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任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任期
1949年9月—1954年8月
主席毛澤東
前任職務設立
繼任職務廢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任期
1952年11月—1954年2月
前任職務設立
繼任李富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人民政府主席
任期
1949年4月—1953年1月
前任職務設立
繼任職務廢除
個人資料
碩卿
出生高崇德
(1905-10-25)1905年10月25日
 大清陝西省綏德直隸州米脂縣武鎮高家溝
(今屬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
逝世1954年8月17日(1954歲—08—17)(48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6年-1955年4月被開除)
配偶楊芝芳
李力群
兒女高毅
母校榆林中學
職業政治人物
宗教信仰

高崗(1905年10月25日—1954年8月17日),原名高崇德碩卿中國陝西米脂縣武鎮(今屬榆林市橫山區)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故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高崗早年在西北地區從事革命活動,後任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政治委員、紅二十六軍政治委員、紅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是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之一。抗日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代政委等職務。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書記、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集東北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號稱「東北王」。1953年,接受新職擔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因與饒漱石密謀取代劉少奇周恩來而遭批判,後自殺身亡。1955年,被開除黨籍。

生平[編輯]

早期革命生涯[編輯]

高崗出身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3歲到米脂縣龍鎮小學讀書。1922年,考入橫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簡稱「一高」)學習。1925年春,與「一高」學生曹動之、石作琦、王東皋、王懷信等人組織了「一高」學潮,結識劉志丹[1]:14。1925年秋,進入榆林中學學習。1926年,經胡立亭史巍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2月,進入馮玉祥國民軍西北中山軍事學校學習[1]:20。1927年6月,因開展革命活動被發覺,在組織安排下,離開中山軍事學校回到了橫山縣。1927年秋,奉命與曹亞華等在響水堡等地舉辦了農民運動通俗講習所,成立農民協會,領導農民開展抗租和抗捐鬥爭。1928年春,陝北地區遭受特大旱災,組織武鎮、響水一帶的農民,與豪紳劉尚和、曹思潮等進行了鬥爭。1928年秋,離開橫山,輾轉佳縣、吳堡一帶,組織群眾抗糧抗捐。不久,奉命到膚施縣(延安縣)開展地下工作。

1929年春,在組織安排下,打入國民黨延安縣黨部,開展地下工作。1929年夏,中共陝北特委在榆林城北的紅石峽召開會議,提出黨在搞工運、農運、學運的同時,要將今後工作的重點由學運、農運轉到兵運上來。並要求大部分黨員打入國民黨內部去做兵運工作,以建立我黨領導的人民武裝。[2]會後,主持特委工作的特委軍委書記劉志丹來延安,向高崗講授了「紅石峽會議」的主要精神。1929年秋,因鄉紳告密,國民政府逮捕了高崗的叔叔高仲魁、高仲發,作為人質,脅迫高崗來降。二人也被迫寫信招降高崗,信中說如高崗不回來二人性命將不保。高崗接信後當場將信撕碎,未予理睬。1930年春,打入駐寧夏鹽池縣的國民軍騎兵第四師(師長蘇雨生)第八旅(旅長谷連舫)第十五團(團長王子元)部做兵運工作。劉志丹、謝子長與王子元是同學,又是「把兄弟」。1930年5月,中共陝北特委經與王子元協商,在賀蘭縣李崗堡成立了一個學兵隊。雙方商定:學兵隊歸屬王子元部,但由共產黨員領導,並任命張東蛟、高崗為學兵隊正副隊長。同時建起了學兵隊地下特支,張東皎任書記,高崗任副書記。特支歸陝北特委領導(後到甘肅,歸甘寧青特委領導過一段時間)。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命蘇雨生部開拔甘肅平涼接防,蘇部被小軍閥黃得貴、馬鴻賓所部冶成章襲擊,損失慘重,第八、九兩旅殘部脫離蘇雨生開到豫旺縣下馬關駐防。1930年8月,被駐蘭州的雷中田收編為甘軍第八師第三旅,石子俊任旅長,王子元任團長,開拔甘肅靖遠駐防。學兵隊第一期學員畢業後,高崗被任命為學兵連連長,但不久因與旅長石子俊發生矛盾,被石以招兵為藉口,驅逐回陝。1931年春,在中共陝西省委任交通工作的高崗奉省委指示,赴陝西省彬縣看望關押在國民黨獄中的劉志丹。1931年5月,劉志丹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打進平涼甘軍新編第十三師陳珪璋部,以陳的名義成立了第十一旅。這期間,高崗奉中共陝西省委令,去平涼與劉志丹商討兵變事宜。1931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隊西渡黃河,進入陝北。10月下旬,晉西遊擊隊轉戰到陝甘交界南梁地區,與活動在這裡的劉志丹會合。不久,在平涼開展兵運的謝子長、高崗聞訊後一同來到南梁,並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成立了以謝子長為書記,劉志丹、閻紅彥等為委員的游擊隊隊委會。

1932年,任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隊委書記,後因游擊隊戰鬥失利,高崗被派到陝西省委工作。1933年7月28日,因中共叛徒告密,陝西省委在西安福盛樓飯館開會時遭破壞,省委書記袁岳棟等被捕,只有高崗和賈拓夫僥倖逃脫。

1933年8月,高崗任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政治委員;11月後,任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政治委員。1934年1月初,高崗在正寧南邑堡戰鬥後因調戲婦女違紀,被撤銷師政委職務,下派到第二路陝甘邊工農游擊隊,任總指揮部政委。1934年4月,二路游擊隊配合第四十二師取得西華池戰鬥的勝利,次月高崗復任第四十二師政治委員。

1935年2月,高崗任西北軍事委員會前敵指揮部政治委員。1935年7月的閻家窪子會議上,高崗被郭洪濤批為「梢山主義」,被免去第四十二師政治委員的職務。9月紅二十五軍與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會師成立紅十五軍團後,任軍團政治部主任,參與勞山戰役,在戰鬥進入到最後階段時,高崗赤膊上陣[1]:63。後與劉志丹習仲勛等在肅反中被逮捕,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高崗被釋放[3]。1936年1月,高崗被派到內蒙古三邊地區,6月至10月任中共蒙古工作委員會負責人。10月,任中共陝甘省委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副書記。12月,任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編輯]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高崗留守陝北,出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員、中共陝甘寧邊區黨委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書記。1937年11月,任八路軍騎兵司令[1]:82。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確定高崗為中共「七大」準備委員會前25位準備委員之一(排名列最後)。1938年5月,任中共陝甘寧邊區委書記。1939年1月起,任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參議長、議長。1939年6月,高崗擔任了八路軍留守兵團的政委。1940年9月,任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書記。

1941年5月,高崗任中共西北中央局書記[1]:91,兼任西北局統戰部部長、民族學院院長,負責西北地區黨務,並具體負責陝甘寧邊區政府和民眾大生產運動。1943年,高崗兼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政治委員、代政治委員。1945年6月,高崗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6年,中共中央東北局擴大會議。左起:林彪、高崗、陳雲張聞天呂正操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編輯]

1945年10月下旬,高崗和張聞天等一起乘坐美國調停小組的飛機,從延安飛往東北。11月,任北滿軍區司令,在北滿四省開闢中共根據地。次年4月,兼任哈爾濱前線野戰司令,組織攻取哈爾濱[1]:160。1946年6月,高崗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主持東北局的後方工作[1]:191[4],領導東北土地改革事務。1947年,高崗曾去赤峰,指導冀察熱遼分局的土地改革工作。程子華在回憶錄中,指高崗在熱河土改中推行極左路線[5]。在同年的全國土地工作會議後,高崗認為劉少奇片面聽取彭真的敘述,有偏袒彭真的傾向,開始對劉少奇有所不滿[註 1]。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軍區,高崗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6]

1948年底遼瀋戰役結束後,林彪羅榮桓率領大軍入關,高崗留在東北,先後擔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人民政府主席、東北軍區司令兼政委等職務,是當時六個大區唯一一個身兼黨、政、軍三大要職的領導人,是名符其實的「東北王」。1949年7-8月,高崗與劉少奇王稼祥密訪莫斯科[7]

1949年9月,高崗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並出席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輯]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高崗代表全中國解放區講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崗主政東北,組織恢復經濟等工作。在高崗治下,東北1949年糧食產量比上年平均增長20%左右,全年工業生產總值超過原計劃4.2%,並重建了鞍鋼[1]:222-223韓戰期間,負責志願軍後勤保障工作,曾三次入朝與彭德懷協商,受彭德懷高度評價[註 2][8]。高崗還在東北率先開展三反運動[9],其經驗被毛澤東推向全國。1951年10月,高崗又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高崗調任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任主席,1953年赴京。在高崗前後調京的還有鄧小平饒漱石鄧子恢習仲勛[10],隨之有「五馬進京,一馬當先」之說,而所謂「一馬」即指高崗,可想其受倚重之勢。作為中共根據地出身的幹部,高崗對於長期在國民黨統治區(「白區」)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等人的勢力不滿。

高饒事件的實質是他們(高崗、饒漱石等人)試圖把劉少奇周恩來從中共的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拉下來。主要的目標是劉少奇。」[11]:88高崗奪權的關鍵因素是他對毛澤東態度的估計,「毛澤東在1953年初期與高崗的幾次私下談話中表示了這種(主要是經濟建設和發展農業合作社方面)不滿。不管毛澤東的意圖是什麼,高崗把這看成是一種信任他的信號和反對劉和周的機會。」[12][13][11]:89

1953年,在全國財經會議上,高崗等人以批薄一波來對抗劉少奇、周恩來;而饒漱石則在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以批安子文來對抗劉少奇、周恩來[14]。也就是在全國財經會議上,毛澤東開始注意高崗等人的舉動[1]:311。同年10月,高崗借休假之機,到杭州拉攏林彪加入其陣營,後陳雲奉毛澤東指示勸告林彪,林遂表示不再支持高崗[15]。1953年12月24日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不點名批評高崗:「北京有兩個司令部,一個是以我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陽風,燒陽火;一個是以別人為司令的司令部,就是刮陰風,燒陰火,一股地下水。究竟是政出一門,還是政出多門?」[1]:333[16]:169

1954年2月6日,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周恩來、陳雲發言暗批高崗搞「獨立王國[16]:167。2月17日,高崗用手槍自殺未遂。1954年4月29日,高崗向中央交了《我的反省》。前一天,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二副書記張秀山、東北局第三副書記張明遠、東北局組織部部長郭峰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秘書長馬洪中共中央東北局秘書長兼農村工作部部長趙德尊五人被撤銷一切黨內職務[註 3][1]:389。1954年8月初,高崗試圖觸電自殺但未成功[1]:362。8月17日,高崗服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

1955年4月,高崗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被開除出中國共產黨。官方對高饒事件做結論時,稱之為「陰謀活動」和為加強個人權力而進行的「無原則」活動。高崗死後,葬於北京萬安公墓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時,高崗的墓碑被砸爛半截。[17]

中國境內第一部公開出版的《高崗傳》在2011年5月問世,此書由戴茂林和趙曉光撰寫,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8]

著作[編輯]

  • 《高崗文選》2009,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選錄1941-1952年的31篇文稿。
  • 《高崗文集》2013,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收錄1939-1953年的70多篇講話、報告、演講詞、談話錄等。,
  • 《高崗書信電文選集》2013,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收錄1939-1952與毛澤東等50多人書信、電文共300多篇書信電文,
  • 《榮譽屬於誰》,高崗在東北幹部會議

評價[編輯]

正面評價[編輯]

高崗傳》評價高崗一生有五大功績:參與創建了西北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連任三屆陝甘寧邊區參議會議長;國共內戰中共成功奪取東北立下功勞;新中國建國初主持東北的建設;抗美援朝戰爭提供了後勤保障。[19]

負面評價[編輯]

1954年2月,中共中央批判高、饒的座談會上,周恩來總結發言列舉了高崗的十大罪行:「一是散布槍桿子上出黨、紅區白區論;二是進行宗派活動,反對中央領導同志;三是造謠挑撥,製造黨內不和;四是實行派別性的幹部政策,尤其是對幹部私自許願封官;五是把自己領導的地區看作個人資本和獨立王國;六是假借中央名義,破壞中央威信;七是剽竊別人文稿,抬高自己,蒙蔽中央;八是在中蘇關係上,撥弄是非,不利中蘇團結;九是進行奪取黨和國家權力的陰謀活動;十是私生活腐化」。[19]周恩來於2月25日在座談會上作了總結發言。這個總結發言的提綱,後來送毛澤東審閱過。「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高崗有其正確的有功於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了黨的信任,但他的個人主義思想長期沒有得到糾正和制止,並且在全國勝利後更大的發展了,這就是他的黑暗的一面。其實就是高崗用另一種更有利於國家人民的政治手段奪權的政治運動。以其失敗告終。」[20]

家庭[編輯]

  • 楊芝芳 (1905年12月—2001年5月1日)出生於陝西省米脂縣。1925年與高崗結婚,1938年與高崗解除婚姻關係。當時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廳長王子宜要求楊芝芳跟高崗離婚。他告訴楊芝芳:高崗活動很多,經常出頭露面,你是小腳,與高崗一起出面不太合適,最好與高崗分開。楊芝芳就同意了[21]
  • 李力群 (1919年12月26日—2020年4月6日)出生於江蘇省宿遷縣。1940年元旦與高崗結婚。曾擔任教育部學生司顧問、東北育才學校首任校長,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8月,以正司局級退休。
  • 長子高毅:高崗與前妻楊芝芳唯一的孩子。1939年周恩來去蘇聯治療騎馬摔傷的胳膊,帶高毅和陳昌浩之子陳祖濤陳伯達之子陳小達、劉少奇子女劉允斌劉愛琴以及周恩來的乾女兒孫維世等一起去蘇聯,高毅在第二國際兒童院讀書。1947年回到哈爾濱,在哈工大預科學習。1948年,中共中央選派了高毅等21名中央領導人和烈士的子女赴蘇留學。高毅進入莫斯科動力學院土木系學建築。1951年年底提前回國,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機械。在哈工大結識了化學系女生宋麗達。高崗倒台後,高毅與宋麗達沒畢業就被分配到哈爾濱120工廠工作。後調到西安430廠做技術員。1979年經中央批示,調北京市科委電加工研究所從事工具機研究。以高級工程師身份離職休養。
    • 妻子宋麗達:有一半俄羅斯血統。
  • 女兒高濱濱:師大女附中畢業生,與黃敬之女俞慧聲同屆。

影視形象[編輯]

文藝作品[編輯]

注釋[編輯]

  1. ^ 高崗《我的反省》:「對少奇產生隔閡,大概始於1947年。當時趙德尊去平山開土地會議,我們讓他向少奇匯報東北的情況,其中包括對東北工作方針的爭論、彭真等人的錯誤,以及根據中央決定對東北局進行調整等情況,希望少奇支持我們的工作。但是少奇聽了匯報後,不說東北爭論的是與非,只說『要注意團結,不要落井下石。過去滿洲黨和朝解黨就是因為不團結,結果被敵人搞垮了。』趙德尊回來傳達少奇的談話後,我們很不理解:明明是糾正錯誤,怎麼說是『落井下石』、『不團結』?因此認為少奇對彭真等人的錯誤有些袒護,不支持我們的工作。從此對少奇產生了隔閡,但這只是工作上的問題。」[1]:178
  2. ^ 張明遠的回憶錄《我的回憶》中寫到:彭德懷對東北在戰爭期間的後勤工作非常滿意(他對中央軍委總後勤部和中央財經委員會的工作頗為不滿),他不止一次在志願軍幹部中和會議上說過,志願軍勝利,主要是得到高崗和東北的大力支持,說若要論軍功,「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應歸功於後勤。」 彭總還說後勤工作主要靠兩個麻子(指高崗和洪學智)!
  3. ^ 此五人被指為高崗的「五虎上將」。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戴茂林、趙曉光. 《高岗传》.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 ISBN 9787224096347. 
  2. ^ 红石峡会议与“三色”革命理论的提出,《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4). 
  3. ^ 吳葆朴,李志英著. 《秦邦宪(博古)传》.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 196. ISBN 978-7-80199-6855. 
  4. ^ Maurice Meisner, Mao's China: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New York, 1977), p. 131.
  5. ^ 程子華. 《程子华回忆录》. 解放軍出版社. 1987: 294. 
  6.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40號: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年: 344. ISBN 9787503322525 (中文(中國大陸)). 
  7. ^ 潘琪譯. 高岗:在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知情者说). 2003 [2013-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6). 
  8. ^ 姬文波. 彭德怀为何在志愿军会议上数次公开感谢高岗和东北?. 鳳凰網.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 (中文(簡體)). 
  9. ^ Spence, Jonathan D.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WW Norton & Company publishing.1991.ISBN 978-0-393-30780-1
  10. ^ 鄧毅生、鄧瑞生、鄧淮生、鄧漢生、鄧建生、鄧小漣、鄧小燕、鄧小蘭. 回忆父亲邓子恢. 鳳凰網.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6) (中文(簡體)). 
  11. ^ 11.0 11.1 [美]麥克法夸爾、[美]費正清 (編).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 1949-1965年》. 由謝亮生、楊品泉、黃沫、張書生、馬曉光 等翻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00407522. 
  12. ^ Frederick C. Teiwes, 'Extract from Mao and his Lieutenants', in G. Benton (eds), Mao Zedo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Volume II) (New York, 2008), p. 93-94.
  13. ^ Frederick C. Teiwes, Politics At Mao's Court: Gao Gang and Party Factionalism in the Early 1950s (New York, 1990), p. 37.
  14. ^ 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1953年9月16日-10月27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6) (中文(簡體)). 
  15.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陈云年谱(中卷)》.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 192. ISBN 9787507307870. 
  16. ^ 16.0 16.1 Barnouin, Barbara and Yu Changgen. 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6. ISBN 978-962-996-280-7. Retrieved on March 12, 2011.
  17. ^ 王作. 半截墓碑下的往事 高岗在北京. 香港: 大風出版社. 2008.07 [2022-11-22]. ISBN 978-988-99725-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2). 
  18. ^ 劉景巍. 用最新史料解開歷史疑雲 實事求是寫《高崗傳》).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年6月13日 [2015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中文(中國大陸)). 
  19. ^ 19.0 19.1 高岗的是非功过解读 一生五项功绩十大罪行. 環球時報. [2012-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29日) (中文(簡體)). 
  20. ^ 高崗饒漱石事件始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馬畏安,當代中國出版社,新浪讀書
  21. ^ 戴茂林,趙曉光著. 高岗传.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04: 93. ISBN 978-7-224-09634-7. 

擴展閱讀[編輯]

中國共產黨黨徽 中國共產黨職務
新頭銜 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
1941年5月-1945年10月
繼任:
習仲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職務
新頭銜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與朱德劉少奇宋慶齡張瀾李濟深同時在任)
1949年-1954年
繼任:
朱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東北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4月-1953年1月
機構撤銷
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
1953年1月-1954年2月
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1952年11月-1954年8月
繼任:
李富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