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米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爾米耶、烏魯米耶
ارومیه
城市
綽號:水源
烏爾米耶、烏魯米耶在伊朗的位置
烏爾米耶、烏魯米耶
烏爾米耶、烏魯米耶
坐標:37°32′55″N 45°04′03″E / 37.5486°N 45.0675°E / 37.5486; 45.0675
國家 伊朗
省份西亞塞拜然省
烏爾米耶縣
政府
 • 市長易卜拉欣·巴濟揚
海拔1,332 公尺(4,370 英尺)
人口(2006)
 • 城市871,204人
 • 市區596,117
 • 人口排名第10位
 (2006年人口普查數據)[1]
時區IRSTUTC+3:30
 • 夏時制IRDTUTC+4:30
電話區號0441, 0443
網站www.urmia.ir

烏爾米耶烏魯米耶[2][註 1]亞塞拜然語اورمو‎;波斯語ارومیه‎;阿拉米語ܐܘܪܡܝܐ‎;庫爾德語ورمێ‎;亞美尼亞語Ուրմիա)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西亞塞拜然省省會和最大城市。在巴列維王朝時期曾以國王禮薩汗的名字改名為禮薩伊耶(波斯語:رضائیه‎,意為「禮薩之城」),伊斯蘭革命後改回原名。如今烏爾米耶人口在2012年有667,499人[3],是伊朗第10大城市,也是伊朗亞塞拜然地區(包括東亞塞拜然、西亞塞拜然、阿爾達比勒贊詹四省)僅次於大不里士的第二大城市[4]

歷史[編輯]

烏爾米耶被認為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和文明搖籃之一。烏爾米耶周圍的古代遺址發掘出了一些距今四千多年的器皿。弗拉基米爾·米諾爾斯基英語Vladimir Minorsky博士的研究表明,前2000年左右烏爾米耶草原上就出現了受范國(烏拉爾圖)文明影響的村落

根據歷史記載,包括烏爾米耶在內的烏爾米耶湖西岸是諸多史前國家的必爭之地。前9世紀,烏爾米耶地區由一個獨立的政府統治,後來加入了烏拉爾圖。前8世紀時,該地區成為亞述帝國屬地,亞述敗亡後受米底王國統治,後又被併入波斯帝國版圖。

許多古代的伊斯蘭史學家都認為烏爾米耶是瑣羅亞斯德教創始人瑣羅亞斯德的出生地[5],也是埋葬去伯利恆朝拜耶穌東方三博士(他們可能都是瑣羅亞斯德教祭司)中的一到兩位的地方,表明烏爾米耶是古代最大的宗教和科學中心之一。《天主教百科全書》也提到烏爾米耶是9世紀時的重要的宗教中心[6],但伊朗學家和語言學家則不同意上述說法[7]

950年烏爾米耶的統治者是庫爾德將軍賈斯坦·本·沙爾馬贊,而該地區是庫德人和代拉姆人的爭奪熱點。1040年烏爾米耶的統治者、庫爾德哈德哈巴尼王朝的阿布·希賈·本·拉比卜·道萊擊敗了試圖入侵烏爾米耶的古茲部落,殺死成千的古茲人[8]。據說烏爾米耶於1184年被塞爾柱突厥人掠奪並毀滅。

鄂圖曼土耳其人崛起後,烏爾米耶成為鄂圖曼帝國波斯薩非王朝爭奪的熱點地區,鄂圖曼人多次入侵該地,但薩非人很快就恢復了在該地區的統治。1795年卡扎爾王朝的建立者阿迦·穆罕默德汗在烏爾米耶加冕。烏爾米耶於1835年成為第一個美國基督徒在伊朗的傳教之地,19世紀末該地的基督徒人口大量增加。1900年左右,基督徒人口占烏爾米耶總人口的40%以上,但在1918年該城的大部分基督徒都逃走了[9]

《天主教百科全書》提到烏爾米耶也是一個迦勒底天主教會的教區所在地[10]

地理[編輯]

地理位置[編輯]

烏爾米耶位於伊朗西北部,烏爾米耶湖西岸20千米處,座落於肥沃的烏爾米耶草原上,靠近伊朗與土耳其邊境線,周圍多山脈

氣候[編輯]

烏爾米耶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2.6
(36.7)
4.8
(40.6)
10.4
(50.7)
16.8
(62.2)
22.2
(72.0)
27.5
(81.5)
31.2
(88.2)
31.0
(87.8)
27.1
(80.8)
20.1
(68.2)
12.2
(54.0)
5.7
(42.3)
17.6
(63.7)
平均低溫 °C(°F) −6.1
(21.0)
−4.8
(23.4)
−0.1
(31.8)
5.2
(41.4)
9.1
(48.4)
12.9
(55.2)
16.6
(61.9)
15.9
(60.6)
11.5
(52.7)
6.6
(43.9)
1.4
(34.5)
−3.2
(26.2)
5.4
(41.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0.2
(1.19)
33.2
(1.31)
52.3
(2.06)
62.2
(2.45)
45.6
(1.80)
14.2
(0.56)
5.5
(0.22)
2.1
(0.08)
4.4
(0.17)
21.8
(0.86)
40.0
(1.57)
29.7
(1.17)
341.2
(13.43)
資料來源:worldweather.org

人口[編輯]

構成[編輯]

烏爾米耶在漫長的歲月里一直是多個民族聚集的城市,因此其人口構成經歷了長期的變化。一些史料顯示,20世紀初該城有大量的基督徒(分屬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東方亞述教會和迦勒底天主教會)[11]。從1830年到一戰末,受四個基督教傳教團的影響,烏爾米耶成為亞述人的精神首都[12]。1914年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帝國爆發戰爭以後,一些亞述人和亞美尼亞人離開了該地,使得該地基督徒數量急劇減少[12]禮薩汗統治時期,數千名伊朗亞述人被允許返回該地。

烏爾米耶的人口構成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所有可用數據都是估算,而且經常沒有什麼根據[13]。大量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的人口、兩伊戰爭中的難民人口、從周邊小城市移居到烏爾米耶的人口都大大改變了烏爾米耶的人口構成。1920年代初期,烏爾米耶還有大量的基督徒,包括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一些是當地人,也有一些是從鄂圖曼帝國和與鄂圖曼帝國接壤的伊朗邊境農村地區遷來的難民。但如今,基督徒只占總人口的約5%至10%,其餘90%多為亞塞拜然人庫德人。庫德人是從高地移民而來,而亞塞拜然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原本就在烏爾米耶湖畔的低地上生活。

教育[編輯]

烏爾米耶大學大禮堂

高等教育[編輯]

烏爾米耶從大約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是伊朗國內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之一。約瑟夫·科奇蘭和他的醫學夥伴於1878年建立的烏爾米耶醫學院是伊朗最早的大學,但伊朗第一所正規大學德黑蘭大學成立後,烏爾米耶醫學院就關閉了。

如今烏爾米耶依然是伊朗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擁有如下的國立和私立大學:

烏爾米耶的大學

大學 網站
烏爾米耶大學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烏爾米耶醫科大學 [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烏爾米耶技術大學 [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烏爾米耶伊斯蘭自由大學 [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烏爾米耶帕亞穆努爾大學 [7]
烏爾米耶埃勒米·卡爾波爾迪大學
烏爾米耶亞塞拜然大學

圖書館[編輯]

注釋[編輯]

  1. ^ 「烏爾米耶」為依照亞塞拜然語的譯名,若按波斯語則譯為「烏魯米耶」。

參考資料[編輯]

  1. ^ Statistical Center of Iran 2006 Census website 存档副本. [2016-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1). 
  2. ^ 劉伉; 陳俊華. 乌鲁米耶.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3-03-03 [2024-01-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دانشگاه صنعتی ارومیه[Urmia University ]. «معرفی، تاریخچه و آشنایی با شهر ارومیه».["Introduction, history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city of Urmia"]. [2016-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波斯語). 
  4. ^ (波斯文) Azarbayejān-e Gharbi - les cités les plus importantes. World Gazetteer. [200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5. ^ Looklex Encyclopaedia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Urmia | Urmia Information | HighBeam Research - FREE Trial[永久失效連結]
  7. ^ Urmia (Urumiyeh), 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 CAIS ARCHAEOLOGICAL & CULTURAL NEWS©
  8. ^ E.J. Brill's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By Martijn Theodoor Houtsma, M. Th. Houtsma, T. W. Arnold, A. J. Wensinck, Contributor M. Th. Houtsma, R. Hartmann, T. W. Arnold, page 1033, Published by BRILL, 1993, ISBN 90-04-09796-1, 9789004097964
  9. ^ "Urmia."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2008. Encyclopedia.com. 14 May. 2009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Catholic Encyclopedia: Urmiah. [200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11. ^ Urmia,」 The Columbia On Line Encyclopedia.
  12. ^ 12.0 12.1 Macuch, and Ishaya "Assyrians" , Encyclopaedia Iranica 存档副本. [2008-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12). 
  13. ^ 存档副本. [200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