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沃尔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内斯特·沃尔顿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Ernest Walton
出生(1903-10-06)1903年10月6日
 爱尔兰沃特福德郡邓加文
逝世1995年6月25日(1995歲—06—25)(91歲)
 北爱尔兰貝爾法斯特
国籍 英国
母校都柏林三一學院剑桥大学
奖项 诺贝尔物理学奖(1951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家
机构剑桥大学
博士導師欧内斯特·卢瑟福

欧内斯特·托马斯·辛顿·沃尔顿(英語: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1903年10月6日—1995年6月25日),爱尔兰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與約翰·考克饒夫於20世纪30年代初在劍橋大學做「原子撞擊」實驗,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人為方式分裂原子的人,因此開創了核時代。沃尔顿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愛爾蘭人。

早年[编辑]

歐內斯特沃尔顿出生在今愛爾蘭沃特福德郡邓加文,那些日子一般牧師的家每三年搬一次,在歐內斯頓還是個小孩時,他和他的家人搬到利默里克莫納漢。1915年,在成為貝爾法斯特循道中學的寄宿生前,他在泰隆和韋斯利學院參加了全日制學校,在那裡,他擅長科學與數學。

1922年,沃尔顿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研究數學及科學的獎學金。在1926年及1927年他分別被三一學院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這些年,沃尔顿因為卓越的物理和數學獲得了七個獎項。畢業後,在劍橋大學的卡文迪什實驗室歐內斯特盧瑟福主任的監督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以研究生的身分被接 納。當時有四個諾貝爾獎得主的工作人員在卡文迪什實驗室,另外有五個人出現,其中包括沃尔顿及約翰克羅夫特。1931年,沃尔顿被授予博士學位,並且留在 劍橋做研究直到1934年。

在1930年代初,沃尔顿和考克饒夫合作建立一個以人工器具分裂原子核的鋰原子,以加速內高壓管轟擊它們,分裂的鋰原子產生氦原子核。這個實驗證明了早期盧瑟福、喬治伽莫夫所提出的原子模型理論。成功的儀器-一種現在稱為「考克饒夫-沃尔顿發電機」的粒子加速器,幫助世人進入一個以粒子加速器為實驗基礎的核子物理時代。1951年,沃尔顿和克羅夫特因為這個研究贏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職業生涯[编辑]

1934年,歐內斯特沃尔顿回到愛爾蘭,成為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物理系研究員。1946年,他被任命為教授。沃尔顿的演講被認為是傑出的,因為他有能力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複雜的問題。在有限的資源下,他仍然能研究他的興趣。

晚年[编辑]

1974年,雖然他退出了都柏林三一學院,但他保留了他的物理系協會,直到他最後一次的疾病。去世不久前,他將他的諾貝爾獎章獻給三一學院。1995年6月25日,他在貝爾法斯特過世,享年91歲。

参考资料[编辑]

  1.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欧内斯特·沃尔顿简介:Ernest T.S. Walton - Biography. Nobel Media AB. [200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