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腹部抽脂手術的效果

抽脂,有時也稱吸脂,是一種藉助外科手術抽取皮下脂肪的手段。

分類[編輯]

抽脂手術方式很多,總體上可以大致分為負壓抽取、動力輔助抽取等。

抽脂的作用範圍可從腹部、大腿及臀部到頸部、手臂後部以及其它部位。

可以安全地從一個部位抽取的脂肪量受到了許多因素的限制。然而最終,手術醫生以及病人會作出決定。移除大量脂肪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 「過度抽脂」的病人皮膚上可能會出現非正常的「凸起」或「凹陷」。移除越多的脂肪,以上手術風險就越有可能發生。

報告指出,一個移除了50磅(22.7千克/約3.6英石)脂肪的人,抽脂後的外形看起來比實際移除的脂肪瘦了更多。抽脂過程可能會在全身或局部(「腫脹」)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抽脂技術的安全性不僅取決於移除組織的體積,還取決於選用麻醉的方式以及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患者進行抽脂手術前最好保持儘可能健康的身體狀況並且連續數月不吸菸。

歷史[編輯]

[1]

抽脂
抽出的脂肪

喬治(Giorgio)和阿帕德•菲舍爾(Arpad Fischer)兩位美籍義大利外科醫生於1974年在義大利的羅馬研究發明了抽脂。然而抽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2]一位名叫查爾斯•杜賈里愛夾(Charles Dujarier)的法國外科醫生生首次用相對現代化的技術進行了身體塑性和脂肪移除。1926年杜賈里愛夾醫生為一位法國模特實施這種手術時導致其腿部壞疽。這一悲劇性的案例使得人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對身體塑形的興趣大減。[3]

抽脂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由歐洲的外科醫生發展起來。美國的歐洲外科醫生萊昂•福利斯特•契普迪昂(Leon Forrester Tcheupdjian)開創了抽脂方法。他當時使用的原始的刮除術現在已基本上廢棄了,因為這種方法會導致重病或嚴重出血等不良後果。[來源請求]現代的抽脂技術在法國外科醫生伊夫-熱拉爾•伊洛茲(Yves-Gerard Illouz)博士於1982年進行的一次演講中嶄露頭角。「伊洛茲方法」的主要技術特徵是通過鈍口套管向組織疏鬆流體以及引入高負壓吸引技術從而進行吸引輔助型的溶脂術。這一技術取得了重複性的良好效果並且致病率低。在20世紀80年代,許多美國外科醫生對抽脂技術進行了實驗,發現了一些不同的抽脂方法,效果也不盡相同。[來源請求]

1985年,克萊因(Klein)和利利斯(Lillis)描述了「腫脹抽脂技術」。這一技術引入了包含局部麻醉藥的高劑量液體。用靜脈鎮靜劑取代全身麻醉使得抽脂過程可以在辦公室的環境裡完成。人們對於在腫脹抽脂技術中所使用的高劑量液體以及利多卡因潛在毒性的擔心催生了使用較少計量液體的「潮濕」腫脹抽脂技術。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超聲波通過使脂肪液化從而輔助抽脂技術。在起初的一陣熱情過後,不斷增加的併發症打擊了許多醫生對於抽脂研究的熱情。[來源請求] 近年來,抽脂技術開始使用雷射探針(引入熱溶脂術)。這種技術被認為可以用來檢驗傳統抽脂技術的潛在好處。

2000年開始,由德國研發的的水刀抽脂技術,概念源自於Neuro – Hydro – Jet的剝離腦組織、肝臟、腦瘤及前列腺等切除手術,並且將腦神經技術注重的準確性ˋ安全度,應用在抽脂手術上面。水刀抽脂的原理是運用30bar~110bar的高位水流將脂肪細胞剝離,有效的避免血管和神經的創傷及熱傷害,同時以負壓回吸腫脹液與乳麋狀的脂肪組織,而達到脂肪抽取的目的。由於麻醉與血管收縮作用明顯較快,因此腫脹度極低,特別適合應用於自體移植。

總之,過去30年的進步使得我們可以以更少的失血和風險為代價,更舒適輕鬆地移除更多脂肪細胞。[來源請求]最近的發展表明,抽脂的恢復階段也相對縮短了。[來源請求] 另外,脂肪也可以作為天然填充物。通常可稱其為「自體脂肪移植」。簡單來說,在移植過程中,脂肪從患者身體某處(例如胃部)移除,經過淨化重新注入患者需要改變輪廓的部位,例如,減少或消除皺紋。

流行[編輯]

移除大量的脂肪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且有潛在的威脅生命的可能。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協會是這樣定義「大量」的:超過5升(約8.5品脫)。通常,女性抽脂的部位為腹部和大腿,男性抽脂的部位為腹部和脅腹。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表示,抽脂是2006年最普遍的整形手術,約有403684名患者進行了抽脂手術。[來源請求]

候選資格[編輯]

抽脂並非人人皆宜,也不是節食和運動的理想替代方法。想要成為抽脂的良好候選人,通常來說必須超過18歲並且健康狀況良好;已經嘗試過節食和運動,然而發現最後的10到15磅脂肪頑固堆積於身體某一部位。[來源請求]患有糖尿病、任何感染、心臟或循環系統疾病的人通常沒有進行抽脂的資格。[來源請求]老年人皮膚通常彈性較差,這降低了抽脂後皮膚快速緊繃的能力。腹部抽脂手術不應與腹部除皺同時進行,這將增加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由於風險率高,佛羅里達的法律禁止醫生進行下腹部的抽脂手術後立即進行腹部整形術。

途徑[編輯]

任何抽脂手術都存在的基本挑戰是:

• 移除恰當體積的脂肪

• 儘量降低對鄰近組織(如血管和結締組織)的影響

• 不影響患者的體液平衡

• 儘量減少患者和醫生的不適

隨著技術的進步,湧現出許多想法可以使抽脂手術更安全、簡便、無痛以及有效。

抽脂適用的部位[4][編輯]

抽脂適用的人群[5][編輯]

  • 年齡一般在18-55歲,有局限性脂肪堆積者。
  • 無器質性的心肺疾病,無嚴重的藥物過敏史,無血栓性靜脈炎,無出凝血障礙等均可行吸脂術。
  • 妊娠期不宜行吸脂術,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
  • 未滿18周歲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肥胖兒童不建議做吸脂手術。
  • 體重相對正常,但腹部脂肪過多者。

技術[編輯]

總體上,脂肪是通過套管(中空管)和抽吸器(吸引裝置)移除的。抽脂技術可以依靠液體注入量和套管的作用機理分類。

液體注入量[編輯]

乾式抽脂[編輯]

乾式抽脂不需要注入任何液體。當今很少使用這一方法。

濕式抽脂[編輯]

少於需移除脂肪總量的少量液體被注入手術部位。這些液體中包含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使血管收縮以減少出血的腎上腺素,以及使這些液體更像人體組織液的鹽溶液。這種液體可以幫助脂肪細胞分散並且減少青紫。而後脂肪細胞會按基本過程吸出體外。

超濕抽脂[編輯]

在這種方法中,注入的液體量與需要移除的脂肪量相同。由於這一方法更好地維持了體內平衡並降低了潛在的液體過載的可能性(使用腫脹抽脂方法可能出現),許多外科整形醫生更傾向於使用這一方式進行大劑量的抽脂。這一方式的抽脂要進行1到3小時,取決於需要實施手術的部位。這一過程可能需要靜脈鎮靜劑以及局部麻醉劑,或是全身麻醉劑。

腫脹抽脂[編輯]

腫脹抽脂是濕式抽脂的前身。手術需直接向需要移除的皮下脂肪注射含有局部麻醉藥和血管收縮藥(通常分別是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的溶劑。注入的液體的體積使得肌肉和脂肪組織之間為套管留出了空間。由於血管的收縮,大量注入組織的局部麻醉藥需要12-36小時才能被身體吸收,除此之外,利多卡因所導致的全身中毒是十分罕見的。

目前市面上可見的抽脂手法[編輯]

傳統式抽脂[編輯]

使用傳統粗管強力刮取, 抽出脂肪細胞。

雷射融脂[編輯]

利用雷射熱能直接破壞脂肪細胞, 溶解脂肪。

超音波溶脂[編輯]

利用超音波振動與熱能溶解(乳糜化)脂肪,在使用機器引力吸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Vaser與Ultra-Z兩種儀器。

電動抽脂[編輯]

往復式抽拉, 抽出脂肪細胞。

水刀抽脂[編輯]

手動式高壓力水刀+負壓吸取脂肪。

渦旋抽脂[編輯]

透過章動式次音波的原理使抽脂管形成渦旋來剝落脂肪, 配合打氣方式抽出脂肪細胞。

參考資料[編輯]

  1. ^ 改變全世界抽脂概念. [2022-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2. ^ [1][永久失效連結]
  3. ^ Dujarier's case from 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4. ^ Pharmaxchange.info Presentation on Liposuction
  5. ^ 抽脂適用的人群[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