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球中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40°00′59″N 116°22′28″E / 40.0163187°N 116.3745237°E / 40.0163187; 116.3745237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內部
李娜,中國網球公開賽2013慈善賽,國家網球中心鑽石體育場

國家網球中心,原稱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2008年北京奧運殘疾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奧運時會進行網球賽事和輪椅網球。2009年之後作為中國網球公開賽比賽場館至今。

綜合信息[編輯]

網球中心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鄰近國家速滑館(俗稱「冰絲帶」,前身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射箭場),並在2006年3月23日上午正式開工,建築面積為26514平方米、設10個比賽場地、6個練習場地,並且設17400個觀眾席。2007年10月1日,網球場完工。

網球中心占地16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514.0平方米。中心現有12個比賽用硬地球場和35個訓練球場,包括20片硬地球場、10片室內硬地球場、2片人造草球場、2片室內泥地球場和1片小型硬地球場。

中心球場名為鑽石球場(又稱國家網球場),於2011年9月30日啟用[1],可容納15,000人。蓮花球場是第二大球場,也是曾經的中心球場,還有映月球場和布拉德球場(Brad Drewett Court)。蓮花、映月和布拉德球場都有12個看台,代表著蓮花的花瓣,這些都是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標誌球場之一。蓮花球場可容納10,000人。映月球場可容納4000人,布拉德球場可容納2000人。這些球場經過專門設計,採用自然通風,以減少進入球場的空氣污染,確保運動員和觀眾的最佳健康狀態。此外,自然通風還可為球場降溫,在安裝冷卻設備後,球場溫度可輕鬆降至5攝氏度。

該項目體現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的理念。它融合了世界體育建築的設計經驗,成為一個符合國際標準、設計先進的網球比賽場館。

場地塗料和美國網球公開賽所採用塗料一致,因此場地類型和美國網球公開賽一樣同屬快速硬地球場。

時間線[編輯]

奧運前[編輯]

除鑽石球場外,所有球場均於2007年10月1日開放,並於2007年10月6日至20日舉辦了好運北京網球測試賽(即好運北京2007年ITF職業巡迴賽),共有36名男子和44名女子運動員參賽。

奧運會期間[編輯]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在這裡舉行,並進行了以下比賽: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男子單打詳細  拉斐爾·納達爾西班牙  費爾南多·岡薩雷斯智利  諾瓦克·喬科維奇塞爾維亞
男子雙打詳細  羅傑·費德勒瑞士
 斯坦尼斯拉斯·瓦林卡瑞士
 西蒙·艾斯皮林瑞典
 托馬斯·約翰松瑞典
 鮑勃·布萊恩美國
 麥克·布萊恩美國
女子單打詳細  耶蓮娜·迪文泰娃俄羅斯  迪娜拉·沙芬娜俄羅斯  薇拉·芝芙娜瑞娃俄羅斯
女子雙打詳細  小威廉絲美國
 大威廉絲美國
 維吉尼亞·勞諾·芭絲克華西班牙
 安娜貝爾·梅迪納·賈瑞格絲西班牙
 晏紫中國
 鄭潔中國

帕運會期間[編輯]

該球場還承辦了2008年北京夏季帕運會輪椅網球比賽。比賽於2008年9月8日至15日舉行。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男子單打 國枝慎吾
 日本(JPN)
羅賓·阿梅爾蘭
 荷蘭(NED)
麥可·斯赫費爾斯
 荷蘭(NED)
女子單打 埃絲特·費海爾
 荷蘭(NED)
科麗·霍曼
 荷蘭(NED)
弗洛朗絲·格拉韋利耶
 法國(FRA)
男子雙打  法國(FRA)
斯特凡納·烏代
米夏埃爾·熱雷米亞斯
 瑞典(SWE)
斯特凡·奧爾松
彼得·維克斯特倫
 日本(JPN)
國枝慎吾
齋田悟司
女子雙打  荷蘭(NED)
科麗·霍曼
莎倫·瓦爾拉芬
 荷蘭(NED)
伊斯克·格里菲翁
埃絲特·費海爾
 法國(FRA)
弗洛朗絲·格拉韋利耶
阿萊特·拉西納
四肢組單打 彼得·諾福克
 英國(GBR)
約翰·安德松
 瑞典(SWE)
戴維·華格納
 美國(USA)
四肢組雙打  美國(USA)
尼克·泰勒
戴維·華格納
 以色列(ISR)
博阿茨·克拉默
什拉蓋·魏因貝格
 英國(GBR)
傑米·伯德金
彼得·諾福克

奧運會後[編輯]

鑽石球場外觀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結束後,該中心依然有使用價值。儘管有傳言稱2008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將在此舉行,但該中心並未主辦該賽事。[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的中心球場鑽石球場於2011年竣工。新球場採用可伸縮頂棚,可容納15,000名觀眾,是世界上第五大網球館。同年,北京地鐵8號線林萃橋站開通,為網球中心提供了最方便的公共運輸。

場館的官方名字由「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變更為「國家網球中心」。

2009年後開始舉辦中國網球公開賽。自2011年起,鑽石球場成為中網的中央球場。

注釋[編輯]

  1. ^ 胡敏娟. 两大球王为中网揭幕. 成都商報. 2011-10-01 [2016-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