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
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 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安德烈·沙卡洛夫在蘇聯科學院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接受採訪。
出生1921年5月21日
 蘇維埃俄國莫斯科
逝世1989年12月14日(1989歲—12—14)(68歲)
 蘇聯莫斯科
死因心臟病
國籍 蘇聯
母校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
知名於原子核物理學家、異見人士人權鬥士
配偶葉連娜·邦納
獎項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53年、1955年、1962年)
史達林獎(1953年)
列寧獎(1956年)
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1974年)
諾貝爾和平獎(1975年)
艾略特·克瑞森獎章(1985年)
國際人道主義獎(1988年)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平獎(1988年)
科學生涯
博士導師伊格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195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俄語: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羅馬化: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姓氏也譯作薩哈羅夫,1921年5月21日—1989年12月14日),蘇聯原子物理學家,聞名於核融合宇宙射線基本粒子重子生成(Baryogenesis)等領域的研究,並曾主導蘇聯第一枚氫彈的研發,被稱為「蘇聯氫彈之父[1]。沙卡洛夫也是人權運動家,反對獨裁專政,是公民自由的擁護者,支持蘇聯進行民主改革。他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為了紀念他,歐洲議會把設立的歐洲最高人權獎命名為沙卡洛夫獎[2]

生平[編輯]

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1921年出生於莫斯科,父親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沙卡洛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Сахаров)在私立學校教授物理學,也是業餘鋼琴家;德米特里的祖父伊凡(Иван)是沙俄時期著名的律師,重視社會認知人道主義原則,包括提倡廢除死刑,德米特里其後也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沙卡洛夫的母親是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夫娜·沙卡洛夫(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 Са́харов,原名索菲亞諾,有希臘血統)。沙卡洛夫的父母和祖母瑪麗亞·彼得羅夫娜(Мари́я Петровна)很大程度地塑造了他的性格,雖然他的祖父是俄羅斯正教會的教士,他的母親也曾給他洗禮,但他的父親是無神論者,宗教對沙卡洛夫的生活影響不大,儘管他認為一個非科學的「指導原則」在管理著宇宙和人類[3]

教育和職業[編輯]

1938年,沙卡洛夫入讀莫斯科大學,1941年因德蘇戰爭撤離後,他在阿什喀巴畢業。之後他被派往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實驗室工作,在這段時期,他在1943年與第一任妻子克拉夫季亞結婚,並育有一子二女,克拉夫季亞在1969年逝世[3]。沙卡洛夫在1945年返回莫斯科,在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理論部繼續學業,1947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熱核裝置的研製[編輯]

安德烈·沙卡洛夫(左)和伊格爾·庫爾恰托夫,攝於195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沙卡洛夫開始對宇宙射線的研究。1948年,他參與了伊格爾·庫爾恰托夫領導的蘇聯原子彈計劃,蘇聯在1949年8月29日對研製的第一種原子裝置進行了測試。1950年移居保密行政區薩羅夫後,沙卡洛夫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蘇聯在1953年8月12日對研製的第一種核融合裝置進行了測試。同年,沙卡洛夫得到了科學博士學位,被選為蘇聯科學院的會員,並獲得了他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榮譽。隨後沙卡洛夫繼續留在薩羅夫主導研發蘇聯首枚百萬噸級氫彈,並在1955年進行了測試。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曾引爆的核武器——沙皇炸彈也是基於沙卡洛夫的設計製造的。

沙卡洛夫曾提出興建一個受控核融合反應爐——托卡馬克,直至現在仍是大部分同類研究的基礎,他和伊格爾·塔姆曾共同提出以環面狀的磁場限制高熱的離子化電漿,以控制托卡馬克的核融合。

研究和物理學[編輯]

1965年後,沙卡洛夫返回到基礎科學,開始從事粒子物理學宇宙學[4][5][6][7][8][9][10][11]

他特別試圖解釋宇宙的重子不對稱性,作為科學家首次推出兩個宇宙所謂的「片」聯繫到宇宙大爆炸

沙卡洛夫亦曾提出感應重力英語Induced gravity,作為量子重力的替代理論。

支持和平利用核能[編輯]

從1950年代後期起,沙卡洛夫開始關注他工作所牽涉的道德和政治問題。他在1960年代開始活躍於政壇,反對核武器擴散。他亦推動各國停止在地面進行核試驗,也參與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在1963年的簽署。1965年,他重返科學界,開始研究物理宇宙學,但仍繼續反對政治歧視

1967年當反彈道飛彈成為美蘇關係的重要議題時,沙卡洛夫的政治生涯出現了轉折點,1967年7月21日沙卡洛夫在寫給蘇聯領導人的一封信中,他認為蘇聯應該接受美國的建議,雙方共同放棄對反彈道飛彈的研發,否則針對這項新技術的軍備競賽將增加核戰的可能性。他也請求領導人批准他在蘇聯一份報章上發表文章,解釋反彈道飛彈的危險性。當局沒有理會這封信,並禁止他在蘇聯出版書籍展開對這個議題的討論。1968年5月,沙卡洛夫寫了一篇文章,指出反彈道飛彈是核戰威脅的一個主要因素,這篇文章作為地下出版物被傳播並在蘇聯境外出版後,沙卡洛夫被禁止參與與軍事有關的研究。之後他返回列別傑夫物理學院修讀普通理論物理學。在1970年代,他與瓦列里·查里茲英語Valery Chalidze安德烈·特韋爾多赫列博夫英語Andrei Tverdokhlebov共同創立莫斯科人權委員會英語Committee on Human Rights in the USSR,並因而面對當局更大的壓力。

1972年,沙卡洛夫與同為人權行動主義者的葉連娜·邦納結婚。1973年,沙卡洛夫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翌年他獲得了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英語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1975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他被蘇聯禁止離境領獎,他的妻子葉連娜在頒獎典禮上代他宣讀演講辭。

沙卡洛夫的社會發展理念,使他致力於將推動人權作為政治的基礎。在他的著作中,他認為「沒有被禁止的事情即被容許」,否認法律以外的任何道德或文化規範的重要性和正確性。

內部流放[編輯]

沙卡洛夫流亡從1980年到1986年期間居住的公寓大樓,在下諾夫哥羅德的Scherbinki小區里。他的公寓現在是一個博物館。

1966年,沙卡洛夫曾簽署反對為史達林翻案的《25人公開信》。

1980年1月22日,他因為示威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被捕,隨後他被流放到一個保密行政區高爾基,即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他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頭銜也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所褫奪[12]。在1980年至1986年間,沙卡洛夫受到蘇聯秘密警察的嚴密監視,在他的回憶錄中他聲稱他在高爾基的寓所經常被搜查和搶掠。沙卡洛夫被美國人道主義協會評為1980年的年度人道主義者。[13]

1986年12月19日,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展開重建開放的政策,打電話給沙卡洛夫告訴他被釋放,他和他妻子可以返回莫斯科。[14]

政治領袖[編輯]

1988年,沙卡洛夫獲得國際人道和倫理聯合會International Humanist and Ethical Union)頒發的國際人道主義獎。之後,沙卡洛夫協助了蘇聯最早的一批獨立政治組織的成立,並成為蘇聯反對勢力中主要一員。1989年3月,沙卡洛夫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的成員,成為民主改革勢力的領導者之一。

逝世[編輯]

1989年12月14日,沙卡洛夫死於心臟病發,終年68歲[15]。他的遺體埋葬在莫斯科沃斯特里亞科沃公墓

另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引用[編輯]

  1. ^ 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亞中亞研究所. 2006年1月1日 [200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8月28日). 
  2. ^ Biograph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07-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9) (英語). 
  3. ^ 3.0 3.1 Drell 1991,第3頁和Drell 1991,第92頁。
  4. ^ A.D. Sakharov: "Expanding Universe and the Appearance of a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atter", ZhETF 49: 345–358 (1965);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22: 241–249 (1966)
  5. ^ A.D. Sakharov: Violation of CP Symmetry, C-Asymmetry and Baryon Asymmetry of the Univers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isma Zh. Eksp. Teor. Fiz. 5: 32–35 (1967);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5: 24–27 (1967)
  6. ^ A.D. Sakharov: Quark-Muonic Currents and Violation of CP Invaria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isma Zh. Eksp. Teor. Fiz. 5: 36–39 (1967);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5: 27–30 (1967)
  7. ^ A.D. Sakharov: "Antiquarks in the Universe" in "Problem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dedicated to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N.N. Bogolyubov, Nauka, Moscou, pp. 35–44, 1969
  8. ^ A.D. Sakharov and I.D. Novikov: "A multisheet Cosmological model" Preprint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Moscow, 1970
  9. ^ A.D. Sakharov: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and CPT asymmetry" in "Problem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I.E. Tamm, Nauka, Moscow, pp. 243–247, 1972
  10. ^ A.D. Sakharov: "Baryonic asymmetry of the Universe", ZhETF 76: 1172–1181 (1979);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49: 594–599 (1979)
  11. ^ A.D. Sakharov: "Cosmological model of the Universe with a time vector inversion". ZhETF 79: 689–693 (1980); translation in JETP Lett. 52: 349–351 (1980)
  12. ^ Joshua Rubenstein, Alexander Gribanov, The KGB file of Andrei Sakharov,2005,page 248
  13. ^ Humanist of the Year. [21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14日). 
  14. ^ Michael MccGwire. Perestroïka and Soviet national security.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1: 275. ISBN 0-8157-5553-8. 
  15. ^ Coleman, Fred,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 Forty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 from Stalin to Yeltsin, p. 116. New York: St. Martin's, 1997.

參考書目[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