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猴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M痘
猴痘
感染猴痘的4歲女孩
症狀水泡發熱頭痛肌肉疼痛咽喉痛淋巴結腫大
起病年齡感染後 5-21天[1]
病程2-4周[1]
類型病毒感染痘病毒科傳染病[*]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病
病因猴痘病毒
診斷方法體格檢查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聚合酶鏈式反應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科
ICD-111E71
ICD-10B04
ICD-9-CM059.01、​136.8
eMedicine1134714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猴痘mpox,台灣稱M痘)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即病原體從動物傳播給人類[2]。感染猴痘的早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發冷疲倦,其後身上出現類似水泡的皮疹並癒合;有些患者會先出現皮疹,或者只出現皮疹。潛伏期通常為7至14天,但也可能為5至21天;症狀持續時間通常為2至4週[1]。致死率從0%到11%不等[3],絕大多數患者能康復[4]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5],該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6]。據信,該病毒通常會在非洲的某些囓齒類動物中傳播[7]。在可感染人類的兩種猴痘病毒中,西非類型引發的病症比中非(剛果盆地)類型的更輕[8]。患上猴痘的症狀與天花非常相似,但較爲輕微[3]。診斷方式為檢測病變部位的病毒DNA[9]

猴痘病毒的人畜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病變部位、食用受感染動物的肉、被動物抓傷或咬傷、接觸受污染的物體等[7][10];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很少見,主要是透過呼吸道大飛沫傳播,亦可透過體液傳播[6]。根據多個不同機構的統計,2022年5月以來的猴痘病例大多有過男男性行為史[11]

目前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獲得批准,但一些針對天花的抗病毒藥物可能對猴痘具有療效[12]。此外,天花疫苗也可以預防猴痘以及減輕病症,有效率達85%[3][12]。其他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觸患病的人或動物[13]

1958年,一群從新加坡進口到丹麥一所研究小兒麻痺症疫苗的實驗室裏圈養的食蟹猴爆發水皰病,是人類首次發現猴痘病毒,因此得名[6][14]。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尚未確定,但最有可能的是囓齒類動物[3]

猴痘的第一例人類病例發生在1970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5],此後非洲平均每年發現幾千例病例,但在非洲以外地區很少發現[15]2022年猴痘疫情標誌着非洲以外地區首次發生廣泛的社區傳播,該疫情約2022年5月在英國開始傳播,隨後在超過100個國家(包括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都出現了確診病例[16]。2022年8月法國通報首起「人傳狗」猴痘感染病例後,世界衛生組織17日呼籲猴痘患者避免與動物接觸,防止病毒擴散。[17]

2022年11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猴痘英文名稱改為「mpox」,為免污名化,並於一年後逐佈淘汰「monkeypox」一詞。[18]

名稱[編輯]

世界衛生組織於2022年底將該疾病的英文名稱monkeypox改為mpox[19],中文名則未見改動[20][21][22]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1月19日宣佈將「猴痘」中文名改為「M痘」,並於2月1日生效[23]。此外需注意的是,病毒名稱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Monkeypox virus猴痘病毒)名稱從未更名為「Mpox virus[24]

病徵[編輯]

猴痘病變發展的階段
猴痘病變發展的階段

猴痘的入侵期(持續0-5天)早期症狀英語Prodrome包括頭痛肌肉疼痛發熱疲勞[3][25]。猴痘的早期病徵可能類似於水痘麻疹天花,但淋巴結腫大是猴痘的特有病徵[3][26]皮疹通常在發熱後1至3天內出現,往往較集中於面部和四肢,而非軀幹上[3]2022年猴痘爆發中的許多病例出現了生殖器和肛周病變、發燒、淋巴結腫大和吞嚥疼痛的症狀[27]

皮疹可出現於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腳掌(75%),也可波及口腔粘膜(70%)、生殖器(30%)、結膜(20%)以及角膜。皮疹斑疹(底部平坦的病變)依次演變為丘疹(微凸的堅硬病變)、水泡(充滿透明液體的病變)、膿疱[28](充滿淡黃色液體的病變)直到結痂並脫落。病變的數量從幾個到幾千個不等;在嚴重的情況下,病變會合併,直到大部分皮膚脫落[3]

病變組織在人體各個部位的發展是同步的[29],其外觀與天花的皮疹相同[30]。皮疹通常於十天後結痂並留下疤痕,較嚴重者可能持續2至4周[1]。病變癒合後可能會留下白斑,然後變成深色疤痕[29]

猴痘分兩個演化支,分別為剛果盆地(中非)支和西非支,地理分佈、嚴重程度、傳染特徵區別都很大。前者致死率高達10%,可人傳人;後者致死率不足1%,直到2022年猴痘爆發才發現人傳人的情況[31]

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7至14天,但也可能為5至21天[1]。猴痘的病徵持續14至21天[3]

傳播[編輯]

皮疹是猴痘的一種臨床症狀
皮疹是猴痘的一種臨床症狀

猴痘病毒透過皮膚傷口(即使不可見)、呼吸道或粘膜(眼睛、鼻子或嘴巴)進入人體[7]

人畜傳播[編輯]

非洲有記錄表明,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皮膚或黏膜損傷,便可能造成動物對人的傳播[3];不當食用此類動物也可能是病毒向人類傳播的一個重要來源[32];而居住在森林或附近地區的人亦可能間接或低水平地接觸受感染的動物[3]

人際傳播[編輯]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透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例如與感染者進行性行為)或被污染的物體(如床上用品或衣服)傳播。此外亦有母嬰感染和醫療照顧相關感染的記錄[6]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指有98%的猴痘確診者均為男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有95%的病例經由性行為傳播。世衛組織7月27日表示,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是目前感染風險最高的群組,絕大部分病例均是男性。秘書長譚德塞表示,保護自己免於猴痘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降低接觸風險」。[11]

病原體[編輯]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它是一種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屬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英語Orthopoxvirus(包括牛痘病毒天花病毒等痘病毒)。基因組測序鑑定了兩個系統發育不同的猴痘病毒進化枝——剛果盆地(中非)進化支和西非進化支,前者通常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頻繁的人際傳播[6]

宿主[編輯]

猴痘病毒的宿主(主要疾病攜帶者)仍然未知[5]。該病毒於1958年從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33],不過此名稱屬於用詞不當[14]。據信,非洲囓齒類動物是猴痘病毒的傳播者[5]。在自然界中已知可攜帶該病毒的物種包括岡比亞袋鼠英語Gambian pouched ratCricetomys gambianus)、睡鼠、非洲松鼠(太陽松鼠屬非洲松鼠屬)等囓齒類動物以及猴子等靈長類動物[6]

猴痘病毒的自然史仍存在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其確切的宿主以及該病毒如何在自然界中維持循環[3]

診斷[編輯]

必須考慮的臨床鑑別診斷包括其他皮疹疾病,如天花(儘管已被消滅)、水痘麻疹、細菌性皮膚感染、疥瘡梅毒和藥物過敏。在發病初期出現淋巴結病可能是一個臨床特徵,可用以區別猴痘與天花。猴痘只能由實驗室確診,需要在專業實驗室中通過一些不同的檢測方法測定病毒[3]

皮膚損傷樣本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測試是首選的實驗室測試。由於病毒不會在血液中停留很長時間,PCR血液檢測通常無法得出結論。如要解釋測試結果,需要發熱日期、皮疹發作日期、樣本採集日期、皮疹當前階段和患者年齡等資訊。[3]

預防[編輯]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建議,一種減毒活病毒疫苗——JYNNEOS(也稱為 Imvamune 或 Imvanex),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預防猴痘[13]

民眾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預防感染猴痘病毒:[13]

  • 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包括在猴痘發生地區生病或被發現死亡的動物)
  • 避免接觸與生病動物接觸過的任何材料(例如被褥)
  • 將受感染的患者與可能有感染風險的其他人隔離開來
  • 與受感染的動物或人類接觸後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照顧患者時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PPE)
  • 減少不安全性行為

雖然過去已證明,接種天花疫苗可預防猴痘,有效率為85%,但在全球消滅天花後,天花疫苗已不再供一般公眾使用。以前接種過天花疫苗可能會減輕猴痘病症[3]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提高對風險因素的認識並教育人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減少接觸病毒是猴痘的主要預防策略[3]

治療[編輯]

歐盟美國替韋立馬英語Tecovirimat被批准用於治療包括猴痘在內的幾種痘病毒[34]

流行病學[編輯]

猴痘病毒全球傳播地圖
  西非演化支地方性流行
  中非演化支地方性流行
  兩種演化支同時存在
  疑似病例

非洲首發疫情[編輯]

首宗人類猴痘病例發現於1970年的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當時名爲薩伊共和國)赤道地區,患者是一名9歲男童,當時該國已在9個月前根除天花[6]

自1981年至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監測中記錄了338例人類確診病例和33例死亡病例(致死率約9.8%)[35]。1996至1997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開賽地區報告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猴痘爆發,經過後續調查共發現了511例人類病例[6]。剛果盆地疾病分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仍然流行,致死率很高[35]

猴痘病毒的另一個進化支出現在西非,致死率低於1%,但沒有記錄到此進化支的人際傳播,直至2022年猴痘爆發[31]

此後,中非西非熱帶雨林地區出現散發性流行,大型爆發主要集中於剛果民主共和國[6]。2011年至2014年間,當地每年報告約2000例病例[31]。現被認爲是風土病[6]

2003年美國疫情[編輯]

非洲以外地區首度出現人類病例是在2003年春季時的美國,感染源是從西非加納運往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囓齒動物,運抵後與當地的土撥鼠同住,人類接觸受感染的土撥鼠後染病[6]。此次疫情導致美國出現70多例猴痘病例[3]

2017–2019年尼日利亞疫情[編輯]

2017年9月,尼日利亞爆發了當地4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猴痘疫情,有311例疑似病例和132例確診病例[6][3]

2018年英國病例[編輯]

2018年9月,英國出現了首例猴痘病例。此人是一名尼日利亞國民,據信在前往英國之前在尼日利亞感染了猴痘[36]英格蘭公共衛生局英語Public Health England稱,此人在被轉移到皇家自由醫院英語皇家自由医院的專門傳染病科之前,曾住在康沃爾的一個海軍基地。英格蘭公共衛生局在跟蹤與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以提供建議並在必要時對其進行監測[37]。2018年9月11日,黑池鎮確診了第二例病例[38][39],同月26日確診第三例,是照顧黑池鎮病例的一名醫務工作者[40]。第四起病例於2019年12月3日出現在西南英格蘭,患者從尼日利亞前往英國[41]

2019年新加坡病例[編輯]

2019年5月8日,一名來自尼日利亞的38歲男子被確認為該國首例猴痘患者後,在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隔離病房住院治療。共有22人被隔離[42]。該病例可能與尼日利亞正在爆發的疫情有關[43]

2022年全球疫情[編輯]

2022年5月,英國發現多個病例,證實猴痘病毒持續爆發[44]。5月6日首例確診,該人士曾到訪尼日利亞(猴痘流行地區)[45]。從5月18日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報告了病例,主要是在歐洲,亦出現於北美洲南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46][47][48][49][50][51]。截至2023年3月8日,已確診86,391例病例[5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Signs and Symptoms Monkeypox. CDC. 2015-05-11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美國英語). 
  2. ^ Multi-country monkeypox outbreak: situation update. www.who.i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06-04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6) (英語).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Monkeypox. www.who.i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05-19 [202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1) (英語). 
  4. ^ Monkeypox: background information. GOV.UK. 2022-06-24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8) (英語). 
  5. ^ 5.0 5.1 5.2 5.3 About Monkeypox.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1-11-22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美國英語).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Fact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on monkeypox.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0) (英語). 
  7. ^ 7.0 7.1 7.2 Transmission. CDC. 2021-07-16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美國英語). 
  8. ^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human monkeypox: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the UK.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05. PMID 35623380. doi:10.1016/S1473-3099(22)00228-6. 
  9. ^ Past U.S. Cases and Outbreaks. www.cdc.gov. 2022-06-07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美國英語). 
  10. ^ John E. Bennett MD. Monkeypox Virus - an overview. Sciencedirect.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11. ^ 11.0 11.1 歐敬洛. 猴痘|98%患者均是男性 世衛呼籲同性戀者:減少性伴侶數量. 香港01. 2022-07-28 [202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3) (中文(香港)). 
  12. ^ 12.0 12.1 Treatment | Monkeypox | Poxvirus | CDC. www.cdc.gov. CDC. 2021-07-18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5) (美國英語). 
  13. ^ 13.0 13.1 13.2 Prevention. CDC. 2019-11-29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美國英語). 
  14. ^ 14.0 14.1 Jon Cohen. Monkeypox outbreak questions intensify as cases soar. Science. 2022-05-20 [2022-05-22]. doi:10.1126/science.add10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15. ^ Kozlov, Max. Monkeypox goes global: why scientists are on alert. Nature. 2022-05-20 [2022-05-22]. doi:10.1038/d41586-022-014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英語). 
  16. ^ Monkeypox cases investigated in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Australia. BBC News.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英語). 
  17. ^ 陳又嘉. 法國驚現首例「人傳狗」猴痘病例 WHO:恐有變種風險. 上報 (世代傳媒). 2022-08-18 [2022-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中文(繁體)). 
  18. ^ TVB News, 無綫新聞. 世衞將猴痘英文名稱改為mpox 鼓勵各國跟從相關建議 | 無綫新聞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2022-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中文(繁體)). 
  19. ^ WHO Media Team. WHO recommends new name for monkeypox disease [EB/OL], Geneva (2022-11-28). https://www.who.int/news/item/28-11-2022-who-recommends-new-name-for-monkeypox-disease.
  2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世界衛生組織). 1E71 Mpox 猴痘 //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用於死因與疾病統計的ICD-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DB/OL], 2019 (2024-01) [2024-05].
  21. ^ 世衛組織團隊.世衛組織網站主頁:媒體中心:問答:猴痘 [EB/OL] (2023-12-11). 世界衛生組織.
  22.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2%80%9CM%E7%97%98%E2%80%9D+site%3Awww.who.int
  23. ^ 中央通訊社. 猴痘改名M痘避免污名化 2/1起生效 | 生活. 中央社 CNA. 2024-01-20 [2024-05-15] (中文(臺灣)). 
  24. ^ Orthopoxvirus monkeypox. "Virus taxonomy: the databas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 Lefkowitz EJ, Dempsey DM, Hendrickson RC, Orton RJ, Siddell SG, Smith DB. Nucleic Acids Res. 2017 Oct 13. PubMed PMID: 29040670.
  25. ^ Kantele A, Chickering K, Vapalahti O, Rimoin AW. Emerging diseases-the monkeypox epidemic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August 2016, 22 (8): 658–659. PMID 27404372. doi:10.1016/j.cmi.2016.07.004. 
  26. ^ Kantele A, Chickering K, Vapalahti O, Rimoin AW (August 2016). Emerging diseases—the monkeypox epidemic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22-06-24]. 
  27. ^ Multi-country monkeypox outbreak: situation update. www.who.i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06-04 [202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6) (英語). 
  28. ^ 存档副本 (PDF). [2022-06-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15). 
  29. ^ 29.0 29.1 Petersen, Brett W.; Damon, Inger K. 348. Smallpox, monkeypox and other poxvirus infections. Goldman, Lee; Schafer, Andrew I. (編). Goldman-Cecil Medicine 2 26th. Philadelphia: Elsevier. 2020: 2180–2183 [2022-06-24]. ISBN 978-0-323-5326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30. ^ Barlow, Gavin; Irving, William L.; Moss, Peter J. 20. Infectious disease. Feather, Adam; Randall, David; Waterhouse, Mona (編). Kumar and Clark's Clinical Medicine 10th. Elsevier. 2020: 517 [2022-05-09]. ISBN 978-0-7020-78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5). 
  31. ^ 31.0 31.1 31.2 Sklenovská, Nikola; Van Ranst, Marc. Emergence of Monkeypox as the Most Important Orthopox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18-09-04, 6. ISSN 2296-2565. PMC 6131633可免費查閱. PMID 30234087. doi:10.3389/fpubh.2018.00241. 
  32. ^ Falendysz, Elizabeth A.; Lopera, Juan G.; Lorenzsonn, Faye; Salzer, Johanna S.; Hutson, Christina L.; Doty, Jeffrey; Gallardo-Romero, Nadia; Carroll, Darin S.; Osorio, Jorge E.; Rocke, Tonie E. LaBeaud, A. Desiree , 編. Further Assessment of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 in Gambian Pouched Rats (Cricetomys gambianus) Using In Vivo Bioluminescent Imaging.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15-10-30, 9 (10). ISSN 1935-2735. PMC 4627722可免費查閱. PMID 26517839. doi:10.1371/journal.pntd.0004130 (英語). 
  33. ^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 猴痘. www.chp.gov.hk.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中文(香港)). 
  34. ^ Tecovirimat SIGA.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2022-01-28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35. ^ 35.0 35.1 Sklenovská N, Van Ranst M. Emergence of Monkeypox as the Most Important Orthopox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September 2018, 6: 241. PMC 6131633可免費查閱. PMID 30234087. doi:10.3389/fpubh.2018.00241可免費查閱. 
  36. ^ First ever case of monkeypox recorded in the UK. The Guardian. 2018-09-08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英語). 
  37. ^ Monkeypox case in England. gov.uk. 2018-09-08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英語). 
  38. ^ Blackpool monkeypox case confirmed as second in UK. BBC News. 2018-09-11 [2018-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1). 
  39. ^ Vaughan, Aisling; Aarons, Emma; Astbury, John; Balasegaram, Sooria; Beadsworth, Mike; Beck, Charles R; Chand, Meera; O』Connor, Catherine; Dunning, Jake; Ghebrehewet, Sam; Harper, Nick. Two cases of monkeypox imported to the United Kingdom, September 2018. Eurosurveillance. 2018-09-20, 23 (38) [2022-05-23]. ISSN 1560-7917. PMC 6157091可免費查閱. PMID 30255836. doi:10.2807/1560-7917.ES.2018.23.38.18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英語). 
  40. ^ Gayle D. Medic becomes third person infected with monkeypox in England. The Guardian. 2018-09-26 [2018-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6). 
  41. ^ Monkeypox case confirmed in England. GOV.UK. Public Health England. 2019-12-04 [2019-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2) (英語). 
  42. ^ News Scan for May 09, 2019, Singapore sees first monkeypox case – in Nigerian national. CIDRAP.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and Polic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1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英語). 
  43. ^ Monkeypox – Singapor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05-16 [2022-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44. ^ So, Have You Heard About Monkeypox?. The Atlantic. 19 May 2022 [202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45. ^ Monkeypox –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6 May 2022 [17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May 2022). 
  46. ^ Viruela del mono: confirmaron el primer caso del virus en el país. 26 May 2022 [26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4) (西班牙語). 
  47. ^ UAE reports first case of monkeypox in the country. Al Arabiya. 24 May 2022 [24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May 2022). 
  48. ^ Efrati, Ido. Israel Confirms First Case of Monkeypox Virus. Haaretz. [21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May 2022) (英語). 
  49. ^ Monkeypox confirmed in Melbourne and Sydney.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 May 2022 [20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May 2022). 
  50. ^ Morocco Reports First Monkeypox Case. Morocco World News. [2 June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51. ^ 5 cases of monkeypox confirmed in Ghana. MyJoyOnline.com. [8 June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52. ^ Monkeypox Data Explorer. OurWorldInData. [27 Ma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