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中华帝国 (国号)
中華帝國
1915年—1916年
中華帝國國旗(1916年初)
國旗(1916年初)
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
1915年-1916年中華帝國疆域版圖
1915年-1916年中華帝國疆域版圖
地位備案政權(未成立政權)
首都北京
常用語言漢語
宗教儒教
政府二元君主立憲軍政府
皇帝
(實際仍稱大總統
 
• 1915-1916
袁世凱
政事堂國務卿 
• 1915-1916
陸徵祥
立法機構參政院
歷史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年12月12日
1915年12月25日
• 終結
1916年3月22日
貨幣銀元
前身
繼承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中華帝國,亦稱洪憲帝制,是指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間,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預備成立的一個君主立憲制政權名稱。原定年號洪憲,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首都位於北京。但各方勢力接連挑戰,包括蔡鍔領導的護國軍日本支持的中華革命黨以及宗社黨前朝遺老[1],使中華帝國還未對外國宣布成立便以失敗收場;在此期間,袁世凱對內並沒有正式登基為皇帝,對外則仍以「中華民國」為國號[2] 。中華帝國從袁世凱接納國民代表推戴為皇帝的1915年12月12日起算僅102天,從改元的1916年1月1日起算僅82天。

興衰經過[編輯]

背景[編輯]

1914年12月23日冬至,袁世凱在北京天壇祭天
袁世凱祭祀冠服用具,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為應付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經三個多月交涉,簽訂了《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關於山東之條約》,1915年6月,條約文本互換後,忽然有日本報章傳說袁世凱有意稱帝,雖然袁世凱極力否認[3],但「共和不適於中國國情」的言論,漸漸在社會上傳播[4]。7月6日,袁世凱任命楊度梁啓超等10人為憲法起草委員[5],再次草擬新憲法,預期於是年11月完成[6]。8月3日,由通曉中國事務的前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為袁世凱安排的美籍憲法顧問古德諾教授發表的《共和與君主論》稱:「......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良好結果......總統繼承問題,尚未解決……他日或因此種問題釀成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獨立......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此殆無可疑者也。」[7]

1915年8月19日,楊度串聯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嚴復成立籌安會,聲言「共和不適用於中國」。愈來愈多的「請願團」上書,要求變更國體。也有部分反對的聲音,如進步黨黨首、前司法總長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在《大中華》月刊發表,堅持其對變更國體的一貫反對。而籌安會卻發表大量支持實行君主立憲的文章,楊度認為國家必須「定於一」(一元化領導),才能安定,在安定的環境中才能立憲,並逐漸富強。他提出了兩個論據來證明只有實行君主立憲才能救中國。其一:中國人文化程度低,共和難以立憲,只有君主才能立憲,與其名共和專制,不如名正言順君主立憲。其二,共和國選舉總統時容易發生動亂。他說:「非先除此競爭元首之弊,國家永無安寧之日,計唯有易大總統為君主,使一國元首立於絕對不可競爭之地位,庶幾足以止亂」[8][9]。另外,袁世凱還收到《全國護軍使勸進稱帝文書》,全國各省督軍都有簽名[a],包括雲南代表蔡鍔唐繼堯[10]兩人日後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勸進文書寫道:

在洪憲帝制漢服被恢復

8月23日成立後的「籌安會」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會團體進京商討國體事宜,各文武官吏除少數表示擁護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須改變國體。[11]8月25日,蔡鍔領導軍人請願帝制。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亦偽造《順天時報[b],營造日本帝國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氛圍。

國民代表大會[編輯]

1915年諷刺袁世凱的「國體投票」全票通過的漫畫

1915年9月1日,參政院舉行開幕典禮,沈雲沛周家彥楊纘緒等人請願改變國體,此後數日,支持帝制的請願團紛紛向參政院投遞請願書,掀起了請願實行君主立憲風潮[13],這是第一次請願。面對愈來愈多聲稱代表民意支持袁世凱即帝位的民意團體(即請願團),9月6日,袁世凱派楊士琦到參政院代行立法院宣讀他的意見書:「本大總統所見,改革國體,經緯萬端,極應審慎;如急遽輕舉,恐多窒礙。本大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認為不合事宜。」[14]風潮似是稍稍平息,但14日,沈雲沛、烏澤聲趙倜等又有第二次請願[15],梁士詒等人更在19日成立「全國請願聯合會」,鼓動組織請願團,向參政院呈上第三次請願書[16],要求召開國民會議,由全國選出代表決定國體問題。10月6日,參政院代行立法院通過《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7],袁世凱於8日公布施行[18],後由全國選出1993名國民代表。12月11日上午9時,國民代表就國體變更進行投票,結果國民代表大會以全票通過同意君主立憲制。上午11時許,各省代表民意第一次請求袁世凱就任中華帝國皇帝[19],袁以無德無能婉拒,下午六時,代表再請袁爲皇帝[20][21]。12月12日,袁接納代表們第二次推戴,但假惺惺的說:

第創造弘基,事體繁重,洵不可急遽舉行,致涉疏率,應飭各部院就本管事務,會同詳細籌備,一俟籌備完竣,再行呈請施行。[22]

,未有立即登基,但早已於11月29日秘密成立大典籌備處[23],準備登基事宜,擇日即皇帝位[24],更由朱啓鈐監修紫禁城內各宮殿[25]。袁的法律顧問日本人有賀長雄仿照《日本皇室典範》擬定《新皇室規範》:

12月21日、22日及23日,袁世凱大封各省將軍、巡按使、護軍使、鎮守使、各師師長及手握軍權之人五等爵(詳下)。31日,宣佈改次年為洪憲元年[27],取「弘揚憲法」之意[28],並預備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大總統府則改爲新華宮(今中南海)。

南方起義[編輯]

1915年11月10日,上海鎮守使鄭汝成被刺殺,12月5日,革命黨又在上海奪取肇和艦,炮擊製造局,南方局勢漸見不穩。曾表示支持君主立憲的蔡鍔於11月中逃離北京,回到雲南後,即與唐繼堯等人在12月25日聯名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討伐袁世凱。蔡鍔在雲南起義之後,袁世凱下令征伐滇軍,北洋軍和滇軍互有勝負,但是北洋軍不能撲滅護國軍。與此同時,中華革命黨也趁機活動。1915年11月日本情報組織東亞同文會成員、日本眾議員犬養毅的親信萱野長知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革命軍中國東北軍顧問,在山東青島設置司令部,日本軍隊控制的膠濟鐵路沿線全力協助。中華革命軍所用槍械全部由日本供應,日本人還組織一些野戰醫院專程負責戰場醫療。[29]

日本作梗[編輯]

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後,袁世凱政府通過簽訂中日民四條約來應付,未能全部滿足日本的要求,袁世凱在《二十一條》交涉前後逐漸向歐美各國靠攏用來制衡日本,日本決定推翻袁世凱政權。在南方發動動亂和起義後,日本政府在背後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 1915年10月28日,日本代理公使小幡酉吉與英、俄兩國公使到外交部面晤陸徵祥[30],提出勸告[31],緩行帝制。
  • 1916年1月9日,孫中山電告上海總機關部,日本政府派青木海軍中將來滬,囑與聯絡;[1]
  • 1916年1月19日,大隈重信內閣通過注意中國南方動亂的決議[32],日本領事退回有「洪憲元年」四字的外交文書[33]
  • 1916年2月19日,孫中山與日人久原房之助訂立借款七十萬日元;[1]
  • 1916年2月21日,大陸政策急先鋒田中義一岡市之助建議採取手段讓袁世凱退出並扶植日本的政治勢力;
  • 1916年3月1日,日本駐滬武官青木中將晤梁啓超,商量討袁一事,並設法赴廣西;[1]
  • 1916年3月7日,大隈重信內閣決定要袁世凱退出權力圈,因為袁世凱不能保障日本在華利益;[34]
  • 1916年3月15日,代理奉天日本總領事矢田七太郎電告外務省,日本人策動宗社黨起事;
  • 1916年3月30日,日本太倉喜八郎以百萬日元資助前清肅親王善耆的宗社黨;
  • 1916年5月4日,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得到日本資助,從青島濰縣,攻擊東城。

帝制取消[編輯]

袁世凱在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35],其籌備帝制時間前後共計102天(此年為閏年),又於23日,廢止洪憲年號[36]

直至袁世凱對內宣布取消帝制都未正式登基,年號洪憲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故袁世凱仍是民國大總統,但滇軍堅持要袁世凱下台。革命黨人繼續行動。5月4日,梁啓超電勸段祺瑞出以果斷,勸袁世凱退位。5月6日,袁世凱通電陳宧,同意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後。1916年5月8日,在廣東肇慶護國軍軍務院,梁啟超任撫軍政務委員長繼續護國運動。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馮國璋聯絡各省於5月17日組織召開南京會議,因各省區將軍代表謀略不一,會議無果而終。在重大打擊及交煎下,袁世凱於6月6日上午10時15分逝世。

國旗、國徽、國歌[編輯]

中華帝國雖未能成立,但已預先定立國旗國歌國徽則沿用北洋政府十二章國徽[來源請求]國歌沿用1915年5月制定的北洋政府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但歌詞「共和五族」改為「勛華揖讓」。

封爵[編輯]

自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推戴,至1916年3月22日申令撤銷承認帝制案,其間有關帝制的命令主要為封爵。以下列出封爵名單及封爵時間:[38]

舊侶 1915-12-18 黎元洪奕劻載灃世續那桐錫良周馥
故人[c] 1915-12-18 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
耆碩 1915-12-18 王闓運馬相伯
武義親王 1915-12-15 黎元洪
衍聖公(襲封) 1916-1-1 孔令貽[d]
一等忠襄公(追封) 1915-12-22 趙秉鈞
一等公 1915-12-21 龍濟光[e]張勳馮國璋薑桂題段芝貴倪嗣沖
二等公 1915-12-23 劉冠雄
一等侯 1915-12-21 湯薌銘李純朱瑞陸榮廷趙倜陳宧唐繼堯閻錫山王占元
一等昭勇伯(追封) 1915-12-22 徐寶山
一等伯 1915-12-21 張錫鑾朱家寶張鳴岐田文烈靳雲鵬楊增新陸建章孟恩遠屈映光齊耀琳曹錕楊善德
1915-12-23 雷震春
一等子 1915-12-21 朱慶瀾張廣建李厚基劉顯世
1915-12-23 陳光遠米振標張文生馬繼曾張敬堯
二等子 1915-12-23 倪毓棻張作霖蕭良臣
一等男 1915-12-21 許世英戚揚呂調元金永蔡儒楷段書雲任可澄龍建章[f]王揖唐沈金鑑何宗蓮張懷芝潘榘楹龍覲光陳炳焜盧永祥
1915-12-23 林葆懌饒懷文吳金彪王金鏡鮑貴卿寶德全馬聯甲馬安良白寶山昆源施從濱黎天才杜錫鈞王廷楨楊飛霞江朝宗徐邦傑李進才呂公望馬龍標吳炳湘
1916-1-28 李嘉品
二等男 1915-12-21 李兆珍王祖同
1915-12-23 吳俊陞王懷慶吳慶桐馮德麟王純良李耀漢馬春發胡令宣莫榮新譚浩明周駿劉存厚葉頌清張載陽張子貞劉祖武石星川
1916-2-21 熊祥生
三等男 1915-12-23 石振聲何豐林臧致平吳鴻昌王懋賓唐國謨方更生張仁奎陳德修殷恭先周金城李紹臣康永勝常德盛張殿如馬福祥張樹元李長泰許蘭洲朱熙孔庚方玉普馬龍潭裴其勛朱福全隆世儲方有田陳樹藩陸裕光楊以德
1916-2-21 李炳之吳佩孚
1916-3-7 馮玉祥
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1915-12-23 曾兆麟林永謨杜錫珪湯廷光

法律地位[編輯]

中華帝國實為一在成立過程中即告流產的國家。成立過程前後有關的憲法和國際法問題,自引起學者[誰?]之關注。然而直到袁世凱宣布廢除帝制都未正式登基,也無在國際上正式宣布成立中華帝國,任何國家無從承認中華帝國,在外交中袁世凱一直用「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身份應對各國。

註釋[編輯]

  1. ^ 簽名如下:奉天段芝貴;雲南蔡鍔,唐敬堯;廣東龍濟光;河南趙侗;山東靳雲鵬;湖北王占元;安徽倪嗣沖;四川陳宦;江西李純;陝西陸建章;甘肅張廣建;湖南湯鄉銘;浙江朱瑞;山西閻錫山;吉林孟恩遠;黑龍江朱慶嗣;福建李厚基;綏遠潘鉅楹;察哈爾張懷芝;廣西陸榮廷。[10]
  2. ^ 此事被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和女兒袁叔楨無意中發現,袁世凱曾責袁克定「欺父誤國」。[12]
  3. ^ 1915年12月20日,該四人被封為「嵩山四友」
  4. ^ 1916年1月1日封,並加郡王銜
  5. ^ 1916年1月28日加郡王銜
  6. ^ 1916年1月21日准龍建章奏請收回封爵成命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郭廷以. 1916──中華民國五年丙辰.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年 [2013-07-21]. ISBN 97866667129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4). 
  2. ^ Kuo T'ing-i et al. Historical Annals of the ROC (1911–1949). Vol 1, pp. 207–41.
  3. ^ 專電. 申報 (上海). 1915-06-16. 日報近有記載大總統將登帝位者,有人譯呈,大總統謂:『革命風潮最烈時,清皇族有建議禪位於予者,予誓死不肯,今乃改初志耶?』 
  4. ^ 關於國體問題之一席談. 新聞報 (上海). 1915-07-09. 馮華甫上將軍到京後,已進見大總統數次......馮將軍自稱在南時,頗聞種種風說,曾以私函來京詢問其詳......大總統告之曰:『外間種種風傳,余亦略有所聞,有謂此事由余主動者,亦有謂由兒子克定主動者......』 
  5.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5-07-07, (1136號). 
  6. ^ 憲法誕生之期限. 盛京時報 (奉天). 1915-07-09. 
  7. ^ 連結至維基文庫 共和與君主論. 維基文庫 (中文). 
  8. ^ 楊度. 連結至維基文庫 君憲救國論. 維基文庫 (中文). 
  9. ^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四章(上). Matthew Henry. : 166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中文).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 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 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982: 117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中文). 
  10. ^ 10.0 10.1 10.2 趙焰. 第16章:公心,还是私利?. 《晚清有个袁世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11月1日. ISBN 9787563391288. 
  11. ^ 張豈之,陳振江,江沛:《晚淸民國史》,頁266-268,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 ^ 袁世凯称帝的几个幕后推手. 人民網. 2009年6月1日 [2013年7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6月8日). 
  13. ^ 請願國體變更者之領袖. 盛京時報 (奉天). 1915-09-07. 
  14. ^ 大總統對於國體問題意見書. 盛京時報 (奉天). 1915-09-11. 
  15. ^ 十四日之參政院請願書. 盛京時報 (奉天). 1915-09-19. 
  16. ^ 杜亞泉.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帝制運動始末記. 東方雜誌. 1916, 13卷 (中文). 請願聯合會……乃由梁士詒發起……九月十九日成立,推沈雲沛爲正會長,那彥圖、張鎭芳爲副會長……是會成立後,卽舉行各請願機關聯合之總請願,卽所謂第三次請願也 
  17. ^ 法律 (PDF). 政府公報. 1915-10-09, (1229號). 
  18.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5-10-09, (1229號). 於十月六日開會,議決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經三讀會通過 
  19. ^ 連結至維基文庫 中華民國參政院第一次推戴書. 維基文庫 (中文). 
  20. ^ 連結至維基文庫 中華民國參政院第二次推戴書. 維基文庫 (中文). 
  21. ^ 杜亞泉.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帝制運動始末記. 東方雜誌. 1916, 13卷 (中文). 計是日初次開會爲上午九時五十分,經彚查票數及討論表決,至十一時半而第一次推戴書已擬就繕送,下午袁總統之復咨到院,五時復行開會,至六時而第二次推戴書亦卽擬呈,僅僅八小時,而參政院與政府文書往還兩次 
  22. ^ 連結至維基文庫 袁世凱接受帝制申令. 維基文庫 (中文). 
  23. ^ 杜亞泉.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帝制運動始末記. 東方雜誌. 1916, 13卷 (中文). 十一月…… 二十九日,設立大典籌備處於昭德門內之東朝房,十二月一日,開成立會,朱啓鈐爲辦事員長 
  24. ^ 宣佈展緩登極理由.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1-01. 新皇帝正式登極之日期,現爲政界中首先討論之重要問題,有主張陽歷元旦登極者,有主張陽歷正月四號登極者,主張陰歷正月一號登極者亦復不少…… 
  25. ^ 杜亞泉.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帝制運動始末記. 東方雜誌. 1916, 13卷 (中文). 一月以前,業由內務總長朱啓鈐派員督修,自中華門以內,天安、端午各門,修飾業已完畢,內廷太和門、太和殿,已改名爲承運門、承運殿,中和殿改名體元殿,保和殿改名建極殿,均已將匾額更換。各殿蓋瓦,舊爲黃色,以新朝尚赤,故均塗以朱紅,其門窗舊爲方格,用紙糊裱,亦均改用西式,嵌鑲玻璃。太和門旁之宏儀、體仁兩閣,午門旁之左翼右翼,闕左闕右、協和熙和、左腋右腋等八門,亦皆加工修理,且將協和、熙和兩門,改名經文、緯武 
  26. ^ 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薄注》,第66頁。轉引自《北洋政府簡史》,第336頁
  27. ^ 命令. 新聞報 (上海). 1916-01-03. 十二月卅一日,即舊歷十一月廿五日,申令:大典籌備處奏請改元一項,明年改年爲洪憲元年。此令 
  28. ^ 作者:劉路生,統籌:梅志清 李漢榮 吳義雄 何文平. “洪宪” 即弘扬宪法?袁并无完整制度建设构想. 南方日報網. 2011年10月14日 [2011年10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0月16日) (中文(簡體)). 
  29. ^ 張家鳳. 中山先生與國際人士.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第81頁. ISBN 9789862215104. 
  30. ^ 杜亞泉.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帝制運動始末記. 東方雜誌. 1916 (中文). 
  31. ^ 日政府忠告緩行帝制之全文. 盛京時報 (奉天). 1915-11-02. 
  32. ^ 《日本外交文書》大正5年,第2冊,第13頁
  33. ^ 洪憲年之被駁.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1-27. 二十日,《滿州日報》載云:吉長道尹郭家熙近日有關於交涉事項之公文數件送致長春日領署,因該公文內書有洪憲元年字樣,當經日領山內氏概行退回 
  34. ^ 田崎末松:《評傳.田中義一》,和平戰略綜合研究所,1981年,第546頁
  35. ^ 連結至維基文庫 撤销帝制令. 維基文庫. 1916-03-22 (中文). 
  36. ^ 命令. 新聞報 (上海). 1916-03-25. 三月二十三日,即舊歷二月二十日,告令:前據大典籌備處長奏請建元,現在承認帝位一案,業己撤銷,籌備亦經停辦,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爲中華民國五年。此令 
  37. ^ 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075362188
  38.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