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狸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狸鼠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海狸鼠科 Myocastoridae
Ameghino, 1902
属: 海狸鼠属 Myocastor
Kerr, 1792
种:
海狸鼠 M. coypus
二名法
Myocastor coypus
(Molina, 1782)
    原生地     引入地
适应了日本环境的海狸鼠与鸭群共泳
(摄于兵库县伊丹市昆阳池公园)

海狸鼠,又称美洲巨水鼠河狸鼠狸獭沼狸,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类动物,原来被划为硬毛鼠科,后来独立出来成为海狸鼠科。海狸鼠的毛皮是一种名贵的衣料,常用作大衣帽子围巾等的材料。 “Nutria”在西班牙语的本意其实是水獭的意思。

特征[编辑]

体型大而粗壮,长约50厘米,圆形尾巴比身体略短;头大耳短小;趾间有蹼;身体为褐色,足为黑色。

分布[编辑]

海狸鼠原生于南美洲温带,为更容易取得海狸鼠的毛皮,毛皮商人把海狸鼠运到北美洲欧洲及包含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繁殖。在前苏联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由于当地农民十分贫穷,所以剥掉毛皮的海狸鼠肉就成为了这些农民及低下阶层的肉食来源。

由于毛皮商对海狸鼠的圈养监管不完善,让海狸鼠有机会逃到野外,并适应了野生环境。基于其破坏性,所以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因为海狸鼠的体型比一般家鼠大两倍[2],会把田野的农作物都吃光,又或会造成生态灾难。海狸鼠的外型与北美洲原生的麝鼠相似,但其行为较具攻击性。为减少海狸鼠对麝鼠的栖息地的干扰,美国南部有部分州分会在枪杀海狸鼠后把海狸鼠的尸体喂饲野生的美国短吻鳄,好让鳄鱼习惯了吃海狸鼠的肉并进而攻击这些外来的入侵者。这种做法,为当地一些动物权益关注者所非议。

引入和危害[编辑]

20世纪初引入北美洲和欧洲。从1953年开始,中国大陆从前苏联引进供观赏和特种养殖。80年代后期,大陆出现饲养河狸鼠热潮。由于人们盲目引进饲养,而管理落后,导致病鼠残鼠增多,死亡率高。在南方饲养后,毛质变差,养大后的河狸鼠无人收购加工。饲养户经济损失惨重,热情下降,将剩鼠或杀或宰,亦有少数农户散放池塘野养;并有少数逃逸个体。野生的个体危害方式主要是采食和掘洞行为。河狸鼠啃食稻苗、马铃薯,导致大量减产,还啃食果树1米高以下的主干,造成果树成片枯死。这种行为显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构成威胁。掘洞行为常造成堤岸、码头设施和沿河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河狸鼠也会将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给人类、家畜。

台湾由行政院农委会引“动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公告禁养、输出、输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参考资料[编辑]

  1. ^ Lessa, E., Ojeda, R., Bidau, C. & Emmons, L. Myocastor coyp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6 January 2009]. 
  2. ^ 30吋長巨鼠入侵英國. 香港苹果日报. 2010-08-20 [2010-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2)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