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伏龍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伏龙芝
米哈伊爾·伏龍芝
Михаил Фрунзе
蘇聯軍事和海軍事務人民委員英語Minister of Defence (Soviet Union)
任期
1925年1月15日—1925年10月31日
最高首長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李可夫
Party AliasesMikhailov (Миха́йлов)
Arsenyev (Арсе́ньев)
Trifonych (Три́фоныч)
筆名Sergei Petrov (Серге́й Петро́в)
A. Shuisky (А. Шу́йский)
M. Mirsky (М. Ми́рский)
前任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
繼任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第13屆英語13th Politburo of the All-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s)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任期
1924年6月2日—1925年10月31日
個人資料
出生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э
(1885-02-02)1885年2月2日
俄羅斯帝國西突厥斯坦七河州比什凱克
逝世1925年10月31日(1925歲—10—31)(40歲)
蘇聯俄羅斯莫斯科
民族俄羅斯人-羅馬尼亞人
國籍蘇聯人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簽名

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俄語: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э羅馬化:Mikhail Vasilyevich Frunze;1885年2月2日—1925年10月31日),蘇聯吉爾吉斯斯坦共產黨人、軍事家、統帥,與托洛茨基同是蘇俄軍事體系的建構者。

生平[編輯]

他於舊曆1月21日出生於比什凱克一個來自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農民移民家庭(另一說,其父親是醫生,來自羅馬尼亞,母親是俄羅斯族),1904年入聖彼得堡工業學院就讀,並同年於此加入布爾什維克黨組織。

1905年革命運動中伏龍芝因參加工人運動,被沙皇政府驅逐出聖彼得堡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莫斯科委員會派遣伏龍芝到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舒亞組織紡織工人政治罷工與工人代表蘇維埃,領導了紡織工人戰鬥隊支援莫斯科無產階級十二月起義的紅色普列斯尼亞區街壘戰。1907年3月被沙俄政府逮捕,1907年-1910年兩次判處死刑,在社會輿論與工人抗議的壓力下,改判為10年苦役,終身流放。1915年8月從西伯利亞流放地潛逃入赤塔,進入一家布爾什維克當地的周報任編輯。1916年受布爾什維克黨派遣到沙俄軍隊開展革命工作,在西方面軍領導黨的工作與明斯克地方工作。

俄國二月革命之後,伏龍芝當選為明斯克民警局局長、西方面軍前線委員會委員、明斯克蘇維埃執委、明斯克維爾納省農民代表蘇維埃主席。1917年8月任明斯克區革命軍參謀長,領導當地鎮壓科爾尼洛夫將軍叛亂。同年9月去莫斯科附近的紡織工人城市舒亞,當選為當地蘇維埃主席與黨的領導人。十月革命時組織了一支由舒沃伊萬諾沃紡織工人與擁護革命的士兵的2000人的隊伍支援莫斯科十月武裝起義英語Moscow Bolshevik Uprising。1918年春季伏龍芝當選為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省蘇維埃執委會主席、省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省軍事委員。1918年夏天參加鎮壓莫斯科左翼社會革命黨起義以及雅羅斯拉夫爾起義。此後任雅羅斯拉夫爾軍區政治委員,領導組建蘇俄紅軍工作。

俄羅斯內戰時期,伏龍芝於1918年12月任東方面軍第4集團軍司令,次年3月起任東方面軍南軍隊集群司令,下轄第4集團軍、突厥斯坦集團軍,4月10日起又編入第1集團軍與第5集團軍),指揮了擊破高爾察克白軍布古魯斯蘭別列別伊烏法戰役。7月任東方面軍司令,指揮了解放烏拉爾。8月任突厥斯坦方面軍司令,殲滅了高爾察克軍隊南集群,打通了與中亞革命者的聯繫。1920年當選為全俄蘇維埃中央執委與俄共突厥斯坦委員會委員。1920年9月,伏龍芝被任命為南方面軍司令員,擊破了弗蘭格爾白軍對頓巴斯的進攻,成功地強渡錫瓦什湖全殲克里米亞半島的白軍,這標誌著俄國內戰大規模戰鬥行動的結束。

1920年至1924年任革命軍事委員會駐烏克蘭特派員指揮烏克蘭克里木的武裝部隊、烏克蘭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烏克蘭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烏克蘭經濟委員會副主席。1924年3月蘇聯共產黨中央任命伏龍芝為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與副陸海軍人民委員,以削弱托洛茨基對蘇聯軍隊的掌握。同年4月兼任蘇聯工農紅軍總參謀長、軍事學院(現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1925年1月蘇共中央解除了托洛茨基的軍事職務,由伏龍芝接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與陸海軍人民委員。1921年當選為俄共(布)中央委員,1924年起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伏龍芝在蘇共中央的領導下,開展了蘇聯的軍事體制改革。俄國內戰結束後,1921年列寧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上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當時國內經濟及其困難,工業總產值不到1913年的四分之一,而紅軍兵力達到了550萬人。伏龍芝提出了常備軍與民兵相結合的國防體制,到1925年紅軍人數僅有56.2萬,但整個國防力量並未削弱。

伏龍芝患有胃潰瘍,經過食療後在1925年秋天基本沒有復發過,但是醫生的兩次會診都認為他應該手術。他認為不用手術,但是史達林堅持讓他去做手術,說這可以「一勞永逸」地擺脫胃潰瘍。手術開始後醫生果然發現沒有必要手術,因為沒有發現任何潰瘍。但是由於伏龍芝的心臟承受不了因麻醉效果不好而增加一倍的氯仿的劑量(當時已有更好的藥乙醚但沒有給他使用),他在手術30個小時後死於心臟麻痹。當時史達林正進行反托洛茨基派的鬥爭,而伏龍芝接替了托洛茨基的軍隊職務。伏龍芝死後,接替他出任陸海軍人民委員的是史達林的親信伏羅希洛夫

影響[編輯]

其著作編成《伏龍芝選集》各卷出版。

他為中亞各國脫離沙俄的統治有很大的功勞。蘇聯成立後,蘇共曾把吉爾吉斯的首府比什凱克市改名伏龍芝,以紀念他的功勞。但吉爾吉斯從前蘇聯獨立之後,又把名稱回退了。但伏龍芝仍被比什凱克紀念,市中心的一座博物館與一條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帕米爾一座高山以伏龍芝的名字命名。

在俄羅斯,伏龍芝仍是榮譽的象徵。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其名字命名。陸軍第二步兵師以伏龍芝命名。莫斯科一座地鐵站稱「伏龍芝站」,並立有伏龍芝雕像。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一個區被命名為伏龍芝區,在該區還有同名的地鐵站,地鐵站內有騎兵的浮雕。

著作[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