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4月29日),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北)人,唐朝初期將領。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孫,侯定第五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竇娘子((553年)—貞觀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為京兆郡丞隋州長史竇璨

生平[編輯]

侯君集自少年時代就勇武為人稱頌,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有功,累遷左虞侯、車騎將軍。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間,他曾為李世民出謀劃策。

唐太宗即位後,任左衛將軍,封潞國公,遷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實際有宰相之職。

貞觀九年(635年),任積石道行軍總管,跟隨李靖吐谷渾,有很大功勞。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陳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遷吏部尚書。侯君集武士出身,學術上沒有造就,遷吏部尚書後方始讀書。同年,吐蕃圍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以擊之,成功擊退吐蕃軍。

貞觀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出擊高昌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進圍高昌時,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戶,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時,因為自身私佔錢財,不敢禁制將士競相盜竊,班師後被人揭發而下獄。雖被免罪,卻由於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懷不滿。貞觀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張亮密告侯君集煽動自己謀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證,未予追究。

後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誅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沒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家族[編輯]

高祖父侯恕(魏北地郡守)

曾祖父侯欣(泰州刺史、奉義縣公)

祖父侯植(驃騎大將軍,肥城縣公)

父親侯定(車騎大將軍、潞國公)

女婿唐遜,虞部員外郎、朝散大夫、簡州長史;賀蘭楚石

相關條目[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69》,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4》,出自《新唐書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