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联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国联盟

四国联盟(英语:G4 Nations)是指由印度巴西德国日本四国组成的联盟,希望通过相互支持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并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背景[编辑]

联合国安理会目前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并且在决议表决时都拥有否决权,分别为: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另外,联合国安理会还有10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每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每届任期为两年。据统计,四国联盟成员国在1987年—2010年的24年之间,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次数分别为:印度二次、巴西五次、日本五次、德国三次。[1]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已原则同意,联合国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也包括扩大安全理事会的席位数量,但由于方向性分歧,很少有国家愿意详细讨论具体的改革时间和进程。

第一次结盟[编辑]

2004年,印度[2]、巴西、德国及日本联合组成“四国联盟”,借由安理会改革的机会,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各国加入受阻[编辑]

当四国欲加入的意愿传出后,许多国家闻讯认为本国权益受损,由意大利起头开始了集体反对的行动,由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加拿大等50个国家于1995年组成的咖啡俱乐部反对扩大联合国安理会。这些国家除了自身考虑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不满意增加过多成员,例如中国韩国朝鲜反对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反对德国中国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对巴西;而美国虽然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反对日本德国印度巴西拥有“否决权”。此后,德日印巴四国让步,提出争取六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议席,四个归属德日印巴,其余两个给予两个非洲国家。但由于非洲国家一直在争取可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成员资格,故难以获非洲国家支持。

印度[编辑]

主要受到中国巴基斯坦反对。2005年,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卡姆兰·尼亚兹说,由于印度过去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以及印度违反了联合国要求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举行全民公决的决议,巴基斯坦反对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3]

巴西[编辑]

受到墨西哥阿根廷美国反对,认为会提高巴西在拉丁美洲的竞争力及影响力。巴西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及拉丁美洲的最大经济体,加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拥有否决权后,必定会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并可平衡中国作为现时唯一代表发展中国家否决权的地位。美国不愿意也不希望巴西拥有过多在拉丁美洲的话语权,因而也不支持巴西。

德国[编辑]

受到英国法国意大利反对。意大利连同西班牙等欧洲各国,皆反对欧洲邻国的影响力扩张。而美国也时常因为利益因素,与向来坚持己见的反对者德国发生摩擦。此外,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如果让这两个战败国“入常”,单独撇下昔日的盟友意大利,意大利心理不平衡。此外,意大利、西班牙和北欧国家都是有分量的国家,它们表示自己国家也能要求分享新增设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虽然过去的历史问题因素等,纵使德国早已与欧洲各国达成和解,但德国与英国、法国一样同样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假设只有德国加入,若把俄罗斯也算为欧洲国家,一旦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拥有否决权,欧洲国家在安理会的否决权便占有过高比重,那意味着欧洲日后必须有其中一个国家(英国或法国)放弃否决权。

日本[编辑]

受到中国韩国俄罗斯反对,认为日本“美化侵略、殖民,国内民族主义存在风险”。此外也受到朝鲜反对,原因为“军国主义抬头”。历史及主权争议的问题,是中国、韩国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影响力,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拥有否决权以后是否会有独立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成为疑问。因此,众多的亚洲国家虽然不表反对,但也没有实质支持行动。

结果[编辑]

最后,四国为了拉拢非洲,提出争取六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议席,其余两个给予两个非洲国家;但由于非洲国家一直争取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及等国围绕这两个席位争得热火朝天,加上美国反对让政局不稳定的非洲国家拥有否决权,故难以获非洲国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国的新方案未获通过。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Membership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201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6). 
  2. ^ 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7-01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3. ^ 巴基斯坦反对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 公开力挺日本. 21CN.COM. 2005-02-24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