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4°4′N 120°32′E / 24.067°N 120.533°E / 24.067; 120.533

彰化市
Changhua City
旧称:半线[1]
县辖市
由上图顺时针依序为:彰化市景观、彰化基督教医院总院、南瑶宫夜景、彰化扇形车库八卦山风景区、彰化孔庙
彰化市官方图章
市徽
彰化市位置图
坐标:24°04′N 120°32′E / 24.07°N 120.53°E / 24.07; 120.53
国家 中华民国
台湾省
上级区划彰化县
设立1723年 (成为彰化县治
1933年 (改制彰化街彰化市
1945年 (终战,改制省辖市彰化市
1950年 (撤销建制)
1951年 (改设县辖市)
下级区划731,336
政府
 • 行政机构彰化市公所
(立法机关:彰化市民代表会
 • 市长林世贤彰化市市长列表)
面积
 • 总计65.6947 平方公里(25.3649 平方英里)
人口(2024年3月)(79,668[3]户)
 • 总计225,491[2][3]
 • 排名彰化县的第1位
 • 密度3,432人/平方公里(8,890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500
户政资料代码10007010
毗邻和美镇秀水乡花坛乡芬园乡台中市大肚区乌日区
网站http://www.changhua.gov.tw/

彰化市台湾话Tsiong-huà-tshī巴布萨语:Pasua),旧称“半线[1],位于台湾彰化县东北角[4]:2,为彰化县县治所在地。市内人口约22.6万人,为彰化县人口最多的行政区[2]。自桃园县桃园市、中坜市于2014年12月升格改制为桃园市桃园区中坜区后,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县辖市[3]

彰化市早期为隶属平埔族巴布萨族半线社人的活动场域,后明郑部将刘国轩屯兵镇压原住民,在军队保护下,汉人陆续到来,开凿水利,人口渐聚,发展出村落街巷,在台中市产生前,是台湾中部的政经中心。由于彰化市居南北交通要冲,每当民变动乱,该地首当其冲,之后有地方官员植为城,略作防卫之用,因此古有“竹城”雅称。境内的八卦山大佛风景区为台湾著名的观光胜地[5]赖和纪念馆、小西街、孔庙亦为该市的重要观光景点。

历史[编辑]

清道光时期的彰化县城

垦荒时期[编辑]

彰化市早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巴布萨族的活动区域,分属半线社、柴坑仔社及阿束社,古地名“半线”系采自平埔族“半线社”的语音翻译[1]。早在迄今大约有4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即有“牛埔遗址”文化,考古人员发现最底层有少数“大坌坑文化”,其后又有“牛骂头文化”以及“营埔文化”,可推测大约从4500年前,即有人类居住[6]。荷西时期,该地隶属瓦布兰行政区,受荷兰东印度公司福尔摩沙北部评议会管辖[7]。到了明郑时期(1661年),郑成功在台实施郡县制,当时该地隶属天兴县[8]:852。1666年,郑氏部将刘国轩率兵进驻,行屯田制,以该地作为镇压平埔族斗尾龙岸社(今大甲溪[注 1])及沙辘社(今台中市沙鹿区)武力抗争的根据地[9]:760,为汉人移民打下开垦基础。1683年,施琅攻台,郑朔亡,台湾进入清领时期,全台设一府三县,该地隶属诸罗县管辖[8]:852

汉人较具规模的屯垦始于1684年之后[10],相继有福建施世榜、吴洛、台南人杨志申等,大事招徕闽粤移民,以该地为中心向四周垦荒凿圳,原有的平埔族部落遂逐渐被汉人移民所融合[4]:13。十年后(1694年),高拱干纂修的《台湾府志》已经载有彰化地区第一个汉人聚落“半线庄”,随着水利灌溉系统的完成,入垦人口陆续增加,到了1717年,在陈梦林纂修的《诸罗县志》里加列半线庄内有一“半线街”,分东南西北四条街道,说明该地已经开始具有商业机能[10]

彰化东门城楼

清设彰化县[编辑]

1721年,台湾知府凤山县知县王珍之子滥用职权横征暴敛,激起民变,公推朱一贵为盟主,反清复明,攻占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后因内部闽粤内哄,两月后即遭清军剿灭。因此,清廷为巩固统治,于1723年划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为“彰化县”,据福建巡抚王绍兰的《彰化县城碑记》[注 2],“彰化”两字为“显彰皇化”之意[8]:853[11]。县治所在地半线街改名“彰化街”,隶属于彰化县半线堡[12]

设县之初,彰化市并无城墙,曾遭原住民起事围攻,于是1734年知县秦士望在街道周围种植莿竹作为城垣,并建四方城门,彰化遂有“竹城”或“竹邑”之雅称[13]。1782年,彰化莿桐脚庄发生漳泉械斗,彰化地区的分类械斗由此开始[8]:855。1786年,漳州天地会林爽文起事,占据彰化县署作为盟主府,与福康安在八卦山会战,史称“林爽文事件[9]:760-761。1795年,陈周全藉天地会余势起事,再占彰化县城,后被攻破[9]:761。经历两次战乱,城周莿竹也遭砍伐殆尽,直到两年后(1797年),知县胡应魁才再行复植,又于四门增建城楼[13]

1885年,台湾建省,大幅调整行政区域,彰化县归台湾府彰化县管辖,领有线东、猫罗二堡的部分街庄[14]。在此之前,彰化县城一直是台湾中部地区的首要中心,故多次民变都以彰化街(县城所在)为目标,但是建省后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选定在大墩(今台中市中区)建立省城,此后中部地区的首善之区即由彰化逐渐转移到台中,彰化市变为台中都会区的“卫星都市[15]

彰化市诞生[编辑]

1935年日人金子常光手绘的《彰化市大观》

1895年,清朝甲午战争失利,与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军从台湾北部澳底登陆,受到台湾民众武力抵抗,至8月26日,日军与台湾民兵在彰化市东部一带爆发八卦山之役,战况激烈;两日后,彰化城沦陷[8]:859。1897年,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修改台湾行政区,彰化街隶属台中县彰化支厅管辖[8]:860,并以“城堡阻挡了现代化的建设”为由,陆续拆除城楼[4]:14。其后台湾总督府曾多次修改台湾行政区:1920年行政区变革,设立彰化街,属于台中州彰化郡。1933年,进行“市区改正计划”,南郭庄大竹庄并入彰化街,彰化市自此正式诞生,为台中州直辖[12]

1945年到1950年间的彰化市行政区划

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将台中州改为台中县,彰化市则于1945年(民国34年)11月22日脱离台中县,正式升格为省辖市[16],下分彰北彰西彰南大竹四区[16][17],区下分里,共辖92个里,“市政府”设于彰南区,为当时台湾九个省辖市之一,辖属台湾省政府。1950年(民国39年)调整行政区域,全台湾划分为十六县五省辖市一管理局;10月21日,与台中县辖彰化区员林区北斗区合并,成立彰化县。1951年(民国40年)11月30日,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合并裁撤为县辖市,并为彰化县县治。之后境内里数历经三次变更,至2006年为止,彰化市共辖73个里,1322邻,23余万人口[18],辖区面积共65.6947平方公里[12]

地理[编辑]

地形[编辑]

远景即银行山

彰化市分为两个地形区,一为东南部的八卦台地地区,一为西北、东北部的平原区。八卦台地又称八卦山脉,在3万到50万年前是大肚溪河床,在板块挤压作用下,隆起褶曲造成八卦山背斜,背斜西翼弯曲断裂,形成彰化断层,长5.8公里[4]:29。原来的河床隆升为台地,最高点在东南部的银行山海拔232米,到了西北角的八卦山则降为96米。八卦台地部分崖壁陡峭,豪雨过后容易发生山崩,土石崩落堆置崖脚形成落石堆,地层不稳,故此处不宜建筑房舍[4]:30-32

彰化市西北、东北部是地势低平的平原区,属于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分,为全新世冲积扇、泛滥原与海埔地地形。1959年8月7日,豪雨成灾,大肚溪南岸溃堤,造成此区泛滥,史称“八七水灾[4]:32

水文[编辑]

猫罗溪由此注入乌溪

彰化市东北面以大肚溪及其支流猫罗溪与台中市为界,西南面则有洋仔厝溪,并有东西二圳及东西三圳流贯市区[4]:51。大肚溪虽是区域性的主要河川,但是彰化市西南部的水流并未注入大肚溪,而是沿坡向西南方流入洋子厝溪水系。洋仔厝溪为彰化地区排水的主要承受水体,发源自八卦台地,介于大肚溪与浊水溪流域之间,流经彰化、员林和美鹿港大村花坛秀水等七乡镇,向西注入台湾海峡[4]:55

气候[编辑]

彰化市气候宜人,从台湾东部接近的台风受到中央山脉屏障,风雨减缓,但是因此带来夏季的重要雨水来源[19]。1898年到1990年的气象观测平均资料显示,彰化市的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2.4度,7月温度最热,1月最冷[20]。年降雨量为1723.4毫米,6月雨量最多,11月最少,雨量自山边向海边递减[21]

人口[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46 57,180—    
1951 72,152+26.2%
1956 85,293+18.2%
1961 102,379+20.0%
1966 122,150+19.3%
1971 140,965+15.4%
1976 162,408+15.2%
1981 185,816+14.4%
1986 203,541+9.5%
1991 217,328+6.8%
1996 224,066+3.1%
2001 231,129+3.2%
2006 235,322+1.8%
2011 236,646+0.6%
2016 234,690−0.8%
2021 228,470−2.7%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根据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彰化市户数约8万户,人口约22.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3,441人,是彰化县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彰云嘉地区仅次于嘉义市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台湾地区人口第三多的乡镇市区[注 3]。彰化市在台湾所有县辖市中,以人口数而言是第一大县辖市,人口密度则仅次于新竹县竹北市,排行第二高[3]。市内人口最多的里为腹地较大的延平里,人口第二多的里为新兴发展的阿夷里,人口最少的里为面积较小且公共设施占有区域比例较多的光复里[2]。与彰化县其他乡镇相同,彰化市的人口持续外流,其人口在2010年1月达到237,170人的巅峰值[3],此后因受到台中市的磁吸效应影响等因素而开始人口减少[22],2018年底时彰化市尚有232,729人,至2023年底时已下滑至226,046人[23]

政治[编辑]

历任市长[编辑]

届次 姓名 党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杜锡圭 1951年7月2日 1954年7月1日 民选首任
2 1954年7月1日 1957年7月1日
3 赖通尧 1957年7月1日 1960年1月17日
4 1960年1月17日 1964年3月1日
5 王山 1964年3月1日 1968年3月1日
6 赖志腾 1968年3月1日 1973年4月1日
7 王绍义 1973年4月1日 1977年12月30日
8 1977年12月30日 1982年3月1日
9 陈骏青 1982年3月1日 1986年3月1日
10 陈文腾 1986年3月1日 1990年3月1日
11 叶满盈 无党籍 1990年3月1日 1994年3月1日
12 1994年3月1日 1998年3月1日
13 陳杰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998年3月1日 2002年3月1日
14 温国铭 2002年3月1日 2006年3月1日
15 2006年3月1日 2010年3月1日
16 邱建富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2010年3月1日 2014年12月25日
17 2014年12月25日 2018年12月25日
18 林世贤 2018年12月25日 2022年12月25日
19 2022年12月25日 现任

市政组织[编辑]

彰化市公所

彰化市公所是彰化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县辖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彰化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彰化县政府。市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彰化市公所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之下,设有8课4室等12个内部单位及10个附属机关[25]

彰化市民代表会是彰化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彰化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彰化市民代表会共有24位市民代表,分别为东区选区7席市民代表、西区选区6席市民代表、南区选区7席市民代表、北区选区4席市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24位市民代表互选产生[26][27]

行政区[编辑]

彰化市区扩大计划 (1934年)
彰化市区域图,曾计划合并和美镇

现今彰化市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昭和八年(1933年)合并彰化街南郭庄大竹庄设立的彰化市,且当时曾计划合并和美街以扩大彰化市区,但后来并未实现。彰化市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制为省辖市,划分为彰北彰西彰南大竹四区[16]。扩大彰化市的计划又一度被提出,计划将当时的台中县和美镇合并且另设和美区和嘉犁区。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彰化市四区改隶新成立的彰化县[8]:870。民国四十年(1951年)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合并裁撤为县辖市[16][17]

彰化市共辖73个里[15],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28]

彰化市行政区划图
次分区
东区 阿夷里 和调里 竹中里 三村里 福山里 香山里 福田里 茄苳里 古夷里 石牌里 竹巷里
中庄里 快官里 田中里 大竹里 国圣里 牛埔里 茄南里 宝廍里 复兴里 安溪里 台凤里
西区 仑平里 莿桐里 民权里 五权里 西势里 南美里 平和里 西兴里 忠孝里 向阳里 砖磘里
长乐里 万寿里 忠权里 南安里 富贵里 东芳里 中央里
南区 延平里 建宝里 光南里 南瑶里 华阳里 永生里 南兴里 成功里 延和里 桃源里 大同里
华北里 介寿里 彰安里 东兴里 福安里 西安里
北区 新兴里 阳明里 信义里 永福里 光华里 下廍里 民生里 中山里 兴北里 光复里 龙山里
文化里 中正里 新华里 卦山里 万安里

目前行政院已经通过“扩大彰化市东区城市规划范围案”,未来彰化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可望提升[29]

经济[编辑]

彰化市是彰化县辖下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市镇之一,自1970年代开始,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仅有2千余公顷(主要作物为稻米[30],反映都市化程度提高与农业人口的外流。1965年,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在彰化市设厂,占地70余公顷,员工数万余人,生产内外销塑胶、化学产品为主,为彰化市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不过该厂属高度污染产业,对彰化市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1]:412。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都市化的调度,在1992年三级产业(零售、服务业)以43.2%领先二级产业(制造业)的42.4%,一级产业(农林渔牧业)以14.4%垫底[31]:419

教育[编辑]

彰师大体育馆
彰师大宝山校区工学院大楼

彰化市是彰化县的县治中心,与其它乡镇相比,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其县内最高学府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即位于此。早在清领时期1726年,知县《张镐》建儒学学宫(今彰化孔子庙)为县内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设县儒学教育学子[32]:544。但彰化市的近代化教育始于日治时期,日本政府为推行殖民地政策,故初等教育及实业教育最为发达[32]:549国民政府废除差别待遇的殖民教育,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政策及学制,调整全台各级学校[32]:566。目前彰化市拥有大专院校2所,分别为国立彰化师范大学以及建国科技大学2校[32]:592-596。公私立高级中学8所,分别有国立彰化高级中学国立彰化女子高级中学彰化县立彰化艺术高级中学彰化县私立精诚高级中学彰化县私立正德高级中学等普通型高级中学5校,以及国立彰化师范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彰化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等技术型高级中学2校共7校[32]:585-592。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7所国民中学、15所国民小学[33]国立彰化生活美学馆等社教机构。

交通[编辑]

铁路[编辑]

三民路与中正路交界(彰化车站前)
日治时期的彰化驿
台铁彰化车站

彰化市铁路中枢为彰化车站,亦为目前市境内唯一台湾铁路公司纵贯线的铁路车站、为一等站。由于位居山海线枢钮,所以大多数列车皆会停靠(普悠玛自强号西部干线例外)[34]。另为配合台铁捷运化,目前筹议在彰化市南边中央陆桥附近设置通勤车站中央车站[35][36]

彰化市铁路肇始于日治时期。1898年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抵台后,着手筹措台湾西部纵贯铁路的筑路款项,隔年4月起分段施工。1905年3月26日,彰化斗六开通,同时设立彰化驿,即今彰化车站[34]

稍后,彰化车站也陆续修筑二条轻便铁路,唯今已悉数废止:

彰南铁道株式会社彰南线(彰化=南投):1914年9月5日行通车营业至石头埔、12月20日全线通车至南投,1916年7月1日废止[34]

新高制糖株式会社(线西=彰化=鹿港):1911年8月26日开业、此后分段通车。战后由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订名员西线。本线可连络彰化市西北方的彰化糖厂,1975年全线停办客运[34]

纵贯铁路竹南=彰化的路段,由于坡度陡峻,致使运输能力不彰,随着台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客货运输日增,火车竟无力运送车站仓库中囤积如山的货物。为此,总督府于1921年完成竹南=彰化之间,改经滨岸大甲沙鹿的铁路,称为海岸线并列为纵贯线之一段。原纵贯线同区间改称台中线。彰化市因此成为山海二线铁路的南端交会处,对彰化市的发展有莫大助益[37]:442

台铁彰化车站另保有台湾唯一一座扇形车库,1994年台湾铁路局原计划将扇形车库拆除,原处兴建电车基地,引起地方文史工作者与铁道文史工作者的抗议,在与铁路局折冲协调后才保存下来。彰化县政府并在2000年公告指定为县定古迹。彰化扇形车库建于1922年,主要用途是停放并保养经长途运作的火车头,维护人员透过转盘移动扇形分布的铁轨,方便火车头进出,因此扇形车库又有“火车头旅馆”之称。1998年台北机厂历经7个月整修,成功使蒸汽机车CK101复驶,完成环岛铁路怀旧之旅后进驻扇形车库,另一辆蒸汽机车CK124也在整修复驶后进驻扇形车库[38][39]

公路[编辑]

彰化市地处内陆,市内并无可供船行的河道,亦无航空站的建设,故联外交通悉赖陆路[37]:428。战后,中华民国政府陆续在台进行新建公路与改善工作,着手改善西部纵贯公路的路面并拓宽路基、新建大肚桥、完成中山高速公路以及王田交流道彰化交流道等工程,对彰化市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37]:430。彰化市内的市区道路主要仍依循日治时期所订定的市区改正计划,为严整的格子型系统,1960年华山路开辟完成,亦已不再配合彰化古城椭圆形状修筑,改采直线处理[37]:432

彰化市境内有2条国道高速公路通过,中山高速公路沿西缘纵贯该市,并在西南设有一处彰化交流道,为北上车辆进出彰化市之门户,沿省道台19线可接秀水乡以南各乡镇[37]:430。另外,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以快官交流道省道台74线连结,是台湾西部平原丘陵区上第二条南北纵向贯穿全岛的高速公路[40]

彰化市境内共有省道4条、支线3条。台1线,为南北向主要公路干线,在彰化市内称中山路,为路宽18至30米的四线道公路,纵贯彰化市全境,北渡大肚溪接台中市,南接员林市以及彰化以南各乡镇[37]:430省道台14线即彰南路,东接芬园乡南投县草屯镇埔里镇,为往来南投、彰化间的重要公路干线,在彰化市境内为路宽25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19线始于中山路与孔门路交叉口,沿中华路、中华路桥及中华西路接彰化交流道,西南可接秀水乡、埔盐乡以南各乡镇,为路宽18米的四线道公路[37]:431。省道台74线,南起彰化市快官地区,往北跨大肚溪后在台中乌日与环中路相接,与国道一号平行,行至北屯短暂东行,并在潭子区国道四号相接,随后即转南续行,经台中市太平区大里区后汇入国道三号雾峰交流道[41]省道台1丙线即金马路,为台1线支线,东北端在大度桥头从台1主线分出,右转金马东路之后到西南端并入省道台19线,连接彰化交流道,为路宽30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14丙线即彰兴路,为台14线支线,始于金马东路口,东行至外快官附近并入台14主线[37]:431。省道台74甲线,北起台14线与牛埔交流道交叉口,往南至花坛乡续接台1线,全长9.2公里[41]

彰化市现有县道5条。县道134线即彰美路,西接和美镇伸港乡,路宽5至18米,配置二到四线道。县道135线由线东路延伸至彰新路通往国道三号和美交流道[37]:431县道137线即大埔路,于中山路与中兴路交叉口沿八卦台地西侧南行,贯穿全县,联络社头乡田中镇二水乡各乡镇[37]:431-432县道139线即公园路(虎岗路、环山路、大彰路),南行纵贯八卦台地(8.0K)[37]:432县道142线沿彰鹿路西行与鹿港镇相接[37]:431[42]

邮电[编辑]

彰化邮政始于清领时期,清政府在台设铺递[43],徒步传递军书,其中彰化县辖有七铺,其中一铺即是“半线铺”。当时邮路从台南到彰化,有牛车作交通工具,彰化以北较为荒芜,只得步行。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督办军务,改制铺递,此后邮政除了传递公文之外,也可供私人邮寄,但仅止于大城市[37]:448。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开办新制邮政,彰化邮政机构改称“彰化正站”[43][37]:448-449

日治时期初期,由于施行军政,加以兵马倥偬,因此只设野战邮便局。1895年,彰化“第六野战邮便局”设立[43],仍是以人力投递为主,初时只为军用,隔年也接受民间寄件。1896年,日本政府施行民政,当时邮政与电信事业合而为一,分一等二等;1921年,彰化的邮电机构核定为“二等邮便电信局”[43],直到后来才改制分为“邮便局”、“电信局”和“电话局”。1941年废除局等制度,彰化邮政机构改为“彰化普通邮便局”[43][37]:450

战后,彰化普通邮便局遭战火摧毁,遂在原址建一木造邮局(即今光复路邮局),复采邮电合办制,改制为“彰化普通邮电局”,在邮电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沿用原局长森本辰一,隔年才由台湾邮电管理局正式接管。1949年,邮电分制,改称“彰化邮局”[43],1950年核定为“彰化二等邮局”[43],之后历经三次升格,1981年升为“彰化特等邮局”[43][37]:451。其后为加强服务需要,先后设立支局服务彰化市民,目前彰化市内共有15间邮政机构[44][37]:451、454

台湾电信始于清领时期,而彰化电信事业则始于台湾巡抚刘铭传[45],在其筹划建设下,台湾电信陆线在1888年11月由台南取道嘉义、彰化、新竹而达台北[37]:459、461。1896年,日人在彰化设立彰化通信所,之后采邮电合办制,由“彰化普通邮便局”兼办电信及电话业务,主要为传递电报之用。1900年,电话开放民用,在彰化设市内电话,采磁石式人工电话[37]:461国民政府于1949年在彰化市成立彰化电信局,历经多期四年计划,扩充整修电话线路,1952年到1957年间,彰化的市内电话机型改为大型复式交换机,1960年底开始计划改为自动电话,1966年开放使用后,彰化市共有3,000具自动电话[37]:463

彰化市内公用电话在1950年设立拨盘式市内公用电话,1963年改为拨号式市内短程长话公用电话,1975年改为拨号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77年改为按钮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90年改为卡式公用电话并开放直拨国际电话[37]:464

公共自行车[编辑]

彰化县是中台湾第一个推动“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的县市,也是台北市以外第一个导入“YouBike”的城市[46],2014年5月彰化与YouBike合作,11月2日使用人数破百万[47][48],彰化市已于2014年5月22日启用“YouBike公共自行车系统”[49], 在车站、学校、医院等处设有31个租赁站点,[50],可甲地借车、乙地还车(可彰化县借车、台中市还车),提供民众租借使用[51]

2021年11月10日起,彰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营运商转换为MOOVO智慧单车[52]

旅游[编辑]

大佛风景区
彰化孔庙大成殿

彰化以八卦山为地标,位于彰化市区东侧,包括八卦山大佛彰师大、国军彰化忠灵塔、乙未保台和平纪念公园及健康步道等,隶属于参山国家风景区所辖的八卦山风景区。八卦山古称“寮望山”或“定军山”,曾是彰化八景之首[注 4],具有富丰的景观资源,八卦山上并有一尊高达23米的巨型如来佛[53]:824,闻名全台湾。彰化市内拥有内政部指定古迹11座,其中有一座是具有近300百历史的国定古迹彰化孔子庙,曾是中部地区文教发展重地。在特产方面,彰化肉圆爌肉饭猫鼠面素有“彰化三宝”之称,彰化市徽并且以此为象征意涵[54]

彰化市昔日曾有彰化温泉,在日治时期名闻一时、唯早已枯竭。今日八卦山上仍有“温泉路”作为见证[55][56]。在彰化火车站北方有扇形车库,目前为台湾唯一保存的扇形车库,是彰化县的市定古迹,目前开放给予民众参观[38][39]

2015年12月4日完工启用的彰北运动中心提供北彰化县民的休闲运动场所 [57]。以BOT模式兴建的中友百货彰化店也将于2025年开幕营业[58]

国际交流[编辑]

姐妹市[编辑]

国家 城市 缔结日期
 美国 怀俄明英语Wyoming, Michigan密歇根州 1983年11月24日
 菲律宾 丹辘丹辘省 1984年11月17日
 美国 圣盖博加利福尼亚州 1986年4月7日
资料来源:周国屏等编纂,《彰化市志》下册[8]:879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连雅堂《台湾通史》卷十五〈抚垦志〉谓:“斗尾龙岸者,居大甲溪之北,地险众强,黥面文身若魔鬼,杀人为雄,以其头作饮器。”
  2. ^ 王绍兰《彰化县城碑记》中载:“实获众心,保城保民,彰圣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欤。”
  3. ^ 仅次于台中市北屯区西屯区
  4. ^ 早期彰化县辖区包括现今彰化、南投二县及台中市,时称“邑中八景”。县治领域变更后,1962年再添新景,“彰化八景”分别为“卦山春晓”、“王功渔火”、“虹桥夕照”、“定寨望洋”、“鹿港飞帆”、“虎岩听竹”、“清水春光”、“柳桥晚眺”等。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認識彰化市 - 歷史沿革. 彰化市公所. 2006-12-06 [201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人口統計. 彰化县彰化市户政事务所. 2017-04-07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人口統計資料. 内政部户政司.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周国屏; 陈熙扬; 林登秋 (编). 第壹篇·土地. 《彰化市志》 上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5. ^ 溫吳麗卿神秘的銳變 美麗幸福襲捲彰化市-udn網路城邦BLOG. udn网络城邦BLOG. [200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5) (中文(台湾)). 
  6. ^ 林良哲. 4000多年彰化「牛埔遺址」竟被毀了!.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07-03 [2017-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中文(台湾)). 
  7. ^ 康原著,《彰化半线天》,第21页,2003年初版,台北:红树林文化。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周国屏; 周士尧 (编). 大事紀. 《彰化市志》 下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陈熙扬 (编). 第拾壹篇·人物. 《彰化市志》 下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施添福 2004,第67页.
  11. ^ 認識彰化市 - 歷史沿革. 彰化市公所. 2006-12-06 [201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3). 此外,“半线”社原居地,因当时福建巡抚王绍兰,在建县碑记中,有“保城保民‘彰’圣天子丕昌海屿之‘化’等句,于日本统治时代遂称彰化市” 
  12. ^ 12.0 12.1 12.2 施添福 2004,第68页.
  13. ^ 13.0 13.1 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第127页,2006年初版,台北:扬智文化。
  14. ^ 施添福 2004,第71页.
  15. ^ 15.0 15.1 施添福 2004,第80页.
  16. ^ 16.0 16.1 16.2 16.3 臺灣建制市的市轄區變遷. 台湾建制市的市辖区变迁.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消失的彰化市政府四個區公所. 随意窝Xuite日志. [201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7) (中文(台湾)). 
  18. ^ 彰化市地理环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彰化市公所万维网。
  19. ^ 《彰化县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章·彰化县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气候,台湾县市综合发展计划资讯系统。
  20. ^ 李鹿萍. 彰化平原土地資源利用之自然地理因素分析 - 表1-3.彰化、鹿港氣溫表(單位:℃). 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中文(台湾)). 
  21. ^ 施添福 2004,第68-69页.
  22. ^ 卢金足、廖志晃、吴敏菁、许素惠. 磁吸效應!彰投雲人口 遷居台中多. 中时新闻网. 201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中文(台湾)). 
  23. ^ 23.0 23.1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4-18].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24. ^ 周国屏; 罗启宏 (编). 第參篇·住民. 《彰化市志》 上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25. ^ 彰化市公所組織架構-彰化市公所. 彰化市公所.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中文(台湾)). 
  26. ^ 沿革-代表會介紹-彰化縣彰化市民代表會. 彰化县彰化市民代表会.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中文(台湾)). 
  27. ^ 代表介紹-各區代表-彰化縣彰化市民代表會. 彰化县彰化市民代表会.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中文(台湾)). 
  28. ^ 彰化市公所里長專欄-彰化市公所. 彰化市公所.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中文(台湾)). 
  29. ^ 彰化市東區擴大都市計畫【優先發展區】/擬朝市地重劃方式努力. 民报 Taiwan People News.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中文(台湾)). 
  30. ^ 94年彰化縣農業生產概況分析. 彰化县政府万维网.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中文(台湾)). 
  31. ^ 31.0 31.1 刘汉奎 (编). 第伍篇·經濟. 《彰化市志》 上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杨贵三 (编). 第玖篇·教育. 《彰化市志》 下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33. ^ 學校基本資料網頁-彰化縣教育資源網. 彰化县教育资源网. [2017-04-07]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34. ^ 34.0 34.1 34.2 34.3 戴震宇. 《台灣的老火車站》. 台湾地理百科. 远足文化. 2005. ISBN 957304935X. 
  35. ^ 吴为恭. 〈中部〉鐵路高架化 彰化站擬建商城.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中文(台湾)). 
  36. ^ 環島鐵路整體系統安全提升計畫(南彰化捷運通勤站新建工程委託規劃設計及監造部分). 政府电子采购网. 2010-03-30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中文(台湾)). 
  37.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37.10 37.11 37.12 37.13 37.14 37.15 37.16 37.17 37.18 37.19 37.20 刘汉奎; 林登秋 (编). 第陸篇·交通. 《彰化市志》 下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38. ^ 38.0 38.1 康原著,《彰化半线天》,〈属于火车的记忆〉,2003年初版,台北:红树林文化。
  39. ^ 39.0 39.1 扇形車庫特輯.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中文(台湾)). 
  40. ^ 高速公路局中文版 > 路網交通指南 > 國道地圖 > 路網示意圖. 交通部台湾区国道高速公路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41. ^ 41.0 41.1 公路總局-省道公路路線. 中华民国交通部公路总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42. ^ 公路總局-市道及縣道公路路線. 中华民国交通部公路总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彰化郵局沿革簡介. 中华邮政万维网.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中文(台湾)). 
  44. ^ 彰化縣彰化市當地支局. 中华邮政万维网.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中文(台湾)). 
  45. ^ 我國電信事業發展簡史. 中华电信.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3) (中文(台湾)). 
  46. ^ 彰化縣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建置暨啟動儀式 歡迎大家今年7月一起來騎「YouBike公共自行車」. 彰化县政府万维网.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中文(台湾)). 
  47. ^ 微笑單車更方便了 前進新北、雙和、鹿港站-TVBS新聞網. TVBS新闻网.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中文(台湾)). 
  48. ^ 彰化YouBike騎乘使用人數 突破百萬人次-彰化縣政府縣政要聞. 彰化县政府万维网. [201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中文(台湾)). 
  49. ^ YouBike 彰化縣公共自行車大事記. YouBike 彰化县公共自行车.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中文(台湾)). 
  50. ^ YouBike 彰化縣公共自行車場站列表. YouBike 彰化县公共自行车.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中文(台湾)). 
  51. ^ 關於YouBike. YouBike 彰化县公共自行车.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2) (中文(台湾)). 
  52. ^ 谢琼云. 彰化智慧單車Moovo全面上路 分兩種車款計價. 中. 2021-11-16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53. ^ 杨贵三; 连慧珠 (编). 第拾貳篇·勝蹟. 《彰化市志》 下册. 彰化市: 彰化市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54. ^ 彰化市徽之涵義. 彰化市公所. [200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7) (中文(台湾)). 
  55. ^ 宋圣荣、刘佳玫. 《台灣的溫泉》. 远足文化. 2003. ISBN 957-28031-7-4 (中文(台湾)). 
  56. ^ 黄淑惠. 檔案見證彰化溫泉. 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第41期 (台湾文献馆).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中文(台湾)). 
  57. ^ 吴哲豪. 彰北國民運動中心啟用 7天免費試營運. 中央社. 2015-12-04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58. ^ 中友百貨確定插旗彰化 新館預計2024年開幕.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延伸阅读[编辑]

  • 赖锦生等编撰,《彰化县文化休闲导览手册》,1999年。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 周国屏等编纂,《彰化市志》,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 施添福等编纂,《台湾地名辞书》卷十一:彰化县(上),2004年,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卓克华著,《寺庙与台湾开发史》,2006年初版,台北:扬智文化。
  • 康原著,《彰化半线天》,2003年初版,台北:红树林文化。
  • 宋泽莱著,《快读彰化史》,2004年10月初二版,彰化:彰化县文化局。

外部链接[编辑]


先前机关:
彰化市 (省辖市)
彰化市
1951年-
后继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