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馬周

馬周(601年—648年2月7日),賓王博州茌平人(今屬山東),唐朝初年大臣,進士

生平[編輯]

馬周早年孤貧,然熟讀詩經春秋武德年間,馬周一度出任州助教,但因不理政事而被刺史達奚恕指責,遂辭官而去。後至汴州,被浚義令崔賢羞辱,於是西入長安,投入常何門下為門客[1]

貞觀五年(632年),唐太宗下詔令各官言得失;馬周為常何捉刀代寫二十餘策,得到唐太宗的賞識[2],入門下省為官,次年升任監察御史。馬周辦事周密,尤擅言辭,為時人稱頌,唐太宗曾表示「暫不見周,即思之」,因此升遷快速。貞觀十八年(645年),馬周升任中書令

後馬周奉命輔佐太子李治,但由於患消渴,於48歲壯年病逝,死後被唐高宗下令陪葬昭陵

家族[編輯]

評價[編輯]

馬周的生平成為之後許多民間故事的素材,尤其是其早期經歷被用作懷才不遇的典型。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按:馬周所投之常何是居住在長安附近新豐縣)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顏請恩澤。」

毛澤東十分賞識馬周,稱讚其《陳時政疏》是「西漢賈誼《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歐陽修新唐書·馬周傳》認為馬周自比傅說呂望,但才能不及此,批註:「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新唐書·馬周傳》稱馬周頗愛飲酒,失意時曾在一個旅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

歷任官職[編輯]

  • 武德中,補博州助教,每日飲酒,不以講授為事。刺史達奚恕屢次斥責,馬周乃拂衣游於曹州、汴州之間,又為浚儀縣令崔賢所激辱,遂西行長安求官。
  • 至京師,暫居於中郎將常何(真化府折衝都尉,武水縣開國男)之家。
  • 貞觀五年(631年),常何將其所撰的表文送呈唐太宗,被太宗召入門下省任職。
  • 貞觀六年(632年),授任監察御史
  • 貞觀八年(634年),擢授承議郎,行侍御史。不久,加位員外散騎侍郎,加朝散大夫。
  • 貞觀十一年(637年),拜給事中
  • 貞觀十二年(638年),轉中書舍人
  • 貞觀十五年(641年),遷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
  • 貞觀十七年(643年),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馬周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
  • 貞觀十八年(644年),馬周遷除正議大夫,任中書令,依舊兼太子左庶子。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皇太子在河北定州監國,馬周與高士廉、太子右庶子劉洎留守輔佐皇太子。
  •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班師回朝,馬周以本官攝吏部尚書。
  •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賜馬周「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御筆飛白書
  • 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九日(648年2月7日),以消渴症去世於萬年縣之隆慶里府第,享年四十八。贈幽州都督,同年三月四日陪葬於昭陵。
  • 永徽二年正月九日(651年),唐高宗即位後,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開國公。

馬周碑[編輯]

上元元年十月六日(674年11月19日)立。原存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鎮上古村東約500米處馬周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首高3.58米,下寬1.16米,厚39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唐故中書令高唐馬公之碑》。許敬宗撰文,殷仲容隸書,共37行,滿行約84字。碑字除左上部較清晰外,余均磨損難以識別。碑陰刻明朝萬曆十三年(1585年)四月荏平張第的《謁唐中書令馬公碑》五律詩一首。

蓋聞(缺)和(缺)神統守(缺)耆艾相盛(缺)靜〇寒川能處而不〇〇〇〇之在(缺)百氏之書(缺一字)同(缺)加之。既而神凝物表,久抗梁甫之吟;運拒轍來,思效扶搖之舉。方屬〇〇域〇〇山(闕)敕公直門下省,修起居注。超綜國言,虔司帝舉,良直之道,驟簡宸心。貞觀六年,授(闕)有〇稱職,無競惟人。八年,擢授承議郎,行侍御史。頃之,加位員外散騎侍郎,仍行本職(闕)其式敘。十二年,轉守中書舍人。久之,遷持書侍御史。彯纓西掖,潤玄紱以申謨;〇步南台,修彤(闕)緬還三代之淳;贊端拱之玄猷,將致五刑之厝。彌綸昌運,寔允具瞻。今上(闕)〇〇兔苑,扈清夜而飛文;揮翰鴻波,入紫宸而衍誥,任遇斯極,時論榮之。及大君秦(闕)違;雞樹含芬,飾五字而摛絢。十八年,除正議大夫,守中書令,仍兼左庶子。前兼朝〇,望重導輿,還(闕)而順動,迺留儲隨駕,近規中山,軍國務殷,總歸於〇後,(闕)玉立青禁〇〇〇,妙典於金科黃〇,靜〇趨博望之仙苑,闢建禮之崇(闕)銀青光祿大夫。〇〇飛〇,〇〇於是〇其〇〇;〇〇〇〇,〇無所(闕)幽徑,莫不〇〇聖〇,〇發神衷,褒善之義以彰,成人之譽斯盛。(闕)臣特超於終古。俄嬰沈瘵,攝餌私庭,分玉饌於仙廚,驛珍羞於御府,綸〇〇發,亦(闕)貞觀廿二年正月九日,薨於萬年縣之隆慶里第,春秋卌八。太宗撤懸流悼,慟結於殲良;今上(闕)如故。詔以其年歲次戊申三月辛巳朔四日甲申,陪葬於昭陵。賻絹布三百段,葬事所須,皆令官給。(闕)懷〇茅社而旌德。永徽二年詔贈高唐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恩兼餘〇,禮茂〇〇,聲塵沒而不渝,(闕)吏部尚書,贈幽州都督、高唐縣開國公馬周,宇量沖深,思用韻舉,昔佐藩邱,眷遇兼隆,逮事春坊,雅〇逾切。(闕)軫悼,宜申旌壤之義,兼加延賞之恩。可贈尚書右僕射,餘官封如故。其子載,可朝散郎。〇〇之恩(闕)器式夷簡,神情朗晤,天經地義,基百行以立身,睹隩升堂,包四科而敬業。蕪室甄量,已見澄清之心;〇岩翹材,(闕)高步文昌之右。體無私於雨露,隨方被沾沐之歡;變大造於陰陽,稱物荷平分之施。(闕)明,故得任切近機,榮躋上秩。附蟬留影,用表高潔之姿;行馬〇〇,更顯權奇之略。既而神(闕)於家〇,人莫之知,至是焚之,式符藏用。危纊逾迫,無忘致美之心;隅燭既陳,猶即自〇之節。沒而後已(闕)之已後;陰德無爽,緝丕構以增遙。契奪金蘭,幾凝淒於宿草;芳留玉樹,足慰懷於故人。〇〇披文,而為頌曰:
  姬御疇庸,趙城開國。望高秦右,聲馳魏北。奕葉提休,蟬聯種德。靈慶斯遠,芳〇允塞。(闕)攀柏心〇,餐荼思越。純慮冥感,至情天發。芟除纖縞,乃綜緹緗。弋獵詞囿,隱〇文場。歲(闕)幾超雲幄,累綜霜台。清襟月湛,朗議霞開。黃扉夕拜,紫禁朝陪。簪纓〇躅,廊廟登材。(闕)契等塤篪。歲寒增勵,夙夜無虧。望竦鶴關,榮昭蟪冕。推轂謀暢,持衡譽(闕)〇贈山陵,歸魂畢陌。式陳容衛,載光窀穸,舍玦哀盈,投〇慕積。鈞台(闕)貞石,永傳來世。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74》,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8》,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編輯]

  1. ^ 《貞觀政要·君道第一》載:「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
  2. ^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三「帝以何得人,賜帛三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