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丁奉
大司馬軍師 大將軍
丁奉
大將軍
國家孫吳
時代東漢三國
主君孫權孫亮孫休孫皓
承淵
封爵都亭侯→都鄉侯→安豐侯
籍貫廬江安豐
逝世建衡三年(271年)

丁奉(2世紀—271年),承淵揚州廬江安豐(今河南固始)人,三國時期孫權麾下後期重要將領;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侍奉吳國四代君王孫權孫亮孫休孫皓的四朝元老、重臣。年輕時做小將,多次跟隨其他將領征伐,經常勇冠三軍,斬將奪旗,曾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帳下副將,驍勇且有計謀;後期官職升遷越來越高,成為東吳勢力中流砥柱,於解救壽春、誅殺佞臣孫綝等事件中使孫吳內亂紛爭逐漸轉危為安,屢有建樹。

生平[編輯]

青年將才[編輯]

丁奉年輕時因驍勇作了一員小將,先後歸屬甘寧、陸遜、潘璋等旗下。丁奉多次參加戰鬥,經常勇冠全軍,每次都斬將奪旗,身負戰傷,後來升為偏將軍。

雪奮短兵[編輯]

建興元年(252年),孫亮即位,被任免為冠軍將軍。同年,曹魏派大將諸葛誕胡遵等進攻東興諸葛恪率軍抵抗。眾將認為:「敵聞太傅(諸葛恪)自來,上岸必遁走。」惟獨丁奉說:「不然。彼動其境內,悉許、洛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虛還哉?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不是。敵人在境內行動,動用許都洛陽所有兵力攻來,必有既定的計畫,豈會沒有收穫而歸還呢?不要以為敵人不來,該有準備而迎戰。)」後諸葛恪上岸,丁奉與將軍唐咨呂據留贊等延山向西。丁奉說:「今諸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現今眾軍遲來了,若果敵人佔據合宜陣地並佔據徐塘,則難與爭鋒。」當時天氣寒冷、下雪,敵軍在舉行盛大的酒會,丁奉見他們前營兵少,對左右說:「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逐率兵解開護身重甲、穿上輕身鎧甲和頭盔,手持短兵器(胡沖《吳曆》作諸葛恪下令[1][2])。敵人看見都大笑,不作防備。丁奉率兵突擊,大破敵軍前營。正好呂據等到來,魏軍潰敗。晉滅寇將軍,進封都亭侯(一說都鄉侯)。

解救壽春[編輯]

五鳳二年(255年),魏將文欽起事失敗降吳,孫亮任丁奉為虎威將軍,跟隨孫峻壽春迎接文欽,在高亭與魏軍追兵發生戰鬥。丁奉持矛上馬,帶軍突入曹軍陣中,斬殺數百人,得其武器,進封為安豐侯。翌年(魏甘露元年)十月丁未日(256年11月8日)[3],丁奉與孫憲施寬等乘船逆水佔據江都,為將軍劉丞進攻滕胤作援。257年,魏大將軍諸葛誕佔據壽春降吳,魏軍包圍壽春。孫綝先派朱異、唐咨等為前軍,後又派朱異領丁奉與黎斐再率五萬人解圍。丁奉成為先登,屯於黎漿,因力戰有功,拜為左將軍。

誅殺權臣[編輯]

永安元年(258年),孫休即位。孫休與張布密謀,想誅殺孫綝,張布曰:「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丁奉雖然不擅長行政事務,但計略過人,可以決斷大事。)」孫休便召丁奉,並說明原由:「綝秉國威,將行不軌,欲與將軍誅之。(孫綝把持國家的聲威,將行圖謀叛亂,我想與將軍一起誅殺他。)」丁奉曰:「丞相兄弟友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下兵以誅之也。(丞相(孫綝)兄弟、朋友、黨徒甚為強大,恐怕人心不同,不能以普通士兵制服他,我們可在臘會中,以陛下的親兵誅殺他。)」孫休接納此計。宴請孫綝,丁奉與張布給左右打眼色,當場斬殺孫綝。升遷為大將軍,加左右都護。永安三年(260年),授假節、領徐州牧。

永安六年(263年),曹魏伐,丁奉於九月甲申日(11月9日)[4]率軍進駐壽春,為分散曹軍以救蜀。不過蜀漢最後不敵、次月劉禪投降,丁軍遂還。 次年(264年)孫休逝世,丁奉與丞相濮陽興等遵照萬彧之言,一起擁立孫皓,遷為右大司馬左軍師。

曾在孫皓暴政後,於266年十二月與陸凱丁固密謀廢黜孫皓並改立孫休兒子為皇帝,不過在留平反對陸凱的邀請下作罷[5]

晉吳對峙[編輯]

寶鼎三年(268年)秋,孫皓命丁奉與諸葛靚攻打合肥司馬駿,丁奉與西晉大將石苞書信,互說閒事,石苞因而撤還。隔年冬季,丁奉再率兵至徐塘,進攻穀陽。穀陽百姓知道後都逃去,丁奉無穫而歸。孫皓大怒,斬殺丁奉的軍中嚮導。

建衡三年(271年),孫皓不顧眾人反對,用車載著自己後宮上千人,率大軍從牛渚(今安徽省當塗縣)西進伐晉,結果途中被大雪所阻,士兵們怨聲載道,甚至還出現倒戈的傳言,因此孫皓只好下令還師。[6]孫皓還師前,丁奉與右丞相萬彧、左將軍留平曾私下商議先自行回去,後被孫皓得知,介於三人都是重臣並沒有馬上處置。

同年,丁奉因病逝世,死後受人毀謗,孫皓追究昔日穀陽出兵一無所獲的責任,流放其家人至臨川郡

特徵[編輯]

丁奉善戰,曾率兵穿上輕身鎧甲和頭盔,手持短兵器,於寒風中大敗敵軍前營。

家庭[編輯]

  • 離妃,丁奉妻子,太元元年(251年)去世,20年後丁奉辭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
  • 丁封,丁奉弟。官至後將軍,比丁奉早死。
  • 丁溫,丁奉子。丁奉死後,家族遭吳帝孫皓清算。[7]

自此丁奉故宅成為當時江南知名的凶地。[8]

評價[編輯]

陳壽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冑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張布:「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

陸機:「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陸凱以謇諤盡規,而施績、范慎以威重顯,丁奉、鍾離斐以武毅稱,孟宗、丁固之徒為公卿,樓玄、賀劭之屬掌機事,元首雖病,股肱猶良。」

張栻:「自古倚長江之險者,屯兵據要,雖在江南,而挫敵取勝,多在江北。故呂蒙築濡須塢,而朱桓以偏將卻曹仁之全師;諸葛恪修東興堤,而丁奉以兵三千,破胡遵七萬。轉弱為強,形勢然也。」

郝經:「程普諸將皆江表虎臣,鏖兵衛主,攻堅軋敵,興王定覇,孫氏兄弟卒立國建號,諸將之力也。若黃蓋之水戰而用火攻,能用竒者也;蔣欽之不挾私怨而舉徐盛;凌統之親賢下士輕財重義;陳表傾家養士妻子露立,並有良將之規。甘寧之奢侈、潘璋之不法,權皆容之,許寧報蘇飛之恩,不使統復父操之讎,馭將之術也。丁奉恃功而驕,不容於虐主,宜哉!」「吳將剽輕,殆多譎計。莫肯下人,卒自稱帝。摩創撫孤,動輒流涕。駕馭有術,驅策有方。果保江東,不負桓王。」

民間藝術[編輯]

三國演義[編輯]

孫權繼位後,招納人才而開設招賢館,闞澤、嚴畯、薛綜、程秉、朱桓、陸績、張溫、駱統、吾粲、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相繼到東吳,協助新吳主舉大事。在赤壁之戰,與徐盛首次登場於戰場,多與徐盛率軍迎敵。增加了曹丕在224年伐吳,張遼保護曹丕撤退時,丁奉用箭射中了張遼腰間,回營後舊傷迸發不治而亡,丁奉與正史故事基本相同。

戲劇[編輯]

中國傳統戲曲中,丁奉的臉譜為勾粉紅老臉,眉尖下垂及粉紅色皆表示老年之意,出場劇目有《借東風》。

漫畫遊戲[編輯]

影視[編輯]

神彈子[編輯]

在民間傳說中,丁奉擅長以手飛石(就像《水滸傳》中的沒羽箭張清一樣),故有「神彈子丁奉」之稱。現在供奉丁奉的廟宇當中,丁奉像的手上亦握著一枚飛石。

丁奉墓[編輯]

丁奉墓於1953年在安徽廬江縣西門外的龍子口被發現,墓地有160多平方公尺,高5公尺多,墓室為卷拱形,高3公尺多,寬2公尺,長5公尺,均為古錢紋和幾何圖案的青磚砌成。但2020年於南京再次發現並且是家族墓葬,大部分墓被盜。如今還未判斷哪一座是真。

參考資料[編輯]

  • 《三國志·吳書·丁奉傳》
  • 《晉書·五行志下》
  1. ^ 太平御覽·兵部八十七·兜鍪》引之:諸葛修作東興遏,魏軍拒之。時寒雪,恪使丁奉等皆解鎧,但著兜鍪,持刀緣遏上,北軍見祼身緣遏,皆大笑,不即嚴兵。便亂斫,遂破北軍。
  2. ^ 《文選卷四十·任昉·奏彈曹景宗》李賢注引之:諸葛恪作東關,魏軍距之,恪令丁奉等兵便亂斫,遂大破北軍。
  3. ^ 《資治通鑑·魏紀九》胡三省註:冬,十月,綝【章:甲十一行本「綝」上有「丁未」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遣從兄憲將兵逆據於江都……
  4. ^ 《孫休傳》作十月,在「癸未,建業石頭小城火,燒西南百八十丈。」之後,不過據兩千年中西曆換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此月在當時屬癸巳朔,無甲申,而《建康實錄·卷三》則作火災之前,即九月(「九月,蜀以魏見伐來告,詔大將軍丁奉督征西將軍留平、將軍丁封施績等諸軍分向壽陽(壽春)、南郡、沔中救蜀。……(冬十月)癸未,災石頭小城西南一百八十丈。」),此月有甲申日,今從之。
  5. ^ 《三國志•吳書•孫晧傳》:或曰寶鼎元年十二月,凱與大司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謀,因晧謁廟,欲廢晧立孫休子。時左將軍留平領兵先驅,故密語平,平拒而不許,誓以不泄,是以所圖不果。
  6. ^ 《江表傳》:初,丹陽刁玄使蜀,得司馬徽與劉廙論運命暦數事。玄詐增其文以逛國人曰:「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又得國中降人,言壽春下有童謠曰「吳天子當上」。晧聞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載其母妻子及後宮數千人,從牛渚陸道西上,云青蓋入洛陽,以順天命。行遇大雪,道塗陷壞,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車,寒凍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敵便當倒戈耳。」晧聞之,乃還。
  7. ^ 《晉書·五行志下》:……此謀泄,〔丁〕奉時雖已死,皓追討穀陽事,殺其子溫,家屬皆遠徙,豕禍之應也。
  8. ^ 《宋書·王僧綽傳》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55》,出自陳壽三國志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官銜
前任:
滕胤
孫吳大司馬(右)
264年—271年
繼任:
陸抗
前任:
孫綝
孫吳大將軍
258年—264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孫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