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獎溪義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3°27′44″N 120°28′14″E / 23.46235°N 120.47058°E / 23.46235; 120.47058

八獎溪義渡
八獎溪義渡紀念碑古蹟園區
園區一景 地圖
位置 臺灣嘉義市東區彌陀路1號前
建成时间 清朝康熙年間[1]
碑:道光27年(1847年)10月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2]
登錄種類:其它遺蹟
詳細登錄資料

八獎溪義渡,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八獎溪即是八掌溪古名。康熙年間在諸羅山以南共有五個渡口,八獎溪渡口是最東的一個,與最西邊的水堀頭渡口同為兩大要津[1]道光年間八獎溪渡口改為義渡,直到日治大正年間興建吊橋後才被取代,而後因交通量日大而於橋東興建水泥橋「忠義橋」[1]。該吊橋日後因年久失修,已經拆除。

八獎溪義渡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2月26日公告為市定古蹟[2]

沿革[编辑]

八獎溪渡原為民營私渡,自嘉義縣城南門出城後,經南門田仔(今嘉義市宣信街)、草地尾(今嘉義市芳草里),過諸羅山大圳橋(即草地尾橋)後便能抵八獎溪畔,渡河後可往南至今臺南白河或往東南前往阿里山[2]

由於民營私渡收費不一,甚至有人會趁機勒索,當地士紳遂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購田收租,以租金作為聘僱船夫的經費來免費擺渡,而後於該年十月立〈八獎溪義渡碑記〉於北岸為記[2]

進入日治時期後,為防止義渡田產被沒收,遂由郭標及中埔庄長林乾負責田產管理[2]。後來到了大正十二年(1923年)時,因交通量日增,筏渡難以負荷且常受天候影響,遂建鐵線吊橋取代渡口[1],而橋梁的維修經費則來自原有田產租金[3]。但在昭和六年(1931年)建了白鷺橋(今吳鳳南路的軍輝橋)後,鐵線橋的重要性漸被取代[3]。之後在昭和15年(1940年)曾重修鐵線橋,而立「八獎溪義渡 鐵線橋」碑為記[3]

二次大戰後,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鐵線橋不堪負荷,鐵索斷裂而造成嚴重事故,當年遂立即重建,同時興建義渡護岸以及刻石立碑,此後更經常維修或重建。然而鐵線橋終無力負荷日增的交通量,而在橋樑東邊興建「忠義橋」[3]。忠義橋興建後,鐵線橋便日漸沒落,終至封橋拆毀[3]

圖片[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1. ^ 1.0 1.1 1.2 1.3 蔡榮順(撰文). 《諸羅身影-嘉義市古蹟與歷史建築影像集》. 嘉義市: 嘉義市文化局. 2005: 13頁. ISBN 986-00-1484-1. 
  2. ^ 2.0 2.1 2.2 2.3 2.4 八獎溪義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3. ^ 3.0 3.1 3.2 3.3 3.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八獎溪義渡.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