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顯示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盲文顯示機

盲文顯示機或稱盲文終端、點字顯示器(英語:refreshable Braille display / Braille display),是能以盲文進行輸出的電子機械式裝置。一般來說,該裝置通過在平坦表面上打孔來實現點陣的表現。有了該裝置的幫助,無法使用一般的顯示裝置的失明使用者也能夠閱讀文字。另外,也有使用螢幕閱讀器語音合成器的方式,視障者可以從兩種方式中選擇對自己方便的裝置。

歷史[編輯]

盲文顯示機的前身是盲文終端。它由2組各3個的按鍵及空白鍵所構成的類似點字機的輸入裝置及類似現在的盲文顯示機的輸出裝置所組成。也有採用QWERTY鍵盤、或專門輸入、輸出的機器。1951年,由曾任柏金斯啟明學校木工教師的David Abraham,開發出第一款可攜式盲文終端。

2000年,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開發出新的迴旋式盲文顯示機。比利時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也進行了同樣的開發[1]日本ASK株式會社英語ASK Group於2003年開發的ASK轉轉(日語:アスクてんてん)是圓盤式盲文顯示機[2]

特色[編輯]

凸現點陣所使用的機械原理屬於壓電效應。對壓電單位施加電壓時,其體積會增大,再通過槓桿原理,實現凸現的效果。因此,每個點陣單位都需要個別的壓電單位進行控制,換句話說,顯示一個文字需要8個壓電單位的支援。 部分機種能通過點陣的振動反映游標的當前位置。也有通過在每個盲文字元旁附按鍵,實現可將游標移動至相應位置機能的機種。

支援盲文顯示機的軟體被稱為螢幕閱讀器。它自作業系統收集需要的內容,並將其轉換為盲文進行顯示。對應GUI的品種由於需要將窗口捲軸等圖形介面要素轉換為文字,因此結構更為複雜。目前的作業系統已經開始提供對應的API支援。例如,Windows平台的MSAA、GNOME平台的AT-SPI等。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與比利時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的迴旋式盲文顯示機,這些技術都被用於實踐中。藉由將盲文點陣排布在輪上,依一定速度轉動就能實現不必移動手指也能繼續閱讀的目的。此外,使用致動器凸現點陣,也使得它無需組態大量壓電單位,從而降低了成本。日本ASK株式會社英語ASK Group於2003年開發的ASK轉轉(日語:アスクてんてん)則是圓盤式盲文顯示機[2]。儘管轉動圓盤達到不移動手指也能閱讀的目的這一點是相同的,但由於各個盲文字元仍採用壓電單位,因此價格還是說不上便宜。 由於屬於較為複雜的機械,為應對日常使用造成的磨損使其能正常工作,還是需要一定經濟基礎。一般來說,能顯示40到80個左右的盲文字元。可攜式品種中也有能顯示18到40個字元的機種。

臺灣常用的盲用點字顯示器[編輯]

視障者為了要得知螢幕上的訊息,常使用所謂的「點字顯示器」來將螢幕上的訊息轉化為點字輸出,藉由觸摸來得知資訊。具體的作法是在顯示器的平面上有根據點字安排的孔洞,然後根據顯示的字母,某些點就會從洞中凸出,讓視障者可以觸摸到。(另一種方式是使用語音報讀軟體/或稱螢幕閱讀器)。 根據行政院研考會「盲用電腦輔具」之網頁,目前常用的點字觸摸顯示器為:

  • Freedom Scientific FOCUS
  • HIMS Braille EDGE
  • BPDA
  • 光點 (25點字方,USB介面)
  • [停產] 金點一號 (40點字方,LPT介面,無法再升級)
  • [停產] 金點二號 (45點字方,LPT介面,金點轉接線,可再升級)
  • [停產] 超點一號 (45點字方,LPT介面,超點轉接線,可再升級)
  • [停產] 超點二號 (45點字方,COM介面,G-Mouse轉接線,不須升級)

另外亦可搭配語音箱、多功能轉接器等裝置,協助視障者的使用。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Vlamish researcher develops computermouse / Vlaamse onderzoekster ontwikkelt braillecomputermuis. ZDNet. [2011-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6). 
  2. ^ 2.0 2.1 アスクてんてん官方首頁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7-2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