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30°14′42″N 120°09′11″E / 30.24500°N 120.15306°E / 30.24500; 120.15306

钱王祠
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杭州市上城区钱王祠路11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明至民国
编号第三批
登录2003年12月4日

钱王祠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岸柳浪闻莺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供奉吴越国三世五代国王,原称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

图片[编辑]

沿革[编辑]

  • 宋熙宁十年(1077年)十月,于西湖东岸建“表忠观”以纪念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王钱镠苏轼并作《表忠观碑记》。
  • 1957年,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毁。
  • 2003年重建,占地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重建后有铜献殿、功臣堂、五王殿(正殿)及古戏台等。并重新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2][3]

碑记[编辑]

苏轼撰书的《表忠观碑记》,是宋代书法史上的名碑。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历史陈迹,以“有德于斯民厚”,“有功于朝廷甚大”褒扬历代钱王功业:

“熙宁十年十月戊子,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军事臣言:故越国王钱氏坟庙,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孙之坟,在钱塘者二十有六,在临安者十有一,皆芜秽不治,父老过之,有流涕者。谨按:故武肃王镠,始以乡兵破走黄巢,名闻江淮。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于杭。及昌以越叛,则诛昌而并越,尽有浙东西之地,传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孙忠献王仁佐,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师,其后,卒以国入觐。三世四王,与五代相为终始。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孑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皇帝受命,四方僭乱,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负其险远,兵至城下,力屈势穷,然后束手。而河东刘氏百战守死,以抗王师,积骸为城,洒血为池,竭天下之力,仅乃克之。独吴越不待告命,封府库,籍郡县,请吏于朝,视去国如传舍,其有功于朝廷甚大。昔窦融以河西归汉,光武诏右扶风修其父祖坟茔,祀乙太牢。今钱氏功德殆过于融,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奖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臣愿以龙山废佛寺曰妙音院者为观,使钱氏之孙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坟庙之在钱塘者,以付自然。其在临安者,以付其县之净土寺僧曰道微。岁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时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县令亟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几永终不堕,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臣昧死以闻。制曰:可。其妙音院赐改名表忠观。  铭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杀宏诛昌,奄在吴越。金券玉册,虎符龙节。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岛蛮。岁时归休,以燕父老。晔如神人,玉带球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贝南金。五胡昏乱,罔堪托国。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获所归,弗谋弗咨。先王之志,我维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帝谓守臣,治其祠坟。毋俾樵牧,愧其后昆。龙山之阳,岿焉斯宫。匪私于钱,惟以劝忠。非忠无君,非孝无亲。凡百有位,视此刻文。”

题咏[编辑]

  • 钱王祠 (明•张岱)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
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 钱王祠 (清•鲍之蕙)

老树鸦归碧殿昏,霸图渺渺吊忠魂。
生降潮水韬弓弩,死爱湖山长子孙。
姓字不随烟浪逝,功勋犹见苏碑存。
至今陌上花开日,缓缓人还唱墓门。

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关于公布杭州钱王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杭州市档案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钱王祠.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23日). 
  3. ^ 钱祠表忠.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