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騙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城騙局(英語:Great Wall of China hoax)是一則由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的記者偽造的報道,1899年6月25日的下午刊登在美國報紙上,內容為美國商人想競標一份拆掉長城並在原處建設道路合約

1939年,一名丹佛的作曲家哈利·李·韋伯(Herry Lee Wilber)在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聲稱1899年的這個報道是1900年義和團運動的導火索。事實上,合約不曾存在過;而且在此報道之前的1899年3月,義和團運動因抗擊德國入侵山東而變得愈發激烈。沒有中國的歷史文獻將這個偽造的報道和義和團運動拉上關係。

這個說法成為都市傳說廣為流傳,後經過改編被納入講道中,說明言語以訛傳訛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tongue)。文化史學家卡洛斯·雷曼德評論指,原來的一個謠言透過另一個更大的謠言去廣泛流傳,說明在不同的情況下,長城可以是包括着萬物。[1]

背景[編輯]

發表偽造的報道時,正值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的巔峰。1898年,英國以99年租約取得新界,得以擴展自1841年割讓予英國的香港殖民地。英國又派遣一隊艦隊直隸海灣,強迫中國出租威海衛。德國佔據中國港口青島,並用作軍事基地法國從中國租借廣州灣日本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當時中國瀰漫一片仇外情緒。

開端[編輯]

1899年6月24日,四位丹佛的記者在丹佛聯合車站偶遇。他們分別是《郵報》(Post)的阿爾·史提文斯(Al Stevens)、《共和報》(Republican)的傑克·托尼(Jack Tournay)、《時報》(Times)的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和《洛磯山新聞》(Rocky Mountain News)的哈爾·威爾夏(Hal Wilshire)。他們都在等待新聞卻一無所獲,沮喪的史提文斯說:「我不知道你們要幹什麼,但我想造假新聞,假新聞不會對任何人有傷害,管它呢」,其他三人同意並一同前往第十七街的牛津飯店(Oxford Hotel)進行討論。[2]

記者們認為發生在美國的新聞更容易被檢驗,他們又考慮了德國俄羅斯日本,直到一個記者提到中國,約翰·路易斯興奮的說道:「就是它,中國的萬里長城!必然成為那傢伙上新聞50年來最引人注目的。讓我們為它編個故事。讓我們為中國作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我們把那傢伙拆了吧!」[2]

記者們隨後編造了一個假新聞,內容為中國計劃拆除長城並在原處建設道路,並對美國公司進行招標的項目,芝加哥工程師法蘭克·C·路易斯(Frank C. Lewis)將要投標這一項目。新聞還描述了一群在丹佛停留將要前往中國的工程師。儘管一個記者擔心假新聞的後果,他最終被其他記者否決。離開牛津酒吧後,他們去了溫莎酒店(Windsor Hotel),在登記表上簽署了四個虛構名字並告知接待員在他們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前,可以告訴詢問有關記者採訪了四個男人的任何人。[2]

記者們發誓說他們會堅持這個新聞,只要他們四個中有人還活着。第二天,丹佛四大報紙(《郵報》、《共和報》、《時報》和《洛磯山新聞》)的頭版刊登了這篇新聞,標題為

中國長城劫數難逃!北京向世界市場求助!
GREAT CHINESE WALL DOOMED! PEKING SEEKS WORLD TRADE![2]

兩個星期後,約翰·路易斯注意到一份知名的美國東部報紙已經轉載了該新聞。這份報紙還引用了一名中國官員確認此事,並配有插圖評論。 最終該新聞傳播到全國所有的報紙,然後傳播到歐洲。雖然經歷了不同版本,但其實質仍然是:美國將派遣一支遠征隊伍前去拆除中國的長城。[2]

1899年6月26日早上,除了這四位各自的報紙以外,《芝加哥論壇報》也刊登了一篇《長城拆除計劃招標》。文中提到,一家芝加哥的公司希望能拿到拆除長城的這單合同。這消息應該能算是真的。6月27日,《華盛頓郵報》發表《拆除長城》。6月28日,《紐約時報》發表相關社論。7月8日,《維恩堡晚報》發表《長城的末日已到》。8月4日,遠在南半球秘魯的《利馬新聞》也刊登了拆除長城的插圖新聞。那圖上畫了個像前門樓子的城關和一段城牆,注文是:「中國的長城。(美國芝加哥商人想競標拆掉它。)」[2]

9月25日,也就是三個月後,《紐瓦克日報》發表《爆破拆除:長城將被用於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這篇報導非常詳細地描述了美國各大資本家對長城拆除方法的計算,以及回收後的長城磚,在即將到來的20世紀可以創造什麼新的建築奇蹟。《爆破拆除》與《長城的末日已到》兩篇文章中,明確地提到了資本家們要在拆除長城後,緊接着上馬京滬鐵路長江水電廠這類貌似能夠與長城比肩的宏大工程。[2]

10年後,最後倖存的記者哈爾·威爾夏承認了真相。[2]

後續[編輯]

一位丹佛詞曲作者哈利·李·韋伯(1875年 - 1946年)在1939年寫了一篇文章《震驚世界的騙局》("A Fake That Rocked the World"),發表在《北美評論》(North American Review)上[2]。他的那篇文章在17年後被選入《世界著名大騙局》(Great Hoaxes of All Time)中,此書由羅伯特·梅迪爾·麥克布萊德(Robert Medill McBride)和尼爾·普里奇(Neil Pritchie)編輯[3]。1981年,此都市傳說也在保羅·哈維(Paul Harvey)的廣播《其餘的故事》(The Rest of the Story)上提到[4]

哈利·李·韋伯的說法沒有中國的信息來源證實。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Rojas (2010).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Museum of Hoaxes (2015).
  3. ^ McBride, Robert Medill and Pritchie, Neil, ed. Great Hoaxes of All Time. Pages 17-24. New York: Robert M. McBride Co., 1956.
  4. ^ Wilber, Harry Lee. "A Fake That Rocked the World, " North American Review, 1939.

來源[編輯]

  • Harvey, Jr., Paul. More of Paul Harvey's The Rest of the Story. Pages 136-138.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 Co., 1980. ISBN 0-553-26074-X
  • Harvey, Jr., Paul. Good Housekeeping. Serialization of More of Paul Harvey's The Rest of the Story.
  • Klein, Alexander, editor. The Fabulous Rogues. New York: Ballantine, 1960.
  • Museum of Hoaxe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oax, 2015 [2015-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6) 
  • Rojas, Carlos, The Great Wall: A Cultural Hist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9–40, 2010, ISBN 9780674047877 
  • Thomas J. Campanella. The Concrete Dragon: China's Urban Revolution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World.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8. ISBN 1568986270. Page 110.
  • 張浩天. 一则忽悠人的假新闻引发庚子战争?. 新華網. 新華新聞. 2012-04-10 [2015-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