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先出和後進先出會計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先進先出

先進先出法(英語:First In, First OutFIFO)是一種存貨記帳方法,假設用於再加工、出售的原材料或產品存貨是最早購入的存貨。最早購入的存貨成本作為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後購入的存貨成本作為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計價。即愈早買入的存貨愈先結轉。後進先出法(英語:Last In, First outLIFO)為與之相反的記帳法,以較晚買入的的存貨成本先結轉。兩者共同點為,期初存貨+本期新增存貨=期末存貨+本期已售存貨。

先進先出法的優勢在於,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價值更接近於存貨的當前市場價格,使得投資者對存貨價值的把握更為準確;同時也符合存貨使用或生產的正常邏輯。但相應的,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就可能與最新的存貨市場價格有差別。

通貨膨脹環境中舉例對比:採用先進先出法,主營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是較早時間採購的價格較低的原材料,如果公司產品價格也因通脹因素上漲,就會推高公司利潤。相反,如果採用後進先出法,損益表中的成本和毛利就更為真實,公司利潤不會因通脹因素出現虛增,同時公司可以通過較高的帳面成本而製造較低的利潤,從而減少應繳稅款。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禁止公司採用後進先出法,目前世界大多數公司也都採取先進先出法,而且一般不會頻繁改變存貨會計政策。如果一旦改變,通常會令當期業績出現較大變動,這也是公司管理層操縱業績的手段之一,對此投資者需要有所辨別。在某些不遵守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地區(如美國),企業有機會利用高低存貨成本的結轉,輕易地操縱企業的獲利數字,導致財務報表無法真實表達企業的經營狀況,所以會計上針對存貨成本記帳法的轉換有一定的規範。

除這兩者之外,存貨成本的計算還有加權平均法,取(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入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購入存貨數量)得到期間內的存貨加權平均成本。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