是最高的,但也承認對於前幾輪出局的選手來說獎金的確需要提高,並保證任何變化都將繼續遵循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則。[8]

相關紀錄[編輯]

下面是1925年以來男子選手中奪冠的一些紀錄:

  • 總奪冠次數最多
阿德里安·奎斯特(Adrian Quist)(澳洲),13次
  • 單打奪冠次數最多
諾華克·迪祖高域(Novak Djokovic)(塞爾維亞),10次
  • 蟬聯單打冠軍次數最多
萊·艾馬臣(Roy Emerson)(澳洲),5次(1963年-1967年)
  • 雙打奪冠次數最多
阿德里安·奎斯特(Adrian Quist)(澳洲),10次

下面是1925年以來女子選手中奪冠的一些紀錄:

  • 總奪冠次數最多
瑪格麗特·史密斯·葛特(Margaret Smith Court)(澳洲),21次
  • 單打奪冠次數最多
瑪格麗特·史密斯·葛特(Margaret Smith Court)(澳洲),11次
  • 蟬聯單打冠軍次數最多
瑪格麗特·史密斯·葛特(Margaret Smith Court)(澳洲),7次(1960年-1966年)
  • 雙打奪冠次數最多
西爾瑪·隆英語Thelma Long(Thelma Long)(澳洲),12次

冠軍得主[編輯]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引用[編輯]

  1. ^ {{cite web | url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7_H4bI-5q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itle = Australian Open 2014 - Get Court Up! | accessdate = 8 December 2013 | publisher = australianopen.com | archive-date = 2021-02-03 | archive-url =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2022%E5%B9%B4%E6%BE%B3%E5%A4%A7%E5%88%A9%E4%BA%9A%E7%BD%91%E7%90%83%E5%85%AC%E5%BC%80%E8%B5%9B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Rothenberg, Ben. Australian Open Will Begin Using Final-Set Tiebreaker (Published 2018). The New York Times. 2018-12-21 [2021-02-2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美國英語). 
  3. ^ [Australian Open: Rafael Nadal wins record-breaking 21st grand slam after beating Daniil Medvedev in epic final https://edition.cnn.com/2022/01/30/tennis/australian-open-mens-final-nadal-medvedev-spt-intl/index.htmlnewspaper=Th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York Times|date=2022-01-30|accessdate=2022-02-13]
  4. ^ 4.0 4.1 ATP's top stars could boycott Australian Open. eurosport.com. 2012-08-26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5.0 5.1 Record Australian Open prize money heads off player unrest. CNN. 2012-10-02 [201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英語). 
  6. ^ Prize Money. australian ope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9). 
  7. ^ Marc Stein. Billy Hunter sends players memo on BRI. espn.com. 2011-11-27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30). 
  8. ^ 8.0 8.1 Players threatening Australian Open boycott. news.com.au. 2012-08-27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9. ^ Murray warns ATP that top players could strike. espn. 2011-09-19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