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壽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壽彝

白壽彝(1909年2月19日—2000年3月21日),肇倫教名哲瑪魯丁(阿拉伯語:جمال الدين‎),男,回族河南開封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回教史專家,1980、1990年代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白壽彝關於民族的歷史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至今為中共統治下大一統史觀的治民族史者所推崇、所尊敬。白壽彝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歷史教材審編組的成員之一,負責中國古代史,翦伯贊則任歷史教材審編組組長。[1]

生平[編輯]

白壽彝家住在開封維中前街,是非常典型的回民家庭,他的母親也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帶白壽彝去女寺學習阿拉伯語。1916年,白壽彝七歲開始在私塾學習。1924,十五歲的白壽彝進入開封的聖安德烈中學,但他對教會學校不顧宗教自由控制學生的行為感到不滿,他一度想要退學,但因為父母的要求繼續留下學習。他用了兩年的時間修完了三年的中學課程提前畢業。白壽彝於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攻讀中國哲學史專業,在燕大讀書時認識了從事中國猶太人研究的陳垣。1932年秋以研究朱熹思想的論文順利畢業,回到了開封,準備在國立河南大學謀求教職。1935年他回到北京,放棄編寫哲學史轉而開始研究回教史。畢業後他協助顧頡剛工作,並繼承了顧頡剛的領土中國論。白壽彝當時[何時?]寫給顧頡剛的信中所說:「中國史學家的責任,應該是以『中華民族是一個』為我們新的本國史的一個重要觀點,應該是從真的史料上寫成一部偉大的書來證實這個觀念。」[2]白壽彝自1938年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中央大學學校。1937年出版《中國交通史》(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國文化史叢書》中的一種,是中國第一部較全面地綜合研究中國歷代交通史的學術專著。全書分五篇,分述先秦時代、秦漢時代、隋唐宋時代、元明清時代及現代中國之交通,對於交通路線、交通設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制度均有考述。

1949年起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1951年7月28日,中國史學會正式在北京成立。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白壽彝擔任常務理事[3][4][5]。史學會成立後,即著手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白壽彝為總編輯委員之一[6][7]。後長期負責中國通史的編輯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遭受打擊,此後重新成為中國史學界的權威。2000年病逝於北京。

學術貢獻[編輯]

1999年《中國通史》出齊12卷22冊、1400萬字,每卷首頁都寫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十年完成)」。

黎東方教授讚譽此書:「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該社就約請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主編多卷本《中國通史》,窮十餘年之功,集眾多學者之力,終於在1999年出齊了這套迄今最完整的大型學術性通史著作,代表了當時中國通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歷史學家戴逸說:「白老是老一輩史學家。現已90高齡,可說是魯殿靈光,巋然屹立,是我們的表率。尤其令我們欽佩的是,以90歲高齡完成《中國通史》巨著。這是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紀中國歷史學界的壓軸之作……它時間跨度最大,從遠古時代一直到1949年。它內容最豐富、最全面,也括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地理環境、典章制度、科學技術,幾乎無所不包。它是真正的通史。」

江澤民賀信中指出:「您在耄耋之年,仍筆耕不已,勤於研究,可謂老驥伏櫪,壯心未已。」

領土中國論[編輯]

1951年白壽彝發表的《論歷史上祖國國土問題的處理》一文指出,就某一王朝的版圖說某一王朝的歷史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就歷代中原王朝的疆域說整個中國的歷史便是不恰當的。它限制了中國歷史的內容,將中國的歷史變成了單獨的漢族的歷史或漢族統治者的歷史,將「漢族」或「漢族統治者」和「中國」之間劃上了等號,因此它不可能用以展現中華民族的歷史,不可能回答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的由來。1978年他指出:「中國」的概念幾千年來一直在發生變化,但是我們今天講中國的歷史,必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為界,否則一部中國史就成了漢族不斷侵略擴張的歷史、壓迫別人的歷史,這不符合歷史的實際情況。可取的做法是,不管過去幾個政權,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上建立的、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們曾經從事活動過的事跡和勳業,都應寫在中國的歷史上,寫在這個範圍里,否則我們根本無法談歷史上的民族關係。」[8]

白壽彝認為應該消滅以歷代皇朝疆域為歷代國土範圍的史觀,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範圍來處理歷史上的國土問題。在《關於中國民族關係史上的幾個問題——在中國民族關係史座談會上的講話》(1981年),《說民族史——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召開的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84年),《關於民族史的工作——在中國民族史學會上的講話》(1988年)三篇文章中,白壽彝提出了不要把漢族本身的利益作正義的唯一標準,也要把別的民族的利益算在裡面。[9]他所主編的《中國通史綱要》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史,擺脫了舊史學的大漢族主義,對兵入關並沒有異族「入侵」,甚至「亡國」的哀嘆;相反,統治者的腐朽,和清創建者的朝氣蓬勃,倒使人感到了後者將要取代前者的歷史必然性。《綱要》認為周是奴隸制時期,東周初年和春秋戰國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時期,是封建社會成長時期,而三國兩晉南北朝直到五代,則是封建社會發展和繼續發展時期,到了明清,封建社會便進入了衰老時期。

參考資料[編輯]

  1. ^ “ 大跃进”前后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建设的历史回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2. ^ 益世報邊疆副刊
  3. ^ 錢蓉主編.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4. ^ 戴學稷,徐如編.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5. ^ 張蓬舟張儀鄭編輯. 1955人民手册. 大公報社. 1955.01: 417. 
  6. ^ 白壽彝總主編. 中国通史 第11卷 近代前编(1940-1919)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07: 68–69. ISBN 7-208-04997-1. 
  7. ^ 白壽彝總主編;周遠廉龔書鐸主編. 中国通史 19 第11卷 近代前编 1840-1919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06: 56–57. ISBN 978-7-208-13000-5. 
  8. ^ [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中國民俗學網. [201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9. ^ 白寿彝的民族与民族史观 (2). 人民網. [2012-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