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星系起初並未被列入哈伯序列中,它們雖然也是星系,但既沒有旋渦的結構,也沒有橢圓的形態。她們的外觀通常是混亂的,沒有球狀突起的核心,也沒有任何類似旋渦結構的蹤影。他們被認為佔星系總數的四分之一。多數的不規則星系可能曾經是旋渦星系或橢圓星系,但是因為重力的作用受到破壞而變形。
不規則星系有兩種主要的類型:
還有第三種不規則星系是矮不規則星系(dIrrs或dI),是在哈伯超深太空探測中被發現的暗弱藍星系(faint blue galaxies),她們也許只能代表局部(並且是最近的)的現象。這種類型的星系,現在被認為在了解星系的整體演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些星系的金屬含量較低,但氣體的成分相對的偏高,並且被認為比較接近宇宙早期形成的星系。
有一些不規則星系原本是小的螺旋星系,因為鄰近星系的重力作用使旋渦的結構被破壞了。
大麥哲倫星系曾經被歸類為不規則星系,但現在發現有棒渦的結構,因此被重新分類為第四種的棒旋星系(SBm)。