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柯能堡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衛·柯能堡
大衛·柯能堡
導演
別名Dave Deprave
出生David Paul Cronenberg
(1943-03-15) 1943年3月15日81歲)
加拿大多倫多
職業導演製作人編劇作家演員
配偶Margaret Hindson
1970年結婚—1977年結束)

Caroline Zeifman1979年結婚)
兒女Cassandra Cronenberg(1972年-)
Caitlin Cronenberg(1984年-)
Brandon Cronenberg
活躍年代1966年至今
各地用詞差異
中國大陸大衛·柯南伯格
臺灣大衛·柯能堡
大衛·哥連堡
獎項
柏林影展最佳藝術成就銀熊獎
1999年 《X接觸-來自異世界
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1996年 《超速性追緝
吉尼獎最佳導演
1983年 《錄影帶謀殺案
1988年 《雙生兄弟
1991年 《裸體午餐
1996年 《超速性追緝
2002年 《童魘
吉尼獎最佳影片
1988年 《雙生兄弟
吉尼獎最佳改編劇本
1988年 《雙生兄弟
1996年 《超速性追緝

大衛·柯能堡OCFRSC(英語:David Cronenberg,1943年3月15日),加拿大導演,有時也擔任演員。大衛·柯能堡是肉體恐怖類型電影的代表導演,大衛·柯能堡在早期職業生涯中大多探討恐怖和科幻小說主題。他被一些影評認為是「英語世界中最大膽、具有挑戰力的導演」[1]

生平[編輯]

大衛·柯能堡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是音樂家以斯帖·柯能堡和作家米爾頓·柯能堡的兒子[2]。他在中產猶太家庭中成長[3][4] 。他在哈勃德學院機構就讀高中。大衛·柯能堡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特別是植物學鱗翅目昆蟲,他於1963年進入多倫多大學,但是在第一年轉入英語文學。大衛·柯能堡的同學拍攝電影《Winter Kept Us Warm》(1966),引發他對電影的興趣。他開始學習藝術電影製作。受到紐約地下電影場景的啟發,他與伊恩·尤因和伊萬·瑞特曼創辦多倫多電影社。在歐洲旅行一年後,他在1967年回到加拿大[5],畢業於多倫多大學。

職業生涯[編輯]

大衛·柯能堡在完成四部短片後,開始與伊萬·雷特曼合作。1970年代,加拿大政府為他的電影提供資金。他製作一些肉體恐怖電影,如《毛骨悚然英語Shivers (1975 film)》、《狂犬病英語Rabid (1977 film)》。《狂犬病》由色情女星瑪麗蓮·錢伯斯主演。在1970年代,大衛·柯能堡早期電影激怒了評論家,引起爭議,對於觀眾來說這些電影驚世駭俗,他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恐怖片。

大衛·柯能堡受到威廉·柏洛茲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影響[6]。威廉·柏洛茲最有爭議的著作《裸體午餐》(Naked Lunch)是橫跨大衛·柯能堡作品的最好寫照,顯示出個人心理混亂和困惑之間的界限。這本書被認為是「無法影像化」,大衛·柯能堡承認翻拍成電影將耗資1億美元,而且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被禁止上映。相反,就像在他早期的電影《錄影帶謀殺案》,他的電影主題始終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模糊不清。

大衛·柯能堡曾表示,他的電影應該「從病態的角度來觀賞」。在《超速性追緝》(1996年)中,車禍受傷的人們精神崩潰,試圖將自己的苦難視為磨練,而不是具有破壞性的事件。2005年,大衛·柯能堡說他很不高興保羅·哈吉斯選擇了相同的電影名稱(《衝擊效應》),感覺這種行為是「愚蠢」與「非常不尊重人」[7]

除了​​《死亡禁地》(1983)和《變蠅人》外,大衛·柯能堡未執導任何大製作的好萊塢電影。《暴力效應》(2005年)是他預算最高的電影之一。他表示決定執導該電影是受到低預算電影《童魘》的影響,《暴力效應》也是迄今他最受好評的電影之一,《黑幕謎情英語Eastern Promises》(2007年)則是關於俄羅斯黑手黨的鬥爭故事。

在執導《奪命怪胎》(The Brood)後,大衛·柯能堡在他所有的電影與作曲家霍華德·肖合作,除了《死亡禁地》(1983)由邁克爾·卡門配樂。其他合作者包括演員勞勃·西爾弗曼、藝術總監卡羅爾·斯皮爾、聲音編輯布萊恩·戴,電影剪輯師羅納德·桑德斯、服裝設計師丹尼絲·柯能堡、攝影師馬克·歐文(1979年至1988年)。

自1988年《雙生兄弟》(Dead Ringers)以來,大衛·柯能堡與攝影師彼得·蘇哲斯基合作。彼得·蘇哲斯基是《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攝影導演,大衛·柯能堡表示,彼得·蘇哲斯基在該電影中表現出色[8]

大衛·柯能堡與眾多好萊塢明星合作過。大衛·柯能堡是一個堅定的加拿大電影製片人,幾乎所有他的電影都在家鄉安大略省拍攝。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蝴蝶君》(M. Butterfly),其中在中國拍攝,《黑幕謎情》、《童魘》主要在英國拍攝,《危險方法》(A Dangerous Method)於德國奧地利拍攝。他的大部分電影都至少部分由加拿大電視出資,大衛·柯能堡是政府投資電影的支持者,認為「為了在面對好萊塢挑戰,每個國家都需要政府補助電影工業。」

大衛·柯能堡也在其他電影中擔任演員,大部分角色都是客串亮相。

2008年,大衛·柯能堡完成兩個電影外的計畫:羅馬電影節展覽和《變蠅人》歌劇(於洛杉磯巴黎沙烏地萊劇院公演)。2010年7月,大衛·柯能堡完成電影《危險方法》,改編自克里斯多福·漢普頓的戲劇《傾訴療法》,由綺拉·奈特莉麥可·法斯賓德以及頻繁的合作者維果·莫特森主演。這部電影是由英國獨立製片人傑里米·托馬斯製作[9][10]

2012年,他的電影《夢遊大都會》競逐2012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11][12]

《黑幕謎情》製片人保羅·韋伯斯特告訴《國際銀幕雜誌》,《黑幕謎情》續集將由史蒂芬·奈特維果·莫特森主演,電影將於2013年初拍攝[13][14]。然而,在2012年8月16日的採訪中,大衛·柯能堡評論說,《黑幕謎情》續集的財務狀況不佳。

大衛·柯能堡的下一部電影《Maps to the Stars》,由茱麗安·摩爾約翰·庫薩克勞勃·帕丁森主演,於2013年7月8日在安大略省多倫多和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開拍[15] [16]。這將是大衛·柯能堡第一次於美國拍攝電影。

私生活[編輯]

1972年,他與瑪格麗特·欣德森結婚:然後因為個性和職業差異在1979年結束這段婚姻。他們有一個女兒卡桑德拉·柯能堡。現在,他的妻子是 Carolyn Zeifman,他們育有兩個孩子凱特琳和布蘭登[17]。大衛·柯能堡在1992年透露,《奪命怪胎》(The Brood)的靈感來自於第一次婚姻解體,造成大衛·柯能堡與女兒卡珊德拉雙方產生巨大動盪。

大衛·柯能堡形容自己是一個無神論[18],他在2013年9月接受採訪時進一步解釋說:每當我想像自己加入任何特定的宗教中時,我感到幽閉恐懼症和壓迫感。我認為無神論就是接受真實。

大衛·柯能堡在這次採訪中透露,電影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向他承認,他是對大衛·柯能堡早期作品很感興趣,但隨後被大衛·柯能堡本人嚇壞了。大衛·柯能堡回應說:「你是《計程車司機》的製造人,但你卻害怕和我見面?」

榮譽[編輯]

大衛·柯能堡經常出現在各種「最偉大導演」名單。2004年,科幻雜誌《奇怪地平線》選他為歷史第二偉大的導演,位居其他更著名的導演之前,例如史蒂芬·史匹柏詹姆斯·卡麥隆尚盧·高達雷利·史考特[19]。同一年,大衛·柯能堡被《衛報》選為「世界上最優秀的40位導演」[20]。在2007年,《Total Film》選他為歷史上第17偉大的電影導演[21]

大衛·柯能堡在1996年第49屆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22] 。1999年,大衛·柯能堡進入加拿大名人之道[23],並獲得第49屆柏林影展銀熊獎[24]

2002年,大衛·柯能堡獲得加拿大勳章[25]。在2006年,大衛·柯能堡被授予坎城影展終身成就獎。同樣在2006年,大衛·柯能堡成為加拿大皇家學會資深會員[26] 。2009年,大衛·柯能堡獲得法國政府榮譽軍團勳章[27] 。在2012年,大衛·柯能堡獲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鑽禧紀念勳章[28]

導演作品[編輯]

年份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導演 劇本 監製 註解
1969 立體英語Stereo (1969 film) Stereo 身兼攝影剪輯
1970 犯罪檔案英語Crimes of the Future (1970 film) Crimes of the Future
1975 毛骨悚然英語Shivers (1975 film) Shivers
1977 狂犬病英語Rabid (1977 film) Rabid
1979 急速團伙英語Fast Company (1979 film) Fast Company
靈嬰英語The Brood The Brood
1981 掃描者大對決英語Scanners Scanners
1983 錄影帶謀殺案英語Videodrome Videodrome
死亡禁地 The Dead Zone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1986 變蠅人 The Fly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1988 雙生兄弟英語Dead Ringers (film) Dead Ringers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榮獲金馬獎最佳外片導演
1991 裸體午餐 Naked Lunch
1993 蝴蝶君 M. Butterfly
1996 超速性追緝英語Crash (1996 film) Crash 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獎
1999 感官遊戲 eXistenZ 榮獲柏林影展最佳特別藝術成就銀熊獎
2002 童魘英語Spider (2002 film) Spider 入圍第55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2005 暴力效應 A History of Violence 入圍第58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提名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2007 黑幕謎情英語Eastern Promises Eastern Promises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

提名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2011 危險療程英語A Dangerous Method A Dangerous Method 入圍第68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
2012 夢遊大都會英語Cosmopolis (film) Cosmopolis 入圍第65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2014 寂寞星圖英語Maps to the Stars Maps to the Stars 入圍第67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2022 未來罪行 Crimes of the Future 入圍第75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2024 裹屍布英語The Shrounds The Shrounds 入圍第77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演出作品[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J. Hoberman. Historical Oversight. The Village Voice. 2005-05-17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2. ^ David Cronenberg Biography (1943–). Filmreference.com.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3. ^ DAVID CRONENBERG - BIOGRAPHY.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2). 
  4. ^ Canadian Icon: David Cronenberg.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5. ^ New York Times (January 8, 2012). David Cronenberg: Full Biograph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Browning, Mark (2007) David Cronenberg: author or film-maker?. Intellect Books. ISBN 1-84150-173-5, ISBN 978-1-84150-173-4
  7. ^ Double Trouble. Slate Magazine. 2005-05-12 [2009-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14). 
  8. ^ David Cronenberg Re-Examines David Cronenberg. Film Freak Central. 2003-03-09 [2003-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4-01). 
  9. ^ Viggo Mortensen Replaces Christoph Waltz As Sigmund Freud In David Cronenberg's 'The Talking Cure'. The Playlist. 2010-03-09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7). 
  10. ^ Keira Knightley Takes The Talking Cure. Empire. 2009-12-23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1. ^ 2012 Official Selection. Cannes. [2012-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2). 
  12. ^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2 line-up announced. timeout. [2012-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0). 
  13. ^ David Cronenberg’s ‘Maps To The Stars’ Finds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EOne.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14. ^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Sarah Gadon Join Robert Pattinson In David Cronenberg's 'Map To The Stars'.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5). 
  15. ^ Cronenberg starts Maps shoot. [201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16. ^ David Cronenberg Says His Novel May Arrive In 2013, Talks Working With Robert Pattinson, 'Map To The Stars' & More. [201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0). 
  17. ^ Mottram, James (October 21, 2007). David Cronenberg: 'I'm not ready to embrace Hollywood respectability quite y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Independent. Retrieved on: 2012-01-08.
  18. ^ Guttsman, Janet, Reuters.com (September 10, 2007). Cronenberg gets down and dirty with Russian mob; "I'm an atheist," Cronenberg sai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 ^ Jeremy Adam Smith. The Ten Best Science Fiction Film Directors. strangehorizons.com. 2004-04-19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5). 
  20. ^ The world's 40 best directors. The Guardian.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21. ^ Greatest Directors Ever.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22. ^ Festival de Cannes: Crash. festival-cannes.com. [200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23. ^ Canada's Walk of Fame: David Cronenberg, film director, Cannes Film Festival winner.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6). 
  24. ^ Berlinale: 1999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2-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25. ^ Dupont, Joan. Cronenberg: An intellectual with ominous powers.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5-19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26. ^ 2006 New Fellow Citations (PD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2007-01-09 [2011-05-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8). 
  27. ^ Cronenberg to receive France's Légion d'honneur. CBC. 2009-03-12 [201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5). 
  28. ^ Diamond Jubilee Gala toasts exceptional Canadians. CBC. 2012-06-18 [2012-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