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心隱(1517年—1579年)原名梁汝元,字夫山,化名何心隱明代學者,江西吉安府永豐縣(今屬江西永豐縣)人。泰州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為與大學士張居正有過節,被逮捕下獄,湖北巡撫王之垣為了討好居正,將他拷打而死。

簡介[编辑]

“幼時穎異拔群,潛心經史,輒以遠大自期。”嘉靖二十五年舉郡試第一。後放棄科舉,仰慕王艮的良知之说,從王艮弟子顏鈞,學“王心齋立本之旨”。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由耿定力介紹和張居正初識[1]。嘉靖四十年(1561年),因與道士藍道行參與彈劾嚴嵩[2],事洩後改名換姓,逃到南方。後在湖北講學,因反對張居正奪情,在張居正父親的喪禮上送怪獸。

萬曆七年(1579年),張居正以帝詔,欲毀天下書院。何心隱極力反對,特撰《原學原講》,聲言要“持正義,逐江陵去位,一新時局”。再遭通緝。萬曆七年(1579年)在祁门学生胡时和家中被逮捕,押解到武昌,泰州学派许多重要人物奔波营救。湖北巡撫王之垣為討好張居正[3],將之下獄,于同年九月二日用沙袋將其埋壓致死[4]

邹元标《梁夫山传》谓:何心隐“居燕畿聚徒讲学,因与司业江陵张公屡讲不合,遂构衅端。比江陵柄国,即首斥讲学,毁天下名贤书院,大索公、凡讲学受祸者不啻千计,即唐之清流、宋之朋党是也。公归,葬两尊人,遂庐墓焉。未逾期年,而南安把总朱心学辑之,获解楚。巡抚王夷陵惟知杀士媚权,立毙杖下”[5]李贽认为何心隐之死与张居正无关,他在《答邓明府》一文中写道:“何公死,不关江陵事。江陵为司业时,何公只与朋辈同往一会言耳。言虽不中,而杀之之心无有也。”。

李贽极推崇何心隐,称之圣人[6]。李贄評何心隱:“人倫有五,公舍其四,而獨置身於師友賢聖。”[7]此外,又寫了一篇悼何心隱的文章。著有《何心隱集》。

注釋[编辑]

  1. ^ 耿定力记载:“乘会日,偕心隐突入座。心隐、恭简南面,江陵(张居正)北面,大兴令吴哲与予西隅坐。恭简故令二公更相品评。江陵谓心隐:‘时时欲飞,第飞不起耳。’心隐气少平,谓江陵:‘居太学,当知《大学》之道云。’心隐退而抚膺高蹈,谓予兄弟曰:‘此人必当国,杀我者必此人也。’”(耿定力《胡时中义田记》)
  2. ^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有蓝道行者,以战术幸上,心隐授以秘计。侦知嵩有揭帖,战神降语,今日当有一奸臣言事。上方迟之,而嵩揭至,上由此疑嵩。御史邹应龙因论嵩败之。”
  3. ^ 清人王士禎《北偶談》記載:“(王之垣)殺心隱以媚江陵”。
  4. ^ 王世贞《嘉隆江湖大侠》载:“见抚臣王之垣,坐,不肯跪。曰:‘君安敢杀我,亦安能杀我,杀我者张某也。’择健卒痛笞之百馀,干笑而已。抵狱,门人涕泣而进酒食,亦一笑而已。……遂死。”(《何心隐集》附录)
  5. ^ 见容肇祖整理:《何心隐集·附录》,第121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6. ^ 顾宪成:《小心斋劄记》
  7. ^ 《焚书》卷三《何心隐论》

延伸閱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