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奧尼柱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世紀建築師對於愛奧尼柱式的設計、結構,繪製於1758年,出自於朱利安·大衛·勒羅瓦:《希臘最美的史跡(插圖十)。

愛奧尼柱式希臘語Ιωνικός ρυθμός,英語:Ionic Order)源於古希臘,是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之一(另外兩種是多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其纖細秀美,又被稱為女性柱[1]。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英語Temple of Athena Nike俄瑞克忒翁神廟

歷史[編輯]

愛奧尼柱式圓柱局部

愛奧尼柱式起源於前6世紀中葉的愛奧尼亞,在前5世紀傳入希臘大陸。第一個愛奧尼風格的神廟是於前570年至前560年間建於薩摩斯島赫拉神廟,建築師為羅伊科斯英語Rhoikos以弗所阿耳忒彌斯神廟是一座存在長達6個世紀的愛奧尼神廟,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帕德嫩神廟主要由多立克柱式組成,但融合了一些愛奧尼元素,厄瑞克忒翁神廟有純粹的的愛奧尼元素。

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認為多利克式柱式源於粗壯的男性身體比例,而愛奧尼式則源於更優雅的女性的身體。但由於沒有維特魯威之前的建築理論存世,難以判斷其真正含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接受了維特魯威的想法,將愛奧尼柱式闡釋為莊重的婦女,而不像科林斯柱式那樣全然女性化。愛奧尼柱式是文藝復興後圖書館和法庭建築的主導柱式,象徵知識和文明。

概要[編輯]

與多立克柱式不同,愛奧尼柱通常豎在一個基座上,將柱身和建築的柱列腳座英語stylobate或平台分開。愛奧尼柱的柱頭由一對標誌性的渦形裝飾英語volute置於模塑的柱帽(echinus)之上,或是從內綻放出。柱帽通常附以蛋與鏢(egg and dart),一種橢圓與箭頭交替排列的裝飾線條。最初渦形裝飾位於同一個平面上,後來變為在兩旁向外突出。這使得它在前4世紀比多利克柱式更為多變適用,不論在正面或側面觀察,它都呈同樣的寬度。16世紀文藝復興建築師和神學家斯卡默基英語Vincenzo Scamozzi設計了這種完美排列的四邊愛奧尼柱頭,成為了當時的標準,而當真正的愛奧尼柱式在18世紀希臘復興式風格中被重新發現時,人們重新發現它是如此樸素。

在渦形裝飾之下,愛奧尼柱可以有一個寬的柱環將柱頭從刻有凹槽的柱身上分割開,或者由一個花和水果的垂花飾從渦紋的縫隙中,或從它們的眼中轉出。柱身上有24個凹槽,這個標準固定了凹槽同直徑的比例。愛奧尼柱比多利克柱要纖細,在美國的改良版中更為纖細。

柱上楣溝有三個部分:一個平直的柱頂過梁(architrave)被分成兩或三條水平帶,上面支撐一個裝幀精美的雕帶(frieze),以及用齒飾組成的上楣柱(狀如緊密排列的工字鋼)。有一個冠狀(corona)及反曲線(cyma)的線腳以支撐伸出的屋頂。雕帶上的淺浮雕是愛奧尼柱式的一大特徵,(多利克柱式在同樣的位置布置的是三聯淺槽(triglyph)飾)。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通過減少柱頂過梁的比例將楣溝的高度減小,使雕帶更為明顯。

畫廊[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Vitruvius, Book IV, Chapter 1. www.vitruvius.be. [2022-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