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收復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幅1887年的油畫描繪了普法戰爭後,法國教師教導學生們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洛林

領土收復主義義大利語irredento;英語:Irredentism),或譯收復故土主義民族統一主義光復主義領土恢復主義歸併主義,是人文地理學國際關係學的概念名詞。該意識形態倡議以各種不同實質或宣稱的共同民族或其他擁有權記錄,將另一國政府所管轄的土地合併,[1]其乃身份政治、地緣文化及地緣政治特徵之一。由於歷史上的帝國國界和民族生活領域常有變化,部分政府在領土及國界問題上,常以這意識型態想法,有時以民族主義運動為動員力量,以收回的失去的故土(失地)的訴求,向鄰國提出要求領土[2]在現代民族國家為主的國際關係體系形成時,原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歷下下的行政及勢力分界,使得部份現代國家在立國時遇到國界與實質或宣稱的民族傳統生活領域不相同的問題。如很多非洲現代國家的邊界,並非是以單一民族國家劃定,而是由歐洲殖民勢力劃定。其結果是有不少民族被現代國界分開。伊博人就被奈及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分隔著。由於現代國際關係體系及國界相對穩定,全球化人口移動及地域經濟整合等等因素,有爭議的領土已有其他在動員民族統一主義或收復故土主義來合併他國政府土地的作法之外的其他作法。[3][4]

起源[編輯]

1930年代義大利領土收復主義份子主張的義大利領土,包括綠色的尼斯提契諾達爾馬提亞,紅色的馬爾他,及後來也宣稱的紫色科西嘉

此詞語出自義大利的名詞「尚未收復的義大利」(Italia irredenta)。19世紀與20世紀初,奧匈帝國控制著亞得里亞海以北,有義大利人居住的特倫蒂諾的里雅斯特。義大利在1861年統一後,一直想收回兩地。

印度一直認為擁有克什米爾全境的主權,所以把巴基斯坦占領的克什米爾地區稱為「自由克什米爾」。

通常來說,當一個國家按照歷史或種族原因,而聲稱擁有它鄰近地區的主權時,會在它的名字上加上「大」字。例子包括:大以色列大阿爾巴尼亞大羅馬尼亞大塞爾維亞大德意志大保加利亞大荷蘭等。以及如希臘偉大理想,這些名字代表那些國家自認為的最大疆界,而把它們的核心地區稱為「本部」或「本土」。

若收復故土主義的主張企圖改變領土界線,往往會引起激烈爭議。

收復故土主義引起的紛爭[編輯]

憲法上的收復故土主義[編輯]

一些國家在憲法中特地提出,對某地擁有主權,使這類領土要求形式化。

國旗 國徽 國名 政體 法定疆域 實際控制領土 聲索起始時間 主要領土爭議國家 憲法 憲法主張
阿根廷共和國 聯邦制 1860年至今  英國
 烏拉圭
阿根廷憲法 阿根廷國家憲法第一章第三部分:「阿根廷國家確認對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與南桑威奇群島及其相應海洋與島嶼區域擁有合法而有效的主權—它們都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在尊重當地居民、遵守國際法的原則之下,收回上述領土及對它們全面行使主權,是阿根廷國民永不放棄的目標。」第三十五部分提及:阿根廷國家是拉普拉塔聯合省的現代名稱;聯合省在1830年前包括蒙特維多省(今烏拉圭)。
愛爾蘭共和國 議會制 1937年至1999年  英國
 北愛爾蘭
愛爾蘭憲法 由1937年至1999年,愛爾蘭憲法第二與第三條宣稱北愛爾蘭為該國領土的一部分。
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 聯邦制  索馬利蘭
 衣索比亞
 肯亞
 吉布地
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憲法 在陷入無政府狀態之前,該國憲法曾提及對鄰近地區擁有主權。
索馬利亞人聚居區
大韓民國 總統制  北韓 大韓民國憲法 大韓民國憲法第三條:「大韓民國的領土為韓半島與其附屬島嶼。」
朝鮮半島在東亞的位置
中華民國 半總統制 1949年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
 俄羅斯
 印度
 巴基斯坦
 緬甸
 不丹
 阿富汗
 日本
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原中華民國領土紛爭圖

目前中華民國所宣稱之固有疆域,分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俄羅斯印度緬甸朝鮮等所有效統治。

中華民國目前僅有效統治臺、澎、金、馬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中洲礁等實際管轄區域。但現在中華民國政府已承認外蒙古獨立,並不再發行中華民國全圖(右圖)。[5][6][7][8]

中華人民共和國 社會主義國家 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
 印度
 日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及領土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的其中一句是:「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份。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在民間人士中,亦要求收復中國北部被割讓給俄羅斯的領土,同時合併外蒙古,以恢復清朝全盛時期的疆域。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注著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南海的主權爭議。

在中國的領土收復主義者群體中,最激進的亦也是要求最大規模人士的眼中完整的中國疆域(清朝全盛時期疆域)。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聯邦共和國 1966年至今  蓋亞那
 蘇利南
 巴西
 法屬圭亞那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憲法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的行政區劃及領土糾紛

由1966年憲法至今,南美洲委內瑞拉以東延伸至巴西北端的海岸地區。該地區原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但經過歷史上各西方國家的反覆爭奪,目前實際上已分屬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圭亞那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在委內瑞拉「西屬蓋亞那」一詞專指圭亞那埃塞奎博河(Essequibo)西岸地區。委內瑞拉從未放棄對此地區的領土要求。該地區佔圭亞那領土面積的62%。

其他[編輯]

除此之外,玻利維亞厄瓜多瓜地馬拉蘇利南委內瑞拉都曾幾何時在近代於例如憲法般的公文中,提出對鄰近國家的領土要求。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Gerald Rudolph Pitz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18– [29 November 2012]. ISBN 978-0-313-32010-1. 
  2. ^ Giánnis D. Stefanídis. Stirring the Greek Nation: Political Culture Irredentism and Anti-Americanism in Post-War Greece 1945-1967.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7: 91– [29 November 2012]. ISBN 978-0-7546-6059-0. 
  3. ^ Stefan Wolff. Disputed Territories: The Transnational Dynamics of Ethnic Conflict Settlement. Berghahn Books. 1 January 2004: 29– [29 November 2012]. ISBN 978-1-57181-657-3. 
  4. ^ Thomas Ambrosio. Irredentism: Ethnic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1: 80– [29 November 2012]. ISBN 978-0-275-97260-8. 
  5. ^ 內政部函:「一、本部前曾於民國87年出版「中華民國全圖」,後因考量銷售量偏低、圖資內容不符現況,目前已停止銷售。」
  6. ^ 台当局弃用「中华民国全图」.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7. ^ 大陸地圖 得依中國現狀標示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 自由時報, 2002年11月30日
  8. ^ 官方地圖 將標示蒙古為國家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 自由時報, 2002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