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奇脈(Pulsus paradoxus),是吸氣期間收縮壓和脈博異常的大幅度下降。正常情況下,收縮壓下降不超過10mmHg。然而,當收縮壓下降的程度超過10mmHg,即稱為奇脈。奇脈與脈率和心率無關。在呼吸周期中,血壓在吸氣時下降,在呼氣時升高。奇脈的出現與機體的多種狀況相關,包括心肌填塞,心包炎,慢性睡眠呼吸暫停,阻塞性肺疾病(如:哮喘,COPD)。 奇脈特殊在於,在臨床檢查中,一個人能聽到心音卻觸不到橈動脈脈博,這是由於血壓的顯著下降導致的,並且可以伴隨著頸靜脈壓的升高(庫司毛耳氏徵象英語Kussmaul's_sign)。同時由於吸氣時左心室射血的減少心率可以輕微的上升。

檢查方法[編輯]

脈搏觸診法[編輯]

觸診脈搏,注意脈搏強度與呼吸周期的關係。存在明顯奇脈時,吸氣相的脈搏強度減弱,甚至消失。

無創血壓計法[編輯]

以Korotkoff聽診法行無創血壓測量,將袖帶壓力加壓到血管雜音完全消失後,緩慢釋放壓力,直到首次聽到僅在呼氣相出現的血管雜音,記為SBP1。繼續緩慢釋放壓力,直到首次出現呼氣相和吸氣相均可聞及的血管雜音,記為SBP2

SBP1-SBP2>10mm Hg,則為奇脈。

機制[編輯]

吸氣時胸腔內的負壓增加,使得胸腔內的大靜脈擴張,返回右心的血流量增加;右心室的充盈增加,可將室間隔推向左心室,減少左心室的充盈。此外,吸氣時肺血管床擴張,肺靜脈血流量隨之減少,左心室的充盈量進一步下降。最終,(左)心搏出量降低,導致收縮壓下降。

在病理情況下,這一效應變得明顯,形成奇脈。

臨床意義[編輯]

見於下列疾病: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