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艦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05年5月27日,在日俄戰爭中,東鄉平八郎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殲滅了俄羅斯帝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拼湊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一舉確立了日本「海軍強國」的地位。從此,大艦巨炮便成了海軍的傳統,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之前的六六艦隊基礎上規劃的八八艦隊便隨之出籠,是以八艘戰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組成,是日本海軍以主力軍艦為核心的海軍擴充計劃,其宗旨是組成強大的海軍力量與敵對決。

概要[編輯]

1907年(明治40年)、因日本帝國國防方針日語帝国国防方針於當年年度初期決定「國防所要兵力」而確立[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1921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起草,要求軍備限制,而胎死腹中。

六六艦隊和最初的八八艦隊方案[編輯]

富士號戰艦,日本從英國訂購的第一艘近代戰艦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由於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自簽訂馬關條約後開始了為期10年的「臥薪嘗膽」階段,針對遠東的俄、法、德海軍力量進行擴張,主要假想敵為俄國太平洋分艦隊。經過1895年和1896年的兩次增調,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為戰艦1艘、一級巡洋艦7艘、二級巡洋艦3艘、魚雷巡洋艦2艘、炮艦6艘、雷擊艦7艘、魚雷艇3艘,總計13.4萬噸,再加上法德兩國的遠東艦隊,總噸位達21萬噸。而當時的日本海軍主力戰艦僅有「三景艦」松島、嚴島、橋立和鎮遠號鐵甲艦,總噸位不過9萬噸,與三國相比居於劣勢。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海軍艦政局長佐雙左仲在1896年提出了後來被稱為「六六艦隊」方案的《海軍發展10年規劃》,即以海軍建設費新購6艘戰艦和6艘裝甲巡洋艦,以此為核心,使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噸位達到13萬噸,再加上輔助艦艇,日本海軍的實力將超過遠東地區其他國家海軍力量的總和。此時日本已經有兩艘新訂造的戰艦從英國抵達日本,即「富士」號和「八島」號,如果要完成「六六艦隊」的構想,日本還需要再採購4艘戰艦、6艘裝甲巡洋艦。

「六六艦隊」的海軍擴建費被均攤到兩年的預算支出中,分別以「第一期海軍擴張費」(1896年)和「第二期海軍擴張費」(1897年)的名義得到日本國會的批准,其總額為2.13億日元,其中1.395億日元造艦費來自甲午戰爭後的中國賠款,其餘部分包括對清軍備擴張時代海軍擴張費用的延續(已訂購的富士、八島等艦,以及「水雷戰艦艇發展基金」)和1905年後增加的若干筆小額補充撥款。除了12艘主力艦外,「六六艦隊」計劃還包括10艘輕巡洋艦、37艘雷擊艦及魚雷艇和眾多輔助艦艇,整個計劃中新建和外購的軍艦達103艘,合計排水量達153,000噸。

三笠號戰艦,日俄戰爭時為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的旗艦
1900年停泊在英國樸茨茅斯港的吾妻號裝甲巡洋艦
1901-1902年停泊於神戶港的八雲號裝甲巡洋艦

由於八島號戰艦和初瀨號戰艦在日俄戰爭中觸雷沉沒,因此日本國會以「艦艇補足費」的名義緊急向海軍省劃撥了一筆造艦資金,用於建造2艘戰艦和4艘裝甲巡洋艦。由於戰時無法從國外購買軍艦,因此這六艘新艦的設計和建造工作完全由日本獨立進行,建造代號以天干、地支命名,即「甲號戰艦」(安藝)、「乙號戰艦」(薩摩)、「子號裝甲巡洋艦」(筑波)、「丑號裝甲巡洋艦」(生駒)和「寅號裝甲巡洋艦」(鞍馬)。「卯號裝甲巡洋艦」沒有建造,其預算被延用於建造比叡號戰鬥巡洋艦。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對其遠東假想敵的次序作了一次調整。明治40年(1907年)的國防方針規定,日本的頭號假想敵仍為俄國,其次則是美國。該方針規定日本的陸軍平時應保持25個師團的規模,戰時則應能夠迅速擴充到50個師團。海軍最低限度應以艦齡不滿8年的8艘戰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此即「八八艦隊」概念的發端。

除了六六艦隊外,日本在日俄戰爭前後還購買或俘獲了6艘戰艦和3艘裝甲巡洋艦,至1905年,其艦隊主力艦規模已達10艘戰艦(不含日俄戰爭中損失的2艘)及9艘裝甲巡洋艦。然而由於英國無畏號戰艦的服役,海軍主力艦設計進入了新的階段,舊式戰艦變得過時。1906年9月28日,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向首相西園寺公望提出了日俄戰爭後的「海軍整備計劃」,作為申請今後10年造艦撥款的依據。按照齋藤的規劃,在1910年之前,海軍的首要擴充目標是建造2萬噸級戰艦3艘,1.8萬噸級裝甲巡洋艦4艘,4500噸級二等巡洋艦3艘,900噸級大型驅逐艦6艘,400噸級驅逐艦24艘,以及潛艇6艘。

1905年停泊在佐世保港的春日號裝甲巡洋艦

1906年12月,「海軍整備計劃」在第23屆帝國議會提出,並獲得通過。這屆議會批准的海軍造艦撥款分為兩部分:「補充艦艇費」7658萬日元,平均分為7年撥付,用於建造戰艦「河內」、「攝津」、一等巡洋艦「金剛」、二等巡洋艦「築摩」、「矢矧」、「平戶」,驅逐艦「海風」及「波-9」、「波-10」號潛艇;「艦艇補足費」6408萬日元,分4年付清,用於完成戰艦「薩摩」、「安藝」和一等巡洋艦「筑波」、「生駒」、「鞍馬」的建造工作,並新建一等巡洋艦「比睿」、二等巡洋艦「利根」、驅逐艦「山風」、「神風」、通報艦「淀」、「最上」和1至13號潛艇。此外還撥付「整備費」1億1092萬日元,用於戰利艦的修復和軍港建設,海軍教育機構的擴展;「軍艦建造及建設費」9986萬日元,用於完成「香取」、「鹿島」、「扶桑」、「伊吹」、「榛名」、「霧島」等艦的建造。

1909年,英國開工建造搭載343毫米主炮的「獵戶座」級戰艦和「獅」級戰鬥巡洋艦,宣告了「超無畏艦時代」的來臨。日本海軍也修改了造艦計劃。由於1907年海軍規劃中計劃建造的4艘裝甲巡洋艦此時尚未開工,日本海軍決定修改設計、加大艦體和主炮,將其建造為日本首級「超無畏艦」,即金剛級戰鬥巡洋艦。

八八艦隊(1920年)[編輯]

八四艦隊案[編輯]

1914年7月10日,海軍大臣八代六郎向防務會議提交了「八八艦隊案」第二階段整備提要,即「八四艦隊案」大綱,內中聲稱考慮到日本當前的財政現狀,海軍先以裝備艦齡未滿8年的戰艦8艘、戰鬥巡洋艦4艘為擴充目標。同年10月3日,海軍將「八四艦隊案」的具體對策以「海軍艦艇補充方針」的形式提交防務會議討論。10月7日,防務會議以「在國力允許的限度內(建造軍艦)」為前提批准了該案。

「海軍艦艇補充方針」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點:一、將建造中的3艘戰艦(山城伊勢日向)、6艘驅逐艦和2艘潛艇的補足建造費全部撥付到位;二、由於造艦技術日新月異,為了避免出現戰鬥力落後的情況,戰艦、戰鬥巡洋艦、巡洋艦、炮艦等軍艦以8年為一期,以服役滿3期(24年)為最高艦齡;驅逐艦、潛艇和魚雷艇以滿2期(16年)為最高艦齡,軍艦超過這一艦齡就必須退役,以新軍艦代之;三、艦齡從竣工之日起計算;四、因戰鬥、事故等原因導致艦齡縮短的戰艦,其服役年限可以相應縮短;五、根據本方針,需要補充的艦艇包括戰艦和戰鬥巡洋艦12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和潛艇56艘。

當防務會議把「艦艇補充方針」提交給第35屆國會討論時再度引起紛爭,一部分國會議員提出,國會剛剛否決了陸軍提出的計劃用於朝鮮防備的兩個師的增師預算,卻要批准海軍的擴充案,未免說不過去。因已到年底,國會解散在即,不如將該案留給次年選舉後的新國會解決。這樣,日本海軍申請增加預算的請求再次在國會擱淺,而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日本海軍向青島和德占太平洋島嶼出兵、向歐洲派出遠征艦隊,以及建造急需的16艘驅逐艦,都需要經費,這些錢最後以從臨時軍事費中劃撥的形式得到解決。

1915年9月10日,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向防務會議提出了上一年胎死腹中的「八四艦隊案」,該案自大正五年(1916)開始、大正十二年(1923)結束,為期8年。其中,大正五年開工建造8艘艦艇,總預算4532萬7819日元,同時籌建3個航空隊,航空預算為63萬日元;大正六年開工建造63艘艦艇,總預算2億6152萬2160日元。根據這個修改過的「八四艦隊案」,該案完成後,日本海軍將擁有8艘艦齡不滿8年的一線戰艦,包括正在建造中的扶桑、山城、伊勢、日向,以及分別在大正五年、六年、七年、九年(1916-1920)開工的長門陸奧加賀、土佐四艘戰艦。4艘新戰鬥巡洋艦則為剛竣工的榛名、霧島,以及分別在大正十年、十一年時達到8年艦齡的金剛、比睿二艦的代艦。這一批造艦計劃之所以到大正十二年為止,是因為該年之後扶桑、山城、伊勢、日向四艦都將陸續達到8年艦齡,轉入二線,需要建造替換艦。

加上巡洋艦等輔助艦艇的建造費,「八四艦隊案」需要的總經費為3億6429萬日元,其中頭四年每年撥付4532萬日元,同時,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工的戰艦長門和巡洋艦天龍、龍田的後續建造費588萬日元需要立即得到批准。1915年年底,防務會議向第36屆國會提出的就是這樣一份申請。國會對此提出了幾點質詢意見:一、這個計劃比明治四十年(1907)的「八八艦隊案」少了4艘主力艦,需要的造艦費卻大幅度增加;二、與戰艦相比,輔助艦艇的數目是否過少?三、考慮到最近歐洲海戰的結果,是否要作出艦型上的變化?加藤友三郎對國會提出的疑問一一答覆:大正四年時代的戰艦建造技術比明治四十年時有很大進步,單艦建造費上漲;輔助艦艇數目如何視戰術上的需要而定,與主力艦之間沒有一定的固定比例搭配;如果需要根據歐洲海戰的結果做出戰艦設計和技術上的變更,所需的經費將在已經撥付的預算中解決,不再提出另外的撥款要求。在這樣的保證下,1916年2月,日本第36屆國會最終批准了「八四艦隊」建造案。

八四艦隊案造艦計劃(大正五年度造艦計劃):

  • 戰艦1艘(26,924,404日元×1)
    • 長門級 長門(建成)
  • 巡洋艦(小型)2艘(445萬日元×2)
    • 天龍級 天龍、龍田(均建成)
  • 驅逐艦(大型)1艘(2,028,415日元×1)
    • 江風級 谷風(建成)
  • 潛艇3艘(1,925,000日元×3)
    • 波9型(S型):第14號(波9)(建成)
    • 呂11型(海中一型):第19號(呂11)、第20號(呂12)(均建成)
  • 特務艦1艘(150萬日元×1)
    • 洲崎(建成)

八四艦隊案造艦計劃(大正六年度造艦計劃):

  • 戰艦3艘(26,925,404日元×3)
    • 長門級 陸奧(建成)
    • 加賀級 加賀(航母改造)、土佐(廢棄)
  • 戰鬥巡洋艦2艘(24,691,480日元×2)
    • 天城級 天城(廢艦)、赤城(航母改造)
  • 巡洋艦9艘(輕型6,915,078日元×3;小型4,500,000日元×6)(實際建成8艘中巡、1艘小巡)
    • 球磨級 球磨、多摩、北上、大井、木曾
    • 長良級 長良、名取、五十鈴
    • 夕張級 夕張
  • 驅逐艦28艘(大型2,028,415日元×9;中型1,390,814日元×18,江風代艦879,316日元×1)
    • 峰風級 澤風、峰風、矢風、衝風、羽風、島風、秋風、汐風、灘風(均建成)
    • 樅級 梨、竹、樅、榧、榆、栗、栂、柿、菊、葵、荻、薄、藤、蕨、菱、蓮、蓼、堇(均建成)
    • 江風級 江風(建成)
  • 潛艇18艘(1,925,000日元×18)
    • 呂13型(海中二型):第22號(呂14)、第23號(呂13)、第24號(呂15)(均建成)
    • 呂51型(L1型):第25號(呂51)、第26號(呂52)(均建成)
    • 呂53型(L2型):第27-30號(呂53-56號)(均建成)
    • 呂3型(F2型):第31號(呂3)、第32號(呂4)、第33號(呂5)(均建成)
    • 呂16型(海中三型):第34-39號(呂16-21號)(均建成)
  • 特務艦3艘(150萬日元×3)(均建成)
    • 野間、能登呂、知床(後又挪用雜船建造費建造了布雷艦勝力,運輸艦室戶、野島)
  • 航空隊
    • 橫須賀3個航空隊開隊

八六艦隊案[編輯]

1915年制訂的「八四艦隊計劃」預計到1923年裝備艦齡未滿8年的八艘戰艦和四艘戰鬥巡洋艦。包括已經建成的以及接近完工的戰艦扶桑級2艘、伊勢級2艘,戰鬥巡洋艦金剛級4艘。計劃撥款建造戰艦長門陸奧長門級)、加賀、土佐(加賀級),以及戰鬥巡洋艦天城、赤城(天城級),2艘天城級是該計劃執行期間屆時艦齡即將滿8年的2艘金剛級的替代艦。1918年擴充為「八六艦隊計劃」,計劃撥款建造戰鬥巡洋艦愛宕、高雄(天城級)。為實現該計劃,日本海軍提出將預定於大正十二年(1923)竣工的陸奧等艦經費餘額全部一次性撥付到位的要求。1917年1月,第37屆國會因對寺內正毅內閣提出不信任案而解散,當年6月的臨時國會批准了2億6152萬日元的預算要求。

1917年日本國會核准年度預算的時候,日本海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前一年英德日德蘭海戰的結果,戰鬥巡洋艦這一艦種被證明具有很大的價值,因此提出在1918年預算中增加2艘戰鬥巡洋艦(榛名、霧島代艦)的建造預算計64,814,128日元;根據海戰結果,「比較能夠發揮打擊威力」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也要多建造幾艘,因此應該再加上長良、名取、五十鈴等3艘輕巡洋艦、此外還有27艘驅逐艦、48艘潛艇和6艘特務艦的建造費183,948,155日元,以上「新艦建造費」合計為248,762,283日元。「考慮到順應世界大勢,海軍軍艦的戰鬥能力不能遜色於外國海軍」,因此還要加上對已經開工的艦艇進行改建的「艦船改良費」42,796,701日元。此外再考慮日本參戰以來物價騰貴的因素,再加上「物價差額」8,989,453日元。以上預算合計為3億零54萬8437日元。其時間跨度從大正七年(1918年)延續到大正十二年(1923年),預期在六年內完成。這就是作為八八艦隊計劃第二階段的「八六艦隊」案。

八六艦隊案計劃新建艦艇86艘,此外還通過了585萬日元的航空隊整備追加預算,計劃在八四艦隊案組建的3個航空隊之外再裝備5個航空隊,達到8個航空隊的總數。

到1917年通過「八六艦隊」案時為止,日本海軍現有的艦齡不滿8年的主力艦有11艘,包括「超弩級」的戰艦扶桑號和4艘金剛級戰鬥巡洋艦,以及半無畏級的戰艦薩摩、安藝、河內(次年7月即自爆沉沒)、攝津,大型巡洋艦鞍馬、伊吹。艦齡超過8年的有大型巡洋艦生駒(筑波號已於1917年1月14日自爆沉沒)、戰艦香取、鹿島、三笠、肥前、朝日、敷島。正在建造中的有戰艦山城、伊勢、日向。根據「八四艦隊」和後續的「八六艦隊」兩案準備開工建造的新主力艦包括戰艦4艘、戰鬥巡洋艦4艘。


八六艦隊案造艦計劃(大正七年度造艦計劃):

  • 戰鬥巡洋艦2艘(32407064日元×2)
    • 天城級 愛宕、高雄(均取消)
  • 巡洋艦(中型)3艘(6019511日元×3)
    • 長良級 由良、鬼怒、阿武隈(均建成)
  • 驅逐艦27艘(一等2208546日元×11,建成9艘;二等1562226日元×16,建成11艘。另有2艘一等驅逐艦和5艘二等驅逐艦因華盛頓條約而改變建造計劃)
    • 峰風級 夕風、太刀風、帆風、野風、沼風、波風
    • 神風級 第1號(神風)、第3號(朝風)、第5號(春風)
    • 樅級 蔦、葦、蓬
    • 若竹級 第2、4、6、8、10、12、16、18號(若竹、吳竹、早苗、早蕨、朝顏、夕顏、芙蓉、刈萱)
  • 潛艇48艘(220萬日元×48)
    • 一等潛艇:第44號(伊51)、第51號(伊52)
    • 二等潛艇:
      • 呂16型(海中三型):第40-43號(呂22-25)
      • 呂26型(海中四型):第45號(呂26)、第58號(呂27)、第62號(呂28)
      • 呂29型(特中型):第68-71號(呂29-32)
      • 呂57型(L3型):第46號(呂57)、第47號(呂58)、第57號(呂59)
      • 呂60型(L4型):第59號(呂60)
    • 另有一等潛艇1艘(第52號)、二等潛艇26艘(第48-50、60、61、63-67、72-87號)、三等潛艇4艘(第53-56號)因華盛頓條約而改變建造計劃
  • 特務艦6艘(150萬日元×6)
    • 第7號特務船(鳳翔)(油船,後改建為航母)
    • 襟裳型給油船 襟裳、佐多、尻矢、鶴見、石廊
  • 艦艇改造費
    • 戰艦:16651496日元
    • 戰鬥巡洋艦:17431168日元
    • 大型巡洋艦:641660日元
    • 中型巡洋艦:142325日元
    • 一等驅逐艦:1441048日元
    • 二等驅逐艦:2914004日元
    • 潛艇:3575000日元
  • 航空隊
    • 橫須賀航空隊擴充;佐世保航空隊開隊

八八艦隊案[編輯]

日本海軍到1920年形成最終的「八八艦隊計劃」,到計劃完成時的1927年,屆時扶桑級、伊勢級、金剛級的艦齡將滿8年,該計劃在戰艦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戰鬥巡洋艦天城級4艘的基礎上,再撥款建造4艘戰艦,4艘戰鬥巡洋艦。最終的八八艦隊計劃艦:1號艦長門(服役)、2號艦陸奧(服役)、3號艦加賀(接替天城改建成航空母艦)、4號艦土佐(終止)、5號艦天城(計劃改建成航空母艦,在大地震中損壞後拆毀)、6號艦赤城(改建成航空母艦)、7號艦愛宕(終止)、8號艦高雄(終止)、9號艦紀伊、10號艦尾張、11號艦(駿河?)、12號艦(近江?)、13號艦~16號艦未命名。八八艦隊計劃除主力艦的建造計劃以外,還包括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特務艦和海軍航空隊的建造和組建計劃。

1919年6月,日本海軍向防務會議提出了新的預算撥款要求:從大正十二年到大正十五年(1923-1926年),扶桑級和伊勢級這兩級戰艦將滿8年艦齡,變為二線戰艦,金剛級戰鬥巡洋艦也滿8年艦齡;到大正十六年(1927,實際上日本在1926年就改元昭和了),不滿8年艦齡的只有搭載16英寸艦炮的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和天城級4艘.因此從1920年到1927年這7年的時間裡,需要再增建4艘4.1萬噸級的戰艦(紀伊、尾張、11號艦、12號艦)和4艘4.1萬噸級戰鬥巡洋艦,這樣才能實現鞏固日本帝國海上安全的目標。

除了主力艦的更新外,「八八艦隊」案還準備建造2艘12500噸的翔鶴級航空母艦(航母鳳翔號的擴大改型,並非二戰當中的翔鶴級),4艘8000噸級的重型巡洋艦,8艘5500噸級輕型巡洋艦,22艘1350噸級一等驅逐艦,10艘850噸級二等驅逐艦,28艘1000噸級大型潛艇,用於中國方面警備的1艘1000噸級航洋炮艦和4艘300噸級內河炮艦,2艘14500噸級的水雷母艦(魚雷艇母艦),1艘3000噸級敷設艦(布雷艦),6艘7500噸級給油艦,6艘700噸級掃海艦(掃雷艦)。此外,海軍航空兵由「八六艦隊」案規劃的8個航空隊擴充至17隊,其中15隊為戰鬥隊,2隊為訓練隊。

根據日本海軍的估算,長門級戰艦單艦造價為2692萬日元,天城級戰鬥巡洋艦單艦造價為2469萬日元。考慮到海軍技術的更新,以及物價上漲的因素,新建8艘主力艦單艦造價肯定要提高。按照海軍艦政本部和造船廠的估算,紀伊型戰艦單艦造價為3645萬日元(實際上在日本海軍提交給國會的預算報表里,紀伊級的估算造價比這個要高),第八號型戰艦的造價為3742萬日元,相當於同時期建造的峰風型驅逐艦單價的17倍。再加上新建12艘輕巡洋艦、32艘驅逐艦、以及其他輔助艦艇如潛艇、炮艦的建造費用,合計為6億8036萬日元。加上物價因素在內,實際需要的撥款達7億6111萬日元之巨。而在提出該計劃的1919年,日本國會審批的下一年度全國財政預算只有14億4172萬日元。

1919年12月,防務會議將「八八艦隊」案提交給第42屆國會,但該屆國會於次年2月解散,因此該預算案未成立。1920年6月,日本眾議院召開第43屆國會,防務會議再度提出此案,終於得到批准,預計到1927年完成。如此浩大的海軍軍備擴充對當時的日本經濟形成嚴重的負擔,1921年日本只能響應美國方面的倡議,在華盛頓召開旨在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

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定,終止了新的主力艦的建造,使該計劃被終止執行。八八艦隊計劃艦僅戰艦長門級2艘建成。加賀級2艘、戰鬥巡洋艦天城級4艘以及尚未開工的戰艦紀伊級都被中止建造。天城級已開工進度最快的兩艘艦天城、赤城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準許被改裝成航空母艦。華盛頓會議中,美國、英國要求日本銷毀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陸奧號戰艦,但在日本的強硬態度下,最終陸奧得以建成。

八八艦隊案造艦計劃(大正九年度造艦計劃):

  • 戰艦4艘(37248500日元×4)(均取消)
    • 紀伊級 紀伊、尾張、第11號戰艦、第12號戰艦
  • 戰鬥巡洋艦4艘(37424800日元×4)(均取消)
    • 第八號型 第8號-第11號戰鬥巡洋艦(即十三號型戰鬥巡洋艦)
  • 航空母艦2艘(7187500日元×2)(未建)
    • 翔鶴、未定名艦1艘(此翔鶴號為鳳翔號擴大改型,排水量12500噸。此二艦均取消建造,其預算日後被流用,演變為飛龍號及蒼龍號航母)
  • 大型巡洋艦4艘(8039200日元×4)
    • 因華盛頓條約而取消建造,預算後用於建造2艘古鷹及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
  • 中型巡洋艦8艘(6019750日元×8)
    • 川內級 川內、神通、那珂、加古(改為重巡洋艦)(綾瀨、水無瀨、音無瀨及一艘未定名艦取消建造)
  • 驅逐艦32艘(一等2208465日元×22,建成2艘;二等1562215日元×10,全部取消)
    • 神風級 第7號(松風)、第9號(旗風)
  • 潛艇28艘(275萬日元×28)
    • 全部因華盛頓條約而改變建造計劃
  • 炮艦5艘(航洋炮艦1艘,1094500日元×1;內河炮艦4艘,328350日元×4)(均建成)
    • 安宅
    • 勢多級 勢多、比良、保津、堅田
  • 水雷母艦2艘(290萬日元×2)
    • 迅鯨級 迅鯨、長鯨(後改變用途,以潛艇母艦身份完工服役,排水量也因華盛頓條約限制,由原計劃的1.45萬噸減至1萬噸)
  • 敷設艦1艘(150萬日元×1)
    • 因華盛頓條約改變建造計劃
  • 工作艦1艘(285萬日元×1)
    • 因華盛頓條約改變建造計劃
  • 給油艦6艘(225萬日元×6)
    • 隱戶、鳴戶、早柄(神威號改為水機母艦,大泊號改為破冰船,間宮號改為給糧船)
  • 掃海艦6艘(70萬日元×6)
    • 因華盛頓條約改變建造計劃
  • 航空隊
    • 擴充至實戰十五隊(橫須賀和佐世保各五隊,吳四隊,舞鶴一隊)、訓練二隊的實力


八八艦隊主力艦:

  • 一號艦:戰艦長門(第三號戰艦)(長門級
  • 二號艦:戰艦陸奧(第四號戰艦)(長門級
  • 三號艦:戰艦加賀(第五號戰艦)(加賀級
  • 四號艦:戰艦土佐(第六號戰艦)(加賀級
  • 五號艦:戰鬥巡洋艦天城(第四號巡洋戰艦)(天城級
  • 六號艦:戰鬥巡洋艦赤城(第五號巡洋戰艦)(天城級
  • 七號艦:戰鬥巡洋艦愛宕(第六號巡洋戰艦)(天城級
  • 八號艦:戰鬥巡洋艦高雄(第七號巡洋戰艦)(天城級
  • 九號艦:戰艦紀伊(第七號戰艦)(紀伊級
  • 十號艦:戰艦尾張(第八號戰艦)(紀伊級
  • 十一號艦:戰艦駿河(第九號戰艦)(紀伊級
  • 十二號艦:戰艦近江(第十號戰艦)(紀伊級
  • 十三號艦:第八號巡洋戰艦(十三號型
  • 十四號艦:第九號巡洋戰艦(十三號型
  • 十五號艦:第十號巡洋戰艦(十三號型
  • 十六號艦:第十一號巡洋戰艦(十三號型

此外由戰艦扶桑、山城、伊勢、日向,戰鬥巡洋艦金剛、比叡、榛名、霧島組成二線戰隊,實際形成「八·八·八艦隊」。

1886-1920年日本海軍主力艦建造譜系[編輯]

軍備時期 軍備擴充案 預算名義 造艦代號 艦名 艦種 備註
對清軍備 第1期軍備擴張
1886-1889
特別費(公債) 松島
嚴島
橋立
海防艦 三景艦
對清軍備 第2期軍備擴張
1889-1894
軍艦建造費 富士
八島
戰艦
戰艦
對俄軍備 第1期海軍擴張
1896
海軍擴張費 敷島
朝日
淺間
常磐
八雲
吾妻
前無畏戰艦
前無畏戰艦
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六六艦隊
對俄軍備 第2期海軍擴張
1897
海軍擴張費 初瀨
三笠
出雲
磐手
前無畏戰艦
前無畏戰艦
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六六艦隊
對俄軍備 第3期海軍擴張
1897
軍艦建造費 第一號甲鐵戰艦
第二號甲鐵戰艦
第三號甲鐵戰艦
第一號裝甲巡洋艦
第二號裝甲巡洋艦
第三號裝甲巡洋艦
鹿島
香取
(扶桑)
伊吹
(榛名)
(霧島)
前無畏戰艦
前無畏戰艦
未建
大型巡洋艦
未建
未建
三三艦隊追加案
對俄軍備 緊急購艦
1903
艦艇補足費 春日
日進
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日俄戰爭爆發前的緊急外購艦
對俄軍備 新設臨時軍事費
1904
艦艇補足費 甲號戰艦
乙號戰艦
子號裝甲巡洋艦
丑號裝甲巡洋艦
寅號裝甲巡洋艦
卯號裝甲巡洋艦
薩摩
安藝
筑波
生駒
鞍馬
(比叡)
准無畏戰艦
准無畏戰艦
大型巡洋艦
大型巡洋艦
大型巡洋艦
未建
實際建造2艘戰艦和3艘大型巡洋艦
對俄軍備 減價補償費
1907
補充艦艇費 伊號戰艦
呂號戰艦
伊號裝甲巡洋艦
河內
攝津
(金剛)
准無畏戰艦
准無畏戰艦
未建
對美軍備 新設造艦費
1910
軍艦建造及建設費 第四號甲鐵戰艦
第五號甲鐵戰艦
第六號甲鐵戰艦
第三號戰艦
山城
伊勢
日向
長門
戰艦
戰艦
戰艦
戰艦
長門為八八艦隊1號艦
對美軍備 第3期海軍擴張
1910
軍艦建造費 第三號甲鐵戰艦
伊號裝甲巡洋艦
卯號裝甲巡洋艦
第二號裝甲巡洋艦
第三號裝甲巡洋艦
扶桑
金剛
比叡
榛名
霧島
戰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沿用1897年第3期海軍擴張舊預算
對美軍備 八四艦隊案
1917
軍備補充費 第四號戰艦
第五號戰艦
第六號戰艦
陸奧
加賀
土佐
戰艦
戰艦
戰艦
八八艦隊2號艦
八八艦隊3號艦
八八艦隊4號艦
對美軍備 八六艦隊案
1918
軍備補充費 第四號巡洋戰艦
第五號巡洋戰艦
天城
赤城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八八艦隊5號艦
八八艦隊6號艦
對美軍備 八八艦隊案
1920
軍備補充費 第七號戰艦
第八號戰艦
第九號戰艦
第十號戰艦
第六號巡洋戰艦
第七號巡洋戰艦
第八號巡洋戰艦
第九號巡洋戰艦
第十號巡洋戰艦
第十一號巡洋戰艦
紀伊
尾張
駿河
近江
高雄
愛宕
13號艦
14號艦
15號艦
16號艦
戰艦
戰艦
戰艦
戰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戰鬥巡洋艦
八八艦隊7號艦
八八艦隊8號艦
八八艦隊9號艦
八八艦隊10號艦
八八艦隊11號艦
八八艦隊12號艦
八八艦隊13號艦
八八艦隊14號艦
八八艦隊15號艦
八八艦隊16號艦

1980年代的八八艦隊[編輯]

1986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演習時派出一支由八艘護衛艦和八架反潛直升機組成的艦隊,也稱為八八艦隊。日本海上自衛隊所使用之術語中,「八八艦隊」是指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其主力編組成三個水面打擊群(現為四個),每一個打擊群都是由八艘水面艦以及八架艦載反潛直升機所編成,因此日本海上自衛隊便沿用其大日本帝國海軍之舊名,將此種編組稱為「八八艦隊」。

但是當日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將其水面打擊群兵力擴充,再加入一艘擁有神盾戰鬥系統金剛級驅逐艦,此型艦雖有直昇機甲板但無法維護,可是新編入的DDH能攜帶並維護三架直昇機,故艦隊能使用的直昇機增為10架,儘管此時編組兵力已經成為九艦十機,但實際上主要目的還是近海防禦,故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未將其改稱為「九十艦隊」,沿用了「八八艦隊」稱呼其水面打擊群。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写真集・日本軍艦史〈2〉 大正編』(海人社『世界の艦船』1977年8月号増刊、No.244) 中名生正己「大正の軍艦」 p124~p127 を参照。(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