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林苑中国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扩建。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依漢華里換算約縱橫124公里

南部是由今蓝田的焦岱镇(鼎湖宫)开始,向西经长安的曲江池(宜春宫)、樊川(御宿宫),沿终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宫);北部是兴平的渭河北岸(黄山宫),沿渭河之滨向东。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是依据水系为上林苑划定范围。灞、浐二水自始至终不出上林苑;泾、渭二水从苑外流入又从苑内流出;沣、镐、涝、潏四水纡回曲折,周旋于苑中。

概說[编辑]

设苑门十二座。[1]上林苑外围以终南山北坡和九崤山南坡、关中八条大河及附近天然湖泊为背景,重要池苑有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四处。[2]昆明池位于汉长安城西南,约一百余公顷,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模拟天象,蓄水生活等功能。池中置动物石雕,附近亦开发自然风景,建置观、台建筑。影娥池和琳池为汉武帝赏月玩水的观景之处。太液池則在建章宫中,池中筑三岛模拟东海三山。

上林苑地域辽阔,面積約是日本九州島的一半或是台灣大安溪以北的面積,地形复杂,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载植的树木。近旁豢养百兽,放逐各处。还设大量台观建筑及供应皇室所需的手工作坊。

建築[编辑]

  • 建章宮
  • 昭台宮:位於建章宮南方,漢宣帝廢后霍成君在被廢後遷居於此。
  • 雲林館:霍成君被廢後居於昭台宮,12年後再遷居此處。
  • 宜春苑:遊憩之用。
  • 御宿苑:宮人住宿之處。
  • 思賢苑、博望苑:為皇太子所設,用以招待賓客之地。
  • 宣曲宮:演奏音樂之用。
  • 犬台宮、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觀看賽狗、賽馬和觀賞魚鳥之用。
  • 觀象觀、白鹿觀:飼養和觀賞大象、白鹿之用。
  • 葡萄宮:種植西域葡萄之地。
  • 扶荔宮:種植南方花果之處。
  • 平樂觀:角抵表演場所。
  • 繭觀:飼養桑蠶。
  • 承光宮
  • 儲元宮
  • 陽祿觀
  • 陽德觀
  • 鼎郊觀
  • 三爵觀
  • 昆明池
  • 鎬池
  • 祀池
  • 麋池
  • 牛首池
  • 蒯池
  • 积草池
  • 东陂池
  • 当路池
  • 大一池
  • 郎池

明代[编辑]

明代的上林苑即南苑,別稱「南海子」,元代稱為「飛放泊」。明代稱南海子,至清代改為現稱。其具體位置,位於京師永定門外、約今北京市大興縣黃村鎮東南26千米、鳳河東岸,明初稱為上林苑,改名蕃育署,人稱為采育上林苑。

北京上林苑是以元代「下馬飛放泊」(為蒙古皇親貴族飼育老鷹、隼、海東青等猛禽的培育基地,小名「小海子」)的腹地改建,永樂年間成立作為皇家別苑既皇宮特供農場。

傳說早在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便有構思,要建立繼皇宮御菜園之後的另一座皇家特供農場,但受朝中大臣以「妨民業」為由來勸阻而作罷,直至永樂年間才確定設立。農場的工作最初細分十署,在這裡勞作的人力,則招募一般平民、以及部分大內宦官遴選之落選者,充作「海戶」。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三辅黄图》
  2. ^ 《长安志》

外部連結[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上林苑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