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人民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剛果人民共和國
République Populaire du Congo
1969年—1991年
格言:Travail, Démocratie, Paix法語
「勞動、民主、和平」[1]
國歌:光榮的三日
Les Trois Glorieuses
剛果的位置
首都布拉柴維爾
常用語言法語
政府社會主義共和國
總統 
總理 
歷史時期冷戰
• 成立
1969年
• 改制
1991年
貨幣中非法郎
ISO 3166碼CG
前身
繼承
剛果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剛果人民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populaire du Congo)是剛果(布)於1969年至1991年的國名,是非洲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剛果人民共和國由剛果勞動黨Parti congolais du travail)領導。1991年,剛果人民共和國改行多黨制,改國名為剛果共和國。

歷史[編輯]

1982年德尼·薩蘇-恩格索率團訪問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

1963年8月13日至15日,剛果共和國爆發「八月革命」,亦稱「光榮的三日」,富爾貝·尤盧政權被推翻,阿方斯·馬桑巴-代巴(Alphonse Massamba Debat)出任臨時政府總理,同年12月19日當選為總統,宣布剛果共和國「走社會主義道路」。

1968年7月31日,在蘇聯的支持下,軍隊首腦馬里安·恩古瓦比(Marien Ngouabi)和安布路易斯·努馬扎萊(Ambroise Noumazalaye)等聯合發動「七·三一運動」,推翻日益右傾的馬桑巴·代巴。8月5日,成立全國革命委員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恩古瓦比任主席。同年12月,恩古瓦比任共和國總統。1969年12月31日,恩古瓦比創建剛果勞動黨,成為剛果的執政黨,也是唯一合法的政黨。恩古瓦比任剛果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國務委員會主席。同時,宣布改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剛果勞動黨政府從外國木材公司手中接管了原木收購的壟斷權,並對外國企業及其管理的森林租界地實行國有化。此外還建立了紡織廠、魚類加工廠和小型造船廠等工業部門,使民族經濟得到了發展。在農業方面,剛果政府提出「農業為基礎,工業為動力」的方針,採取各種措施,組織勞力墾荒造田。在進行土地改革和限制民族顯貴勢力的基礎上,各省、縣、區都建立了自己的農場,並掀起了大生產運動。

1977年3月18日,恩古瓦比在一次未遂政變中遇刺身亡,若阿基姆·雍比-奧龐戈(Joachim Ymombi-Obango)和德尼·薩蘇-恩格索(Denis Sassou Nguesso)等組成剛果勞動黨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雍比任軍委會主席、國家元首、部長會議主席。1979年2月5日,雍比被黨的中央全會罷免,3月26日-31日,剛果勞動黨召開第三次特別代表大會,薩蘇當選為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部長會議主席。

剛果進入1986年後,開始面臨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1990年,薩蘇效仿東歐劇變,宣布剛果改行多黨制,次年恢復國名「剛果共和國」,結束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2][3][4]

外交政策[編輯]

奉行社會主義的剛果人民共和國長期與其他意識形態領域相近的國家維持著友好關係。並相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北韓等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5]1970年,支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阿連德成為智利總統後,亦於1972年與該國建立了外交關係。[6]

參考文獻[編輯]

  1. ^ As shown on the coat of ar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Timeline: Republic of the Congo.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7). 
  3. ^ John F. Clark, "Congo: Transition and the Struggle to Consolidate", in Political Reform in Francophone Africa (1997), ed. John F. Clark and David E. Gardinier, page 65.
  4. ^ Clark, "Congo: Transition and the Struggle to Consolidate", page 69.
  5. ^ 2022年5月11日韩国历史上的今天. 韓聯社. 2022-05-11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6. ^ 智利已宣佈 与北越朝鮮 建外交关係. 星洲日報. 合眾國際社. 1972-06-04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中文(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