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義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義書梵語उपनिषद्羅馬化:Upaniṣad直譯近坐,引申為「秘密傳授」)古印度一類哲學文獻的總稱,是廣義的吠陀文獻之一。

雖然奧義書由《吠陀經》發展而來,因而經常被理解為婆羅門教印度教的教典,但奧義書並不都是由婆羅門階層寫的,也不都完全反映婆羅門教的觀點。實際上,某些奧義書敵視婆羅門祭司[1]。準確的說,奧義書是一種哲學論文或對話錄,討論哲學、冥想以及世界的本質。大多數奧義書成了研究神秘主義哲學的著作。關於奧義書的秘傳性質,在它們的行文中常有所反映。《歌者奧義書》宣稱關於的知識只能傳授給兒子或入室弟子,而絕不能教給其他人[2]

隨著19世紀初期的翻譯,《奧義書》開始引起西方的廣泛關注。

簡介[編輯]

印度現存的奧義書多達兩百多種,但其中與吠陀關係緊密且產生年代較早的並不多。有的奧義書寫成時間晚至16世紀,甚至有宣傳伊斯蘭教思想而掛名奧義書者(如安拉奧義書)。有些研究者認為只有最早的五部奧義書(歌者奧義書英語Chandogya Upanishad廣林奧義書英語Brihadaranyaka Upanishad愛達羅氏奧義書英語Aitareya Upanishad海螺氏奧義書英語Shvetashvatara Upanishad鷓鴣氏奧義書)可以稱得上是嚴格的吠陀正典。[3]中世紀的印度大哲學家商羯羅選出一些重要的奧義書作注,稱它們為「主要奧義書英語Mukhya Upanishads」(Mukhya Upanishad)。主要奧義書的名單並不一致,但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1. 他氏奧義書英語Aitareya Upanishad(或譯為愛達羅氏奧義書,屬於梨俱吠陀
  2. 歌者奧義書英語Chandogya Upanishad(屬於娑摩吠陀
  3. 由誰奧義書英語Kena_Upanishad(屬於娑摩吠陀)
  4. 廣林奧義書英語Brihadaranyaka Upanishad(或譯大森林奧義書,屬於白夜柔吠陀
  5. 自在奧義書(或譯至尊奧義書,屬於白夜柔吠陀)
  6. 鷓鴣氏奧義書(或譯為泰帝利耶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7. 石氏奧義書英語Katha Upanishad(或譯伽陀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8. 白螺氏奧義書英語Shvetashvatara Upanishad(屬於黑夜柔吠陀)
  9. 剃髮奧義書英語Mundaka Upanishad(或譯為禿頂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0. 蛙氏奧義書英語Mandukya Upanishad(屬於阿闥婆吠陀)
  11. 疑問奧義書(或譯為六問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現代研究者通常認為,與吠陀時代末期的思想密切相關的奧義書有13種,即上述奧義書再加上屬於梨俱吠陀的海螺氏奧義書英語Kaushitaki Upanishad(又名憍屍多基奧義書)和屬於黑夜柔吠陀的慈氏奧義書英語Maitrayaniya Upanishad(或譯為彌勒奧義書)。德國東方學保羅·多伊森根據語言學將這13種奧義書分為3類:[4]

第一類是用散文體寫成的最古老的奧義書,產生時間在前800年至前500年之間,包括廣林奧義書、歌者奧義書、鷓鴣氏奧義書、海螺氏奧義書、愛達羅氏奧義書和由誰奧義書。

第二類是用詩體寫成的,產生時間在前500年至前1世紀之間,包括由誰奧義書、石氏奧義書、自在奧義書、白騾奧義書和禿頂奧義書。由誰奧義書兼有散文體和詩體,因此第一類與第二類都包括了它。

第三類是用後期散文體寫成的最晚近的奧義書,產生時間在公元前後,包括疑問奧義書、慈氏奧義書和蛙氏奧義書。

其他學者可能有不同的分期方法。如拉納德根據語言學和對書中思想發展的分析將上述13種分類為5組;拉達克利希南的分類與多伊森基本一致,但認為廣林奧義書中也有晚出的部分,而慈氏奧義書和白騾奧義書最晚,因為它們受到了數論瑜伽的影響。一般都認為廣林奧義書和歌者奧義書是現存最古老的奧義書,但二者誰更早的問題,尚無定論。

除了上述13種在印度哲學史研究中有特殊意義的奧義書外,其它一些重要奧義書包括:

  1. 金剛針奧義書英語Vajrasuchi Upanishad(屬於娑摩吠陀)
  2. 離所緣奧義書英語Niralamba Upanishad(屬於白夜柔吠陀)
  3. 摩訶那羅延奧義書英語Mahanarayana Upanishad(屬於黑夜柔吠陀)
  4. 胎藏奧義書英語Garbha_Upanishad(屬於黑夜柔吠陀)
  5. 室建陀奧義書英語Skanda_Upanishad(屬於黑夜柔吠陀)
  6. 普度鬥爭世奧義書(屬於黑夜柔吠陀)
  7. 自我奧義書英語Adhyatma Upanishad(屬於阿闥婆吠陀)
  8. 菁華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9. 糍供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0. 生氣火祀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1. 智頂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12. 舍利奧義書(屬於阿闥婆吠陀)

思想[編輯]

奧義書在印度宗教與哲學的發展過程中有重大意義。在奧義書產生之前,吠陀時期的印歐人只敬拜上古諸神;梵書則大多是形式主義的祭祀手冊。奧義書最早集中精力討論宇宙的終極真理。奧義書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和「」。奧義書用各種奇妙的比喻(很多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來說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類的我(個體靈魂)來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靈魂)。總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一如日語梵我一如」這個最高真理就是奧義書主要的觀點。在奧義書的思想基礎上產生了吠檀多派,後來直接影響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羅。

另一個由奧義書系統搭建起來的重要觀念是輪迴業報。輪迴業報的觀點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沒有,梵書中偶爾提及人死後可以轉生,只有奧義書完整建立了轉世者的轉世形態取決於他前世的所作所為()的思想。《廣林奧義書》說,轉世者「因善業而成為善人,因惡業而成為惡人」。[5]當然,從無盡的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方法也有,那就是認識到奧義書主張的「梵我一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梵我如一論在吠檀多派興起前並非婆羅門教教義的主流,當時婆羅門教重視的是祭祀至上論、神造論和婆羅門至上論,吠壇多派對奧義書的解釋有不符合其內容原意的地方[6]

宗教界觀點[編輯]

佛教[編輯]

奧義書的作者未能找到與梵我有關的經驗關聯[7],只能把意識假定為永恆的自我[8]佛教透過實證主義式地探討這些問題,否定了梵我的存在性[7]

學術界觀點[編輯]

著名語言學家馬克斯·穆納這樣總結了全部奧義書的思想:

在這些奧義書中,沒有所謂的哲學體系。 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們是對真相的猜測,經常相互矛盾,但都傾向於一個方向。 古老的奧義書的基調是「認識你自己」,但比德爾菲克甲骨文所説的'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有更深層的意思。 奧義書的「認識你自己」的意思是,認識你真正的自我、識記你的自我,並且在最高的永恆自己中找到它並認識它,沒有第二個自己,這個永恆的自己是整個世界的基礎。

——馬克斯·穆勒

一些佛學研究人聲稱早期的佛教透過宣揚無我論,完全棄絶了奧義書中的梵我論[9]

註釋[編輯]

  1. ^ 印度兩大史詩評論彙編,314頁,溫特尼茨語
  2. ^ 歌者奧義書,3.11
  3. ^ 印度佛教史,商務印書館,ISBN 7-100-02682-2
  4. ^ Sharma,B. N. Krishnamurt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ISBN 9788120815759,17~19頁
  5. ^ 廣林奧義書,3.2
  6. ^ 曹彥. 梵我同一不是婆羅門教教義的主流. 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2022-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url-status=|dead-url=只需其一 (幫助)
  7. ^ 7.0 7.1 Jayatilleke 1963,第39頁.
  8. ^ Mackenzie 2012.
  9. ^ 狗々. 佛教哲学基本概念「四法印」与「四圣谛」解说(一). Philosophia 哲學社. [202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6) (cn). 

參考文獻[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