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哥萊·畢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Gregory Peck
葛雷哥萊·畢克
男演員
國籍 美國
出生Eldred Gregory Peck
(1916-04-05)1916年4月5日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
逝世2003年6月12日(2003歲—06—12)(87歲)
 美國洛杉磯
職業演員、人道主義者、社會活動家
教育程度美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宗教信仰天主教
配偶
兒女Jonathan
Stephen
Carey
Anthony
Cecilia英語Cecilia Peck
父母Gregory Peck
Bernice Ayres
出道作品光榮的日子英語Days of Glory (1944 film)
代表作品羅馬假日
飾 Joe Bradley
梅岡城故事
Atticus Finch
活躍年代1941年 ~ 2000年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獎
1962年 《梅岡城故事
簡·赫爾索特人道精神獎
1968年
凱撒電影獎
榮譽獎
1995年
金球獎
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1946年 《鹿苑長春
1962年 《梅岡城故事
塞西爾·B·德米爾獎
1969年
最佳電視劇、連續短劇與電視電影男配角
1998年 《Moby Dick》
美國演員工會獎
終身成就獎
1971年

葛雷哥萊·畢克(英語:Gregory Peck,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生於美國加州,美國電影演員、社會活動家,一共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提名,1962年以《梅岡城故事》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選他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2名。

生平[編輯]

葛雷哥萊·畢克的全名為埃德利德·葛雷哥萊·畢克(Eldred Gregory Peck),他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荷亞,他的母親是密西西比人,父親叫葛雷哥萊·畢克,是一位化學家。畢克的祖母凱薩琳·阿謝是從愛爾蘭來的移民。凱薩琳·阿謝的親戚托馬斯·阿謝是一位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在畢克出生那年參加了愛爾蘭復活節起義,並死於1917年的饑荒。畢克5歲的時候,他的父母離婚,他的祖母開始養育他。10歲的時候,畢克被送往洛杉磯的一所羅馬天主教軍事學校就讀。畢業後,他考入了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但在一年後旋即退學。他在一家石油公司開了一段時間的卡車。1936年,他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畢克克萊分校預科生,主攻英語文學,並參加了校賽艇隊。在高年級的時候,他又加入了學校的小劇團,並出演了5場戲。

在大學畢業後,畢克去掉了名字中的「埃德利德」,並在1939年前往紐約就讀鄰家戲劇學院。由於窮困潦倒,他經常露宿中央公園。他還在作為NBC電視台的導遊服務於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1942年,畢克在百老匯首次登台,擔任愛姆林·威廉士的《晨星》一劇中的男主角。在當年他的第二部戲劇是與愛德華·泡雷合作的《柳樹與我》。畢克在二戰期間大受歡迎,因為他在向馬薩·格拉漢姆學習舞蹈和動作的時候背部受傷,導致他免服兵役。20世紀福斯公司聲稱畢克在大學期間的划船運動導致了他的背傷。用畢克的話來說,「我猜,好萊塢的人不覺得一個舞蹈課程會有那麼嚴重。多年來我一直想證明這個說法。」

畢克主演的首部電影是1944年的《光榮的日子》(Days of Glory)。在他開始電影表演的開始五年中,他就被4次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候選人,這些影片分別是:《王國的鑰匙》(The Keys of the Kingdom)(1944),《鹿苑長春》(The Yearling)(1946),《君子協定》(Gentleman's Agreement)(1947),《12點正》(Twelve O'Clock High)(1949)。

1947年,當許多好萊塢明星因為有關活動被列上黑名單的時候,畢克寫信痛斥國會非美國人活動委員會關於起訴電影界共產黨員的調查。

1953年,畢克主演了廣受讚譽的影片《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在片中他扮演了一位記者,而該片讓女主角飾演者奧黛麗·赫本獲得了奧斯卡女主角獎。

1962年,正值美國民權運動的巔峰時期,畢克主演了由哈珀·李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在片中扮演了一位身受壓迫的律師和喪偶的父親阿提克斯·芬奇。這個角色為畢克贏得了最佳男主角的第5次提名,並首次獲得了該項大獎。據說,該片也是畢克最喜愛的作品。在2003年,阿提克斯·芬奇被美國電影學院評為100年來最佳的電影英雄。

越戰期間,畢克公開反戰,儘管他仍支持兒子斯蒂文去越南參戰。在1972年,畢克將菲利普·巴利根的劇作《卡通斯韋爾9號審判》拍成電影,該片講述了對一群抗議越戰的異議分子的控訴。

到了80年代,他轉到了銀屏上,因為主演系列短劇《藍與灰》而再次名聲大躁,他在片中飾演了亞伯拉罕·林肯。他還主演了電視劇《斯加利與布萊克》,這部片講述了二戰時期梵蒂岡的天主教牧師們從納粹的魔掌中庇護偷運猶太人和其他難民的真實歷史。

1989年,畢克在榮獲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後,便從90年代初期開始停止製作電影的活動。由於他是美國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曾有人提議他作為該黨的候選人與隆納·雷根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職務。在接受一家愛爾蘭媒體的訪問中,畢克透露說,美國前總統林頓·詹森曾許諾他如果他贏得了第二次總統大選,將會任命畢克為美國駐愛爾蘭大使。畢克說,「考慮到他的愛爾蘭血統,這將會是一次偉大的冒險。」畢克也鼓勵他的兒子凯利·畢克積極參與政治。但是在1978年和1980年,凯利·畢克兩次在南加州被保守派議員羅伯特·K·多男擊敗,第一次以微弱劣勢惜敗,第二次反而有了更大的差距。

2000年,葛雷哥萊·畢克被愛爾蘭國立大學授予文學博士。他也是都畢克林學院大學電影學院的贊助者,他也同時建議了馬丁·斯克西斯成為了榮譽贊助者。畢克也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美國癌症組織的主席。和凱利·格蘭特一樣,畢克在晚年也進行了環球演講。

2003年,87歲的畢克在洛杉磯的家中睡夢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原因是心臟驟停支氣管肺炎[1]。他的第二任妻子維隆尼克陪伴在他的身邊。他的遺產由維隆尼克,兩個孩子以及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孩子所繼承。他的長子早在1975年就已自殺身亡。

畢克也從其祖父薩姆·畢克繼承了天主教亞美尼亞的血統。在他與第二任妻子維隆尼克·帕薩尼結婚後,妻子發現了他的血統關係。為了學習亞美尼亞的傳統和亞美尼亞的語言,他從中年開始學習亞美尼亞語。葛雷哥萊是一個常見的印歐語系的名字,也是一個亞美尼亞的姓氏,其起源於公元332年的亞美尼亞聖徒先知神聖格里高。

主要作品[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Grimes, William. Gregory Peck Is Dead at 87; Film Roles Had Moral Fiber. New York Times. 2003-06-13 [2015-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1). Gregory Peck, whose chiseled, slightly melancholy good looks, resonant baritone and quiet strength made him an unforgettable presence in films like To Kill a Mockingbird, Gentleman's Agreement and Twelve O'Clock High, died early yesterday at his home in Los Angeles. He was 87. 

延伸閲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